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本源、拓展及當代意蘊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本源、拓展及當代意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本源、拓展及當代意蘊

作者: 高帆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68.00
市场价格: RM30.20
本店售价: RM26.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講述肇始於2007年的美國次貸危機業已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並將全球經濟帶入1929—1933年「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周期。准確地理解此次危機的發生機理和內在成因,有助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經濟政策,從而在經濟危機防范和應對等方面取得更為顯著的成效。鑒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針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運行規律有諸多深刻論述,因此,本書旨在把握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本源,並在凸顯其科學內核的基礎上進行時空背景拓展,進而利用拓展的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闡釋此次國際金融危機,最后,依據上述解釋邏輯一致地引申出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若干思考。這種分析思路在某種意義上回應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當代化和中國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對已有經濟危機理論以及危機回應方式的彌補。

對於馬克思主義的宏大理論體系而言,危機理論是構成其政治經濟學以及整個理論「殿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邏輯上說,危機意味着經濟系統正常運行的比例關系、連續性條件等遭到了破壞,從而出現了經濟震盪和劇烈波動,馬克思在其政治經濟學理論中,正是基於比例失調、生產相對過剩和利潤率下降等視角剖析了這種經濟震盪。值得強調的是,生產相對過剩是馬克思解釋經濟危機的邏輯「主線」,比例失調和利潤率下降是對生產相對過剩的另一種表述或進一步闡釋。在馬克思的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商品經濟或市場經濟蘊含着商品生產私人性一價值實現社會性的內在沖突,而危機的發生根源是市場經濟中的供給一需求平衡關系被破壞,生產相對過剩或供求對接困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危機發生的本質性成因。進一步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內含着生產資料私有制、按資分配和兩極分化,這些制度安排會抑制居民消費需求,加劇供求對接難題,引致經濟危機爆發,因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一般特征和資本主義內生制度「交互」作用的產物。如果將經濟危機理解為市場經濟的「伴生物」,則社會主義國家一旦采用市場經濟體系,則同樣也需要警惕並防范生產相對過剩所引致的經濟危機問題。

以市場經濟的商品生產私人性一價值實現社會性這一內在沖突為切入點,以生產相對過剩為核心概念,並從市場經濟一般特征和資本主義內生制度的「結合部」去闡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是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科學內核和主要特征。但與其他任何經濟理論相類似,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也具有其提出的特定社會背景,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某些時代印痕,其危機理論提出的社會背景和時代特征是:特定國家內部的經濟運行(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主要以率先推進工業革命的英國為分析對象);金融創新和衍生的程度尚不充分;勞資兩大社會階層的利益沖突極為明顯和劇烈。然而,伴隨着人類經濟社會的動態演化,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時空背景也發生了某些顯著變化,例如:經濟全球化導致市場供求對接的空間維度發生變化,經濟金融化導致市場供求對接的時間維度發生變化,而福利改進性也會通過刺激即期消費而導致市場供求對接格局轉變,全球化、金融化和福利化在某種程度上使經濟危機具有了空間修復、時間修復和制度修復等功能,而經濟危機的爆發時點、表現形式和波及范圍自然也就有所改變。

高帆,1976年11月出生,陝西周至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經濟學系副主任,經濟學博士、博士后,《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學術期刊匿名審稿人,上海市經濟學會理事,上海市農村經濟學會理事,上海市經濟學會青年學者工作部副主任,上海市價格學會(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是政治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尤其關注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化與農業發展問題。作為研究的成果,現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其中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復印資料等轉載或摘要36篇(次)。出版專著和合著6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研究課題9項。2006年博士論文獲「陝西省優秀博士論文」,2007年獲「復旦大學優秀博士后」並入選上海首屆「晨光學者」,2011年入選上海年度(2010)「社科新人」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划」。學術成果獲上海市第十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上海市第八屆鄧小平理論研究和宣傳優秀成果三等獎、第八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二等獎、第七屆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三等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獎勵。


目錄

內容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什麼是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本源
第一節 是否存在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
第二節 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究竟是什麼
第三節 是否存在一個綜合的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

第二章 應從哪些方面拓展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
第一節 封閉經濟與經濟全球化
第二節 實體經濟與經濟金融化
第三節 絕對貧困與福利改進性
第四節 馬克思經濟危機理論的時空拓展框架

第三章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及其已有的流行解釋
第一節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初步描述
第二節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多維透視
第三節 針對此輪國際金融危機的兩種流行解釋

第四章 如何基於馬克思的經濟危機理論認識金融危機
第一節 美國的消費主導型經濟以及消費格局演變
第二節 美國的生產相對過剩與產能利用率
第三節 美國經濟中的收入分配格局轉變
第四節 美國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修復機制與潛在風險

第五章 經濟危機的化解方案及其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節 經濟危機的化解方案:理論闡釋
第二節 經濟危機的化解方案:經驗分析
第三節 經濟危機理論對中國的實踐和理論啟示

余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