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上下冊)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上下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上下冊)

作者: 李梅,鄭傑文
出版社: 鳳凰出版社
ISBN: 9787550621169
出版日期: 2015-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236.00
市场价格: RM222.20
本店售价: RM197.76
促销价: RM186.6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套裝共2冊)》包括:《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上冊》、《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下冊》共2冊。《秦漢經學學術編年(套裝共2冊)》以時間為經,對經學傳世文獻和出土資料進行編年敘述,並加以細致考辯,勾勒出自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立統一帝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稱帝之間441年的經學演變發展史,對研究中國經學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目錄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上冊》目錄:
總序
編纂凡例
前言
秦代經學學術編年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庚辰(前221)
尚水德
定官制,行郡縣
改《大武》之舞為《五行》之舞
始皇二十七年辛巳(前220)
為極廟
始皇二十八年壬午(前219)
封禪泰山
秦有博士官
伏生為秦博士
秦博士用儒家之言為始皇解說湘君
始皇三十一年乙酉(前216)
十二月,更名臘日「嘉平」
始皇三十四年戊子(前213)
焚書禁百家言
劉交、魯穆生、白生、申公受《詩》於浮丘伯
孔鮒藏書
伏生壁藏《尚書》
私學隨焚書而罷
始皇三十五年已丑(前212)
坑儒
公子扶蘇諫坑儒
始皇三十六年庚寅(前211)
秦始皇信讖言
始皇三十七年辛卯(前210)
望祀舜禹
二世元年壬辰(前209)
九月,沛公祠黃帝,祭蚩尤
議尊始皇廟
叔孫通為秦博士
陳餘薦孔鮒於陳涉
年末,孔鮒為陳涉博士
二世二年癸巳(前208)
孔鮒由陳勝博士退而著《孔叢子》
《小爾雅》
臘月,孔鮒卒
二世三年甲午(前207)
二月,劉邦輕儒
二世欲祠涇水
秦禮序名山大川
秦有史官
張蒼為秦御史
西漢經學學術編年
漢王元年乙未(前206)
十月,蕭何收秦圖籍
漢王二年丙申(前205)
叔孫通歸漢王
高祖五年己亥(前202)
叔孫通及諸侯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
劉邦封儒士隨何
叔孫通請為漢起朝儀
高祖六年庚子(前201)
申培至楚
張蒼封侯
張蒼定律歷
作《昭容樂》、《禮容樂》
高祖禮序各地神祗而祠
孔臧生
高祖七年辛丑(前200)
十月,叔孫通實施朝堂之禮
叔孫通作《儀品》
叔孫通制廟樂
賈誼生
晁錯生
公孫弘生
高祖八年壬寅(前199)
立靈星祠
高祖九年癸卯(前198)
叔孫通為太傅
田何傳《易》
張蒼明圖書計籍
高祖十一年乙巳(前196)
陸賈使越,說尉他,歸拜太中大夫
陸賈始奏《新語》
陸賈《新語》
高祖十二年丙午(前195)
叔孫通請勿廢太子
十一月,劉邦以太牢祠孔子
申培見高祖
叔孫通掌宗廟祭祀
惠帝四年庚戌(前191)
三月,除挾書律
伏生傳《尚書》
歐陽生從伏生習《尚書》
魯高堂生傳《士禮》
顏貞出《孝經》
惠帝七年癸丑(前188)
孔鮒弟子襄為博士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
申培游學長安
高皇后八年辛酉(前180)
張蒼為御史大夫
文帝元年壬戌(前179)
三月,尊高年
三月,楚元王劉交卒
賈誼為博士
申培為博士
文帝去繁禮
張蒼授賈誼《左氏傳》
賈誼為河間獻王博士
賈誼欲改正朔
淮南王劉安生
陸賈復使南越
陸賈《楚漢春秋》
文帝二年癸亥(前178)
十一月,賈山上《至言》
博士申培失官
賈誼為長沙王太傅
文帝四年乙丑(前176)
十二月,張蒼為丞相
董仲舒生
文帝六年丁卯(前174)
魯穆生離楚
韋孟作詩風諫楚元王孫戊
文帝八年己巳(前172)
晁錯學《尚書》
文帝十二年癸酉(前168)
賈誼卒
賈誼《新書》
文帝置一經博士
文帝十三年甲戌(前167)
夏,除秘祝
文帝十四年乙亥(前166)
漢德之爭
文帝十五年丙子(前165)
春,漢改土德
九月,晁錯對策
新垣平設渭陽五帝廟
文帝十六年丁丑(前164)
四月,文帝議封禪
淮南王劉安立
淮南王劉安好儒
文帝后元二年己卯(前162)
丞相張蒼免
文帝后元三年庚辰(前161)
伏生卒
《尚書大傳》
東方朔生
文帝后元六年癸未(前158)
文翁興學
司馬相如習經
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前157)
六月,文帝卒
韓嬰傳《詩》、《易》
趙子傳《詩》
韓嬰為博士
景帝元年乙酉(前156)
冬十月,景帝詔論文帝之德
胡毋生為博士
公羊壽傳《春秋》
董仲舒潛心治學
董仲舒為博士
董仲舒推《春秋》義
董仲舒傳授《春秋》
吾丘壽王為東郡都尉
瑕丘江公傳《詩》、《春秋》
《公羊傳》興
孔安國生
景帝二年丙戌(前155)
春三月,河間獻王立
申培退居家教
景帝三年丁亥(前154)
誅晁錯
丁寬作《易說》,傳《易》
碭田王孫傳《易》
景帝五年己丑(前152)
張蒼卒
公孫弘學《春秋》
胡毋生傳《春秋》
景帝六年庚寅(前151)
衛綰封建陵侯
景帝七年辛卯(前150)
王臧為太子少傅
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前148)
董仲舒論五行
韋賢生
轅固生論受命
董仲舒論堯舜湯武得位
景帝中元三年甲午(前147)
轅固斥黃老
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前145)
韓嬰為常山王太傅
司馬遷生
景帝后元二年己亥(前142)
毛亨作《毛詩故訓傳》
景帝后元三年庚子(前141)
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古文經傳
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前140)
十月,詔舉賢良
秋七月,武帝召用儒生,議立明堂
丞相衛綰奏請罷治刑名縱橫之術者
公孫弘以賢良征為博士
董仲舒策對賢良方正
董仲舒為江都相
轅固生復以賢良征
嚴助擢為中大夫
東方朔待詔公車
竇嬰代衛綰為丞相,田蚧為太尉,趙綰為御史大夫,王臧為郎中令
武帝建元二年壬寅(前139)
十月,竇太后貶儒臣
武帝建元三年癸卯(前138)
令吾丘壽王營上林苑
東方朔為太中大夫給事中
武帝建元五年乙巳(前136)
置《五經》博士
司馬遷讀古文
武帝建元六年丙午(前135)
董仲舒言災異
武帝用儒生
田吩興儒術
司馬談為太史令,論六家要旨
申培卒
董仲舒諫重農事
河間王獻《孝經》
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前134)
冬十一月,詔令舉孝廉
五月,詔問賢良
五月,董仲舒對策
董仲舒建議興太學
韓嬰與董仲舒論於武帝前
董仲舒論仁人
五月,公孫弘被征
楊何傳《易》
楊何因學《易》被征
主父偃諫伐匈奴
主父偃為中大夫
主父偃言立朔方郡
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前133)
十月,武帝祠五疇
八月,董仲舒作《止雨》
裸葬之爭
武帝元光四年庚戌(前131)
毛萇為河間獻王博士
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前130)
冬十月,河間獻王獻雅樂
河間王招求四方善書
春正月,河間王劉德卒
公孫弘對策,復為博士
孔安國獻《古文尚書》
孔安國治《尚書》
武帝元朔元年癸丑(前128)
董仲舒言災異獲罪
孔安國為博士
司馬遷從孔安國習《尚書》
楊何為中大夫
武帝元朔二年甲寅(前127)
孔臧、孔安國綴集古義,綱紀古訓
主父偃為齊相
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前126)
公孫弘為御史大夫
主父偃被誅
公孫弘諫罷西南夷兵事
張湯用治《尚書》、《春秋》者為廷尉史
兄寬為廷尉文學卒史
兄寬為武帝語《尚書》
武帝元朔五年丁巳(前124)
詔禮官勸學、太常進博士弟子賢才
冬,公孫弘封侯拜相
公孫弘為漢相,布被,食不重昧
六月,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
太常孔臧免
吾丘壽王為郎
吾丘壽王詘公孫弘
汲黯毀儒
貢禹生
武帝元朔六年戊午(前123)
《公羊春秋》興
董仲舒為膠西相
申公弟子周霸為議郎
孔臧卒
東平贏公傳《公羊春秋》
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前122)
十一月,淮南王自殺
《淮南子》內、外篇
淮南九師之《易》
呂步舒以《春秋》治獄
朱買臣為主爵都尉
終軍為謁者給事中
作《白麟之歌》
東方朔說騶牙
庄助(嚴助)被誅
瑕丘江公授皇太子《轂梁》
武帝元狩二年庚申(前121)
三月,丞相公孫弘卒
膠西相董仲舒免
武帝元狩三年辛酉(前120)
兄寬為奏讞掾
武帝元狩五年癸亥(前118)
司馬相如作《封禪文》
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前117)
六月,使博士褚大、徐偃等循行天下
司馬相如卒
武帝元鼎元年乙丑(前116)
終軍詰徐偃
有司議建元
武帝元鼎二年丙寅(前115)
十一月,張湯自殺
十一月,立后土祠
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前113)
作《寶鼎》、《天馬》之歌
武帝元鼎五年己巳(前112)
十一月,武帝祭太一
武帝祭后土
武帝元鼎六年庚午(前111)
兌寬奏請穿鑿六輔渠
東漢經學學術編年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復漢三年成家公孫述龍興元年劉盆子建世元年乙酉(25)
公孫述征譙玄
丁恭為諫議大夫、博士
歐陽歙封為被陽侯
光武帝受《赤伏符》
馮異等勸光武帝即位
鄧禹拜大司徒
伏湛以明《詩》、《書》,名儒舊臣應征
崔篆著《周易林》
班彪作《王命論》
班彪《王命論》
包咸歸鄉里教授
尹敏受《歐陽尚書》、《古文尚書》
牟長習《歐陽尚書》
伏湛為博士弟子
光武帝建武二年丙戌(26)
正月,博士丁恭議縮列侯封地
薛漢受詔校圖讖
宋弘遷為大司空
詔博士、議郎等議省刑法
劉茂為郡門下掾
牟長被征為博士
范升為議郎
宋弘薦桓譚
桓譚上疏陳時政所宜
……
《秦漢經學學術編年·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