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1,74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華法治史話
中華法治史話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華法治史話

作者: 陳鴻彝
出版社: 群眾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8.00
市场价格: RM84.13
本店售价: RM74.88
促销价: RM74.0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依中華法治自身的歷史發展脈絡,對它作了一番歷時性的縱向追敘,展示歷代法理(國家定制立法的指導思想及其理論基礎)、法制(國家基本制度、國家大法)、法典(歷代政府制定並頒布實施的成文法之集結及其編纂體系)的實際面貌,展示歷代各族立法、司法、執法的豐富實踐及其法律效應,同時把它放到世界法治史的大環境中去,適當地與其他法系做共時性的對照探究,借以澄清對中華法治的太多的誤讀,借以加深對數千年中華法治的基本經驗、基本概念、基本理論構架、基本實踐形態的理解,以利於提升中國人自身固有的法律自覺。


目錄

總序 夯實依法治國的文化基礎
序 讀史,是智慧的事
緒論:探尋中華法治文明的歷時性軌跡
上篇 概述:周秦兩漢與六朝:中華法治從遠古走來
第一章 遠古:中華法治文化因子
第一節 原始社群:對公眾利益的認知
一、生物群體皆有安全防范機能與康復機能
二、圖騰崇拜:初步厘清社群的利益邊界
三、原始群體對原始宗教的投入
四、在神靈崇拜中學會判斷是非,擇別善惡
第二節 城居與祭儀:秩序生活的自發培訓
一、原始城邑聚居:社會文明與社會管理的啟動
二、原始祭儀:先民對秩序的虔誠奉行
(一)感謝大自然的無限恩典
(二)祭品:敬神意識的血誠奉獻
(三)主祭:通向權力 通向等級
(四)祝禱、歌舞與音樂:活力四射的安全渲泄
第三節 從原始巫卜文化說開去
一、占卜顯示出先民的價值取向
二、習慣法划出了合法與非法的最初分野
三、占有欲才是萬惡之源
四、私有制界定了罪與非罪
第四節 炎黃共治:多元向心的華夏文明
第五節 堯舜禪讓:東方民主的第一版本
一、大舜:倫理人格的榜樣
二、部落聯盟:由部落自主走向聯盟分工
第六節 夏禹傳子:王權意識的明晰化
一、夏啟稱王,獨居天下人之上
二、九州視野下的「家天下」
三、夏代有了罪名系列及懲辦設施
第七節 對孕育期的中華法治因子的文化評議

第二章 商周:中華法治的肇端
第一節 商代:對國家治理的探索
一、商代的國家機器
二、王權政治的良性起步
(一)商湯的歸罪於自身:敢於擔當
(二)伊尹作《官刑》:政權的自我救贖
(三)伊尹放太甲:絕世義舉
(四)盤庚遷殷:王者氣度
(五)武丁求賢和傅說為相:君相共和的范例
三、嚴酷的刑懲執法
(一)名目繁多的商代肉刑
(二)見於甲骨龜版的刑獄文字
四、關於王位繼承權的立法
第二節 周公的治國之道:為國以禮
一、周人的國家觀:王土.王臣與王法的綜合體
(一)國家的重心在城市,基礎在郊野
(二)「八政」說:對國家職能的健全界定
1、食,2、貨,3、祀,4、司空,5、司徒,6、司寇,7、賓,8、師
(三)「五服」說:大一統理念下對全境的輻射式行政管控
1、甸服,2、侯服,3、綏服,4、要服,5、荒服
(四)視國家為天子獨享的私產
二、周人的禮法觀:型塑倫理社會的必經路徑
(一)治國之禮:禮義,禮制,禮法,禮樂,禮儀
(二)社交之禮:禮貌,禮教,禮器,禮品
(三)賞善罰惡,尊卑有序
第三節 禮義規范下的國家基本制度
一、宗法等級制:使血緣關系政治化,社會管理有序化
二、分封制:領土國家的初基 國土開發的布署
三、國野制:城郭與郊野的一體化的政經設計
四、井田制:從井田墾辟制到井田式開發圖
五、版籍制:土地與人口的登錄管理
第四節 法治三大塊:國家治理、社會管理與王室安全禁衛
一、惟察惟法:國家治理,法制領先
(一)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立法大會的召開
(二)《呂刑》:為中華法系預制基礎構件
二、刑與禁與罰:刑事立法與治安立法雙管齊下 各盡其用
(一)以五刑為核心的刑事立法
(二)以五禁為規范的治安立法
(三)以五罰為准則的行政處罰
三、國家安全與王室禁衛
(一)安全是國家存在的首要保障
(二)王室禁衛是國家強力部門的首要職務
(三)周代的國家安全與王室禁衛
第五節 周代的立法司法執法機制
、國家立法司法的權力構成
(一)天子制
(二)三公制
(三)六卿制
二、地方行政系統中法制力量的配置
(一)專職司法吏員
(二)基層執法隸役
三、周代的刑懲設施
(一)以圜土聚教罷民
(二)以囹圄處治刑徒
(三)以牢獄囚系人犯
(四)周代的囚具、刑具
第六節 周人的獄案審決
一、指守思想:慎獄恤刑
二、審理規程:三刺與五聽
三、判決原則:八議與誅心
(一)罪行相孚 罪疑從輕
(二)八議原則:優先保護統治階層的利益
(三)誅心原則:走出同態復仇的普世慣例
四、「八成」要案 必需重辦
第七節 周代的辦案程序
1、告訴 2、受理 3、審理 4、判決 5、上詳 6、執行 7、追責
第八節 周代的社會法制管理
一、版籍登錄
二、交通管理
(一)政府規划道路建設
(二)政府管理水陸交通
三、制止擾亂市場秩序
四、制止侵犯官私財物,賦予契約法律效率
五、制止淫亂、酗酒
第九節 中華社會文明素質的提升:禮儀演練
一、尊道重藝的原則與選賢任能的鄉規
二、文武結合的鄉射禮與人才選優原則
第十節 對西周法治的文化評議
一、周代法治為中華大一統提供了思想根基
二、禮治的運作機制
三、超越神斷:周人辦案的理性自覺
四、禮治-德政的內在風險

第三章春秋戰國:中華法治體制的草創
第一節改制立法:打造春秋新秩序
一、管仲治齊,成民之事
(一)改革行政體制,成民之事
(二)推行閭伍制,強化居民管理
(三)注重社情調查
二、子產興鄭,治亂安大
(一)「必先安大」的治國方略
(二)周到細致的法治對策
(三)鑄刑鼎,施猛政
第二節春秋各國,隨事立法
一、趙宣子以法治晉
二、立法興邦:楚國單行法規陸續出台
第三節戰國立法,走向體系化
一、齊法十三章:各種單行法規的匯聚
二、李悝的《法經》:初具邏輯體系的法典
三、商鞅變法:從國制到家法的立體革新
(一)以刑去刑和弱民愚民的司法理念
(二)強化基層法治管理
1.戶籍登錄
2.什伍制下的聯保聯防連坐
3.改革地方行政體制
第四節先秦的社會法治管理
一、水陸交通管理:以《鄂君啟節》為例
二、公辦館驛與私營旅舍業的管理
三、列國的城關禁衛
四、山林管理與消防管理
五、列國的戰爭法
(一)開戰宣言
(二)對於敵軍
(三)關於敵國人民
六、國際盟約與合縱連橫
(一)霸主設盟,明確盟國的基本義務
(二)合縱連橫,應對變幻的國際局勢
第五節《周禮》:走在世界前列的行政法典
一、天官冢宰府
二、地官司徒府
三、春官宗伯府
四、夏官司馬府
五、秋官司寇府
六、冬官司空府
七、《周禮》是先秦管理文化的概括
第六節《考工記》:先秦手工工場的行政與技術管理
一、先秦科技成就與技術指標
(一)金屬冶鑄方面
(二)絲綢漂涑印染技術方面
(三)生產標准化管理方面
(四)力學應用
(五)聲學應用
(六)實用數學應用
(七)天文學應用
二、工種分工與作業管理
第七節先秦的刑名體系
一、憲罰(名譽刑。羞辱戒飭:啐、誶、憲、耐、髡)
二、貲刑(財產刑。罰鍰、罰金)
三、贖刑(財產刑)
四、遷刑(勞役刑)
五、徒刑(勞役刑)
六、肉刑(身體刑。黥、劓、刵、刖、剕、椓)
七、死刑(生命刑。鴆、絞、斬、梟、裂、磔)
第八節先秦的社會調查與國情統計
一、先秦對社情調研的高度重視
二、先秦列強的國情統計(以齊、楚、秦為例)
第九節先秦的間諜與反間諜活動
一、子貢為間:存魯、亂齊、強晉、霸越
二、魏公子用間:搜集情報,臨陣不亂
三、秦王用間,成就帝業
四、先秦的俠客、刺客、特務
第十節對列國法治的文化評議

第四章百家論治:先秦的法理論爭
第一節孔孟:安寧社會與臨民模式
一、儒家的刑禁學說,為中華法系提供了理論原件
二、忠君是相對的,君要對國家治理負全責
三、孔孟為施政設定的臨民模式與親民風格
四、孔孟對社會管理的具體要求
(一)關於警戒護衛
(二)關於人戶管理
(三)關於交通管理
(四)關於非分取財的禁約
(五)關注社會的動態動向
第二節老庄: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一、天大地大人大王亦大
二、老庄對古朴社會的向往
三、老庄的愛民治國論
四、天網恢恢,人網太密
五、重視生命,凈化心靈,提高人的精神素質
第三節墨子:平等社會與戰時治安
一、天賦平等:向往平等社會
二、尚賢尚同:民選天子民選官
三、強本節用:為萬民謀福利倦生存
四、反對侵奪,也反對不義的防守
五、墨子對「戰時治安管理」的規划
第四節荀子:對新的大一統秩序的呼喚
一、荀子的學術生涯
二、為民立君:對國家機制的思考
三、隆禮重法:中華法系的學理基礎
四、節威返文:對社會管理路徑的最佳選擇
五、化性起偽:培育具有法治意識的國民
第五節韓非子:等級社會與為治惟法論
一、三綱五常與厲行法治
二、立法方針:法與時移,禁與能變
三、法治管理的基本准則:無功不賞,小過必究
四、法治管理的着力點:社會層面控制
第六節對儒道墨法之法治觀的文化評議

第五章秦代:建定法度,培育國民的守法理念
第一節治國首務:建定法度
第二節秦代的行政與司法機構
一、秦中央政府的建制
二、秦代地方郡縣政府的構成
三、秦代基層鄉里建制及其治安職責
第三節《秦律》:國家治理與社會管理的權力依據
一、秦律的發現
二、秦律內容苛繁
第四節以法律武器推進法紀與道德教育
第五節秦代地方執法人員的職務活動
(一)讀法
(二)「詣」和「告」
(三)診
(四)檢驗
(五)查封
(六)鞫
(七)訊
(八)捕亡
(九)查驗
(十)備警
第六節秦代的戶籍登錄
第七節上計:量化的行政管理
第八節秦代的產業管理法令
一、資源管理法令
二、生產管理法令
三、商貿管理法令
四、錢幣證券管理法令
五、重大工程管理法令
第九節亭:社會基層管理的治安機構
一、秦代亭的相關法規
二、兩位著名亭長的史跡
第十節苛嚴的刑罰
一、《秦律》認定的犯法現象之眾
二、《秦律》刑罰之苛
第十一節對秦代法治的文化評議

第六章漢代:法典編纂的儒術化
第一節漢家政治的頂層設計
一、漢初形勢嚴峻
(一)經濟凋敝
(二)異姓王生事
(三)外強壓境
二、漢初行政的頂層設計
(一)漢承秦制,中央集權
(二)強化行政網絡中的法治力量
(三)鞏固政權的若干舉措
第二節社會改造比立國建政更為繁難
一、賈誼論證了社會改造的迫切任務
二、幣制改革是社會改造的抓手
第三節漢初的立法:從「法三章」到「決事比」
一、從「法三章」到《九章律》
二、「決事比」的出台
第四節經義決獄:一個普世法則
一、仲舒倡儒術,義利應雙收
二、君子重刑獄
三、《春秋》決獄是儒術的實用化
四、《春秋》決獄的實例
第五節長安城的街市分離建制與封閉式靜態管理
一、周秦京師建築體制
(一)皇居建築系統
(二)禮制建築系統
(三)官府建築系統
(四)城防設施系統
(五)坊里民居系統
二、漢長安城的建築體制
三、長安城的秩序管理
第六節漢代法治的展開
一、漢代的戶籍登錄
(一)各式記籍
(二)人口資料
(三)戶籍登錄過程
二、漢廷的禮儀事務管理
第七節漢代社會管理的經驗積累
一、張敞以盜治盜
二、尹賞以虎穴坑盜
三、趙廣漢離間朋黨
四、尹翁歸善用記籍
五、龔遂守渤海,勸民賣刀買犢
六、文翁以文治蜀
七、黃霸勤力治潁川
八、召信臣的均水約束
九、韓延壽的外儒內法
十、王球任司隸校尉,雷厲風行
第八節漢代民生、法紀敗壞之禍
一、深重的天災
二、慘痛的兵禍
三、腐朽黑惡勢力的猖獗
四、輕俠橫行,民不聊生
第九節對漢代法治的文化評議

第七章六朝:法制、法典、法理的新創獲
第一節六朝法治的總體目標是國家的再統一
第二節六朝的法治行政機構
一、宮廷與京師的法治機構
(一)三國時的禁衛體制
(二)北朝宮廷的禁衛體制
(三)尚書省與御使台的法責
二、郡縣的行政執法機構
(一)郡縣長官的治安責任
(二)北朝郡縣的治安佐官
三、六朝鄉里基層的社會管理
(一)漢代鄉里管理的延續
(二)元魏的「三長制」
四、庄園塢堡的治安自理
(一)庄園塢堡自理治安
(二)庄園對國家治理的沖擊
第三節六朝法典編纂技術的提升
一、陳群整合刑名體系
二、《泰始律》的編纂規范化
三、張斐論罪名認定及其法律適用
四、《北齊律》與「十惡大罪」
第四節六朝社會法治管理的展開
一、執法活動的新開展(曹操與諸葛亮)
二、六朝社會法治管理的新舉措
(一)繕固城池,謹守城門
(二)巡徼城中,禁斷夜行
(三)擊鼓報警,實施戒嚴
三、強化思想界的行政管理,重視對宗教的利用與控制
四、強化倫理綱常,把婚姻家庭管理納入法制條規
第五節六朝戶籍管理
一、六朝戶籍制的新發展
(一)對戶籍功能的再確認
(二)不同功能的戶籍與譜牒
二、「收其圖籍」的戰略意義
三、六朝戶籍內容及其巧偽
四、東晉南朝的黃白籍問題
五、六朝對戶籍文本的超常保惜
第六節北朝人辦案:國民有同一的是非准則
一、有疑應追蹤
二、竊案須見贓
三、失金因大意
四、牛識其群,其智可用
五、家有少妻,其案可疑
六、暗備「盜名簿」
七、巧計誘逸犯
八、詭信取真犯
第七節對六朝法治的文化評議
……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