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香港話劇史(1907-2007)
香港話劇史(1907-2007)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香港話劇史(1907-2007)

作者: 梁燕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8.00
市场价格: RM73.35
本店售价: RM65.28
促销价: RM61.61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從表層來看,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問題,從深層來看,則是本土化和主體建構的問題。香港話劇百年史述,最重要的有四個發展趨勢:一是殖民地時期的中國化,二是殖民地時期的世界化,三是回歸過渡期的本土化.四是回歸前后去殖民的主體建構,以及形成多元化的港派話劇風一格。其中作為西來藝術,話劇本土化是核心環節.包括兩個層面,一是中國化,二是本地化。百年香港話劇,是一個從世界化到本土化的過程,創造了華語話劇「全球本土化」的典型個案。

全書對香港話劇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和百科全書式的呈現,不僅在中國話劇整體格局中論析香港話劇百年的成就,填補國內香港話劇研究的相對空白:而且在華人文藝整體視野內研究香港話劇的發展問題,探討全球化進程中,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多元整合,香港話劇史所提供的獨特經驗。

梁燕麗,福建泉州人,復旦大學博士后,福建師范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中西戲劇和文學,已出版著作《西方戲劇理論史》(合著)和《中西文學審美漫步》,發表學術論文和文學創作數十篇,為福建省作家協會會員。


目錄

緒論
一、香港話劇研究的范圍和方法
二、中西文化交匯的香港話劇
三、香港話劇的本土化和主體建構
四、回歸后香港話劇的人文回歸

第一章 香港話劇的中國化
第一節 香港話劇的誕生
一、早期的西式演劇
二、早期的粵劇改良
三、早期的華語話劇
第二節 劇運影響下的香港話劇
一、華南地區話劇一體化
二、中華抗戰話劇一體化
三、香港本地的劇運熱潮
四、「藝聯劇團」和「西南劇展」
第三節 現實主義和啟蒙傳統
一、主潮:現實主義傳統
二、啟蒙:劇運與國運結合
三、戰后香港話劇的發展

第二章 香港話劇的世界化
第一節 香港翻譯劇場概論
一、翻譯劇的實踐和理論
二、翻譯劇與「本我」建構
第二節 西方戲劇的香港演繹
一、1960年之前的翻譯劇
二、1960一1980年的翻譯劇
三、1980年至回歸前的翻譯劇

第三章 香港話劇的本土化
第一節 粵語方言話劇
第二節 香港本地話劇的成長
一、「非政治化」和「非社會化」
二、「業余戲劇」和「校園戲劇」
三、香港本地創作劇的發展

第四章 香港話劇的主體建構
第一節 從本土化到主體建構
一、香港話劇主體性問題
二、話劇生態環境的改變
三、現代劇場美學的探索
第二節 「九七」劇和身份探索
一、本地歷史的身份認同
二、傳統中國的身份認同
三、現代中國的身份認同
四、身份認同的焦慮與求索
第三節 本土創作劇與現實關懷
一、三十年選集的本土性
二、現實關懷代表作分析
第四節 本土劇作家的創造性
一、杜國威:港派風格的情感語言
二、陳敢權:夢幻與現實,情感與哲思
三、吳家禧:從「最佳編劇」到「赫墾導演」
四、張達明:傳統與現代,寫實與抽象
五、潘惠森:「昆蟲系列」
六、一休:「公路戲劇」

第五章 香港話劇的多元化
第一節 香港的主流劇場
一、香港話劇團
二、中英劇團
第二節 香港的實驗劇場
一、香港實驗劇場概述
二、榮念曾和「進念·二十面體」
三、林奕華和「非常林奕華」
四、何應豐和「瘋祭舞台」
五、鄧樹榮和「合成美學」
第三節 香港的商業劇場
一、商業劇場和香港文化的特征
二、詹瑞文和「劇場組合」
第四節 社區劇場和教育劇場
一、蔡錫昌/潘惠森和沙田話劇團/新域劇團
二、變革性社區劇場:莫昭如和民眾戲劇
三、教育劇場:康庄大道抑或崎嶇小路

第六章 回歸后香港話劇的聲音
第一節 回歸后的香港創作劇
一、從「大歷史」回到「小人物」
二、國族寓言和辯證形象
三、回歸傳統和改編藝術
四、香港話劇的語言意識
五、新移民視角:外來與本地的交響曲
六、本地藝術家的多元化探索
第二節 回歸后的香港翻譯劇
一、翻譯劇場概述
二、翻譯劇代表作分析
三、香港的英語劇場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