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0,84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純粹關系: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純粹關系: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純粹關系: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作者: 馬向陽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8.00
市场价格: RM51.78
本店售价: RM46.08
促销价: RM45.5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網絡分享時代,人們基於互聯網進行的社會交往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社交方式之一,與此同時,整個社會形態也經歷着從原子社會向電子部落的遷移。通過在網絡分享中改變傳統的關注流、情感流和符號流等信息流動方式,人們建構了一幕與原子社會物質場景完全不同的、嶄新的世界性場景。網絡場景所建構的社會交往方式,在抽離了原先人與人之間在原子社會共享的地域、身份等屬性之后,基於電子部落的自由平等之原則,進而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種人和人之間新型的純粹關系。

馬向陽,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

先后畢業於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分獲碩士和博士學位,是國內最早從事互聯網研究的學者之一,擁有20年媒體從業和運營管理經驗,發表作品數百萬字,主要著作包括《網絡英雄傳》、《新浪模式》、《權力伙伴——克林頓和希拉里的美國》等,曾主持策划中國-土耳其媒介對話、中國信息經濟學會新媒體論壇等。


目錄

第1章 互動與儀式媒介與社會交往
媒介技術和社會交往
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情緒社會學的淵源
文化研究的儀式觀
社會學研究的儀式觀
以社會情緒學觀照網絡交往
從互動儀式理論到情緒社會學
媒介的文化研究和技術文化史考察
「網絡土著」的眼光
傳播是一個儀式化過程:傳播如何生產意義
本書論述綱要

第2章 原子社會的社會交往
社會交往方式的變遷
原子社會的交往場景
原子社會的傳播儀式
作為儀式的傳播與傳播媒介中的儀式
傳播儀式的類型
日常生活儀式與重大群體儀式
旁觀的儀式與參與的儀式
消極的儀式與積極的儀式
不同歷史時期的媒介場景
物質場景與媒介場景
口語傳播:有機的社區團結
書面傳播:單向度的專業人
電子傳播:工業人的民俗

第3章 電子部落的社會交往
電子部落的媒介場景
分享技術如何告別原子時代
分布式網絡:從冷戰思維到大同世界
多媒體:驅散「光韻」
超文本:超級鏈接力
電子部落素描
真實的虛擬:兩個自我
不確定的身體:時移性交流的魅力
直接的個人化交往:機器即面孔
多樣化的符號體系:重回口語時代
網絡交往的若干類型
兩個人的相遇:可擴展的社會風暴
圈子:多角色扮演
社交媒介:我的虛擬客廳
純粹關系——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第4章 網絡建構媒介場景:前台和后台的相互侵入
網絡建構的混亂媒介場景
更深的面具:隱匿和炫耀
平等的假象:鳥兒和空氣能分開嗎
真實的消逝:假作真時真亦假
前台即后台
被推倒的門:前台和后台的相互侵入
名利場與窺視場:「所有的驚奇都在線上」
公共性和私人性混同:和陌生人分享秘密
網絡向電視復仇:時間和空間的再平衡
網絡中的空間逃逸
從機械時間到「我的時間」
網絡分享媒介場景的建構
關注流:建立互相關注和共同關注
情感流:刷新集體意識和情感體驗
符號流:創造社會身份和群體符號

第5章 無所不在的關注流:掙脫地方性聯系
身體在場與不在場的秘密
身體在場的同步交往
身體不在場的異步交往
參與者的不同類型
積極的參與者:能量明星
追隨者:對個人聲望的渴求
被互動者:儀式中的邊緣群體
網絡社會交往中的身份認知
自我表演的多重鏡像
自我和他人的關系:疏離、緊張與不確定性
他人和他人的關系:臨時劇班的形成
個人和群體的關系:「永不無聊」的社交追求
關注流:投射在陌生的群體中
關注與被關注:作為神聖物的自我
相互關注的前提:怎樣信賴陌生人
陌生人群中的流行符號
關注流的形成規律
案例研究一:「上訪媽媽」唐慧:從小人物到「能量明星」
案例研究二:明星姚晨與「公民」姚晨建立職業之外的個人聲望

第6章 「情感變壓器」:集體意識新流向
權力和地位的影響
權力儀式和情感連接
地位儀式和情感連接
短期情感和長期情感
短期情感:作為代償的網絡偶遇
長期情感:情感能量「蓄水池」
強情感連接和弱情感連接
強情感連接:逃避權威的個人空間
純粹關系——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
弱情感連接:締造更大規模的社會結構
情感流:四處漫溢的集體意識
追逐情感能量的新場所
可隨時中斷的純粹關系
情感流的形成規律
案例一:「華南虎造假事件」與道德義憤
案例二:「鄧玉嬌案」中的社會情緒表達

第7章 符號流:更大社會范圍中的新群體成員身份
作為意義的符號的變遷
神聖物符號的消失
從集體情感符號到個人情感符號
作為儀式成果的符號
普遍的社會信任:烏托邦圖景
從機械團結到有機團結
符號流:被更新的身份
世界性場景與新身份符號
網絡流行語與一個社會的集體精神狀態
符號流的形成規律
案例一:三位女性博客中的性符號表達
案例二:從「我爸是李剛」看社會符號的生成機制

第8章 結論:理想化的社會交往——純粹關系
網絡交往中集體儀式的場景建構方式
媒介場景中的社會交往
場景構造:原子社會和電子部落的不同社會交往方式
從原子社會到電子部落:網絡交往中的儀式實現機制
儀式實現機制的要素:關注流、情感流和符號流
原子社會的儀式實現:權威中心與集體性
電子部落的儀式實現:純粹關系與個人性
理想的社會交往方式:純粹關系
文化與媒介研究的再探索
未來研究之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沒有人知道你不懂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