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非人的詩學
非人的詩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非人的詩學

作者: 周理農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 9787515510972
出版日期: 2014-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39.00
市场价格: RM42.97
本店售价: RM38.24
促销价: RM36.0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分為兩部分,用詩歌批評的方法,分別解構現代著名德國詩人保羅策蘭(1920—1970)和著名法國詩人勒內夏爾(1907—1988)。

詩歌中主權話語的聲音,從未受到世界的邀請,它也絲毫不欠人類,而這就是人類自我奠基的言論。缺少這樣的言論,詩就只不過是一個還未打開的語言的皺折,或者說,它像一只未充氣的氣球,還處在一個不可觀察的位置上。

詩歌終究表達出的是按照真實本身來生活的意願,但我們只能讓詞語去過那種生活,是吧?詩歌作為一種被言說的生活,那就是詞語的機會:「用一只從未露面的手,撲滅火災,扶起/太陽,重建情人。無物宣告這一如此強悍的存在。」(《閃電的勝利》)

最終,這個世界到底能從詩人那里得到什麼?——它要求詩人看到的世界因他的眼光而得救,這就是夏爾說詩人是一個「絕對的職業」的原因。如果在人類災難之地旁邊必有一個凱旋之地,那麼在今天這個一切東西都遭到貶值的世界里,上帝、人與事物將會怎樣顯露出它們的「最后一手」?


目錄

第一部
保羅·策蘭:「黑太陽」、灰燼句法或一種死亡寫作/001
上篇
一詞性地質學的時代/003
二隔着「話語之柵」/004
三「暴動的憂傷」/006
四一只輪輻攀向發生地的黑色田野/008
五《山中會話》/010
六詩人的立場就是世界的膝蓋/014
七詞與物/015
八詩人的生存作為世界的凶兆/017
九「我與你」/019
十出自一個動作的認識的發生/021
十一作為藝術構件的自然/023
十二在夢幻的沙盤上/024
十三「簽名」/026
十四解構「絕技」/029
十五詩歌主權的聲音:節奏/031
十六誘使真實出場的條件:意象/033
十七障礙即是道路:晦澀/034
十八他者性的深淵:碎片/037
十九記憶、幽靈、蹤跡/040
二十糾纏/042

下篇
二十一《子午圈》/045
二十二語言的現場/047
二十三「我沒想到死亡毀了這麼多的詞」/050
二十四當「看」變成一種假設/053
二十五「荒原」中的材料:作為一種對實在的根本體驗/055
二十六朝着主體被拒絕的方向……/057
二十七「我對記憶的熱愛超過一切」/060
二十八瘋癲:與世界的惡意進行決絕之地/062
二十九詞語的灰/065
三十「向死而在」/068
三十一抒情就是作證/072
三十二在不再談論光明和黑暗之后/077
三十三事物的悲劇狀態/080
三十四在一塊差異之地上/082
三十五當「語言自己在說話」時,這里有着一個不能識透的事物/086
三十六在語言中的幸存/088
三十七「不要放棄你的欲望!」/091
三十八一個舍棄了自己內心的身體/093
三十九「終結主體」與人們言論中的空白/097
四十「夜越深,客人越美麗」/101

第二部
勒內·夏爾:大地、辯證法與生者的知識/105
上篇
一兩個詩人/107
二對拒絕本身的拒絕,對反叛本身的反叛/108
三「用另一種方式起身的能力」/111
四大地之上,世界到來/114
五居住在自己回答中的詩人/116
六人是存在最狂熱的器官/119
七「憤怒和神秘」/121
八重說蘭波/126
九辯證法:一種在動物的盲魂里永遠感到緊張的語言/129
十在夢幻中,我們達到敘述的頂點/133
十一潛意識導論/137
十二再論潛意識/140
十三荒誕:作為人的一種非庇護狀態/142
十四對「說」的體驗/145
十五格言與格言詩/148
十六為什麼要寫詩?/150

下篇
十七非理性:那一場大火,使我們的絕望感到了狼狽/154
十八使一切東西貶值,這就是人類通往最后勝利的道路/157
十九詩歌:從缺乏造成的傷口中流溢出來的過剩/161
二十在寫作中,「我的勞動力在流亡」/164
二十一一粒種子在田地里變得「無參照」了/167
二十二這不是疑惑,而是苦悶/169
二十三「老婆,你為什麼臉色煞白?今晚有客人嗎?」/171
二十四人類孤獨的另一種定義/175
二十五為了不讓相愛的人們掃興,請歷史走開/178
二十六「躺着的岔路,憂郁之完美」/181
二十七不可能性原則或「主體性的黃昏」/185
二十八在大地上,「同一個東西的永恆回歸」/188
二十九引用即是相遇,相遇即是作品/191
三十片斷:「景觀」,一個失去了大地性的大地/195
三十一「當代」:一個表現為「當下之脫節」的東西/200
三十二結論:這個世界到底能從詩人那里得到什麼?/204
后記:在一個言說的「黑太陽」下/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