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七情之理--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現象學詮釋
七情之理--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現象學詮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七情之理--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現象學詮釋

作者: 陳清春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75.51
本店售价: RM67.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將現象學方法全面運用于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研究,在借鑒與改造現象學觀點的基礎上(主要是舍勒的價值感受理論,亦即感受現象學)對其進行的現象學考察、分析與詮釋,並由此建立現代化的王陽明道德哲學體系。本研究的主要內容共有六部分,除導論外,其他內容根據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現象論、原理論、本體論、工夫論、境界論的思想邏輯結構分為五章十八節。導論部分是本研究主要哲學觀點的具體論證與說明;一章圍繞“心外無物”命題分析並詮釋王陽明道德哲學的現象論;第二章圍繞“心外無理”命題分析並詮釋王陽明道德哲學的原理論,即價值原理與實踐原理;第三章圍繞“心之本體”觀念分析並詮釋王陽明道德哲學的本體論;第四章以王陽明的思想發生史為線索梳理、分析並詮釋其道德哲學的的工夫論;第五章圍繞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的類型理論分析與詮釋王陽明道德哲學的聖人的人格論和境界論。本成果在現象學的本質分析與文本詮釋的基礎上重建了王陽明的道德哲學體系,從而在程度上促進了儒家道德哲學的現代轉化。


作者介紹

陳清春

男,1966年生,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史。1988—1992年就讀于山西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6—199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得哲學碩士學位;2005—2008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兼任中華孔子學會理事。在《孔子研究》、《中國哲學史》、 《山西大學學報》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出版專著《六合內外一一莊子內篇道論研究》1部。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