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6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佛教與佛學
中國佛教與佛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佛教與佛學

作者: 洪修平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28.00
市场价格: RM94.92
本店售价: RM84.4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追溯了中國佛學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中土文化之根,並對中國佛學精神的形成發展、中國化佛教宗派的主要理論學說、中國佛學精神在不同理論學說中的體現等進行了全面深入系統的探索和分析。

洪修平,1977級大學生,哲學博士,美國哈佛大學富布賴特研究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計划」,曾任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

現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特聘教授,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東方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組專家,兼任中國社侖科旱院特邀研究員,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大學兼職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兼職研究員等,並擔任《百年佛畢研究精華集成》(200冊)主編、《佛教文化研究》主編《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NOO部)副主編、《中華大藏經•續編》編委、《儒藏》編委,以及國際儒聯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

先后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等lO多項,出版著作3。多部,發表論文17。多篇。科研成果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30多項獎勵。


目錄

緒論 中國佛教三大系與中國化的佛學

一、佛教與佛學

二、中國佛教三大系

三、佛教的中國化與中國化的佛學

第一章 中國佛教的印度之源

一、釋迦牟尼和佛教的創立

二、印度佛教的分化與發展

三、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

第二章 佛教的傳入與漢魏佛教

一、佛教初傳與中印文化的最初碰撞

二、漢代傳譯的佛學兩大系統

三、三國兩晉佛教的進一步發展

四、玄佛合流與中國佛教學者的崛起

第三章 南北朝佛教發展與學派林立

一、佛教趨於繁興與南北不同特點

二、經論講習與佛教學派

三、佛教與儒道的相融相爭

四、佛教信仰在民間的傳播

第四章 隋唐佛教興盛與宗派創立

一、帝王的三教政策與佛教的鼎盛

二、佛教宗派的創立與大乘八宗

三、佛教社會性活動的進一步展開

四、三教鼎立與三教關系新發展

第五章 宋遼金元佛教的由盛而衰

一、佛教在衰微趨勢中的持續發展

二、禪凈教的融合與儒佛道的合流

三、佛教向社會文化各領域的滲透

第六章 明清佛教的衰落與世俗化

一、衰落中的明清佛教

二、三教合一與明代四大高僧

三、佛教的世俗化發展

四、居士佛教的興起

第七章 近代佛教在衰落中的革新

一、佛教的衰落與佛教文化的復興

二、太虛與佛教革新運動

三、人間佛教的提倡及其歷史影響

第八章 佛教在少數民族地區的傳播

一、藏傳佛教

二、雲南上座部佛教

三、少數民族地區的大乘佛教

四、少數民族地區佛教的特點

第九章 中國佛教的佛學基礎

一、佛教基本理論與教義

二、中國佛學兩大理論主干

第十章 宗派佛學之一:天台性具說

一、會三歸一與止觀並重

二、三諦圓融與一念三干

三、性具善惡與無情有性

第十一章 宗派佛學之二:法相唯識學

一、三性三無性與唯識轉依說

二、五重唯識觀與五種姓說

三、五位百法與因明學說

第十二章 宗派佛學之三:華嚴法界論

一、法界緣起與性起論

二、法界三觀與四法界

三、六相圓融與十玄門

第十三章 宗派佛學之四:禪宗心性論

一、東土五祖的禪學思想

二、神秀北宗與息妄修心

三、惠能南宗與頓悟心性

第十四章 藏傳佛教與雲南上座部佛教思想

一、藏傳佛教思想

二、雲南上座部佛教思想

第十五章 中國佛教的特點與精神

一、中國佛教的主要特點

二、中國佛教的基本精神

三、中國佛教的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