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作者: 榮新江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64.72
本店售价: RM57.6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是作者有關絲綢之路的研究論集,分做五編,探討漢唐絲綢之路的走向,絲綢之路與某些區域或城鎮的關系;研究通過絲綢之路的東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國與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鮮半島、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對西域出土文書的諳熟,致力於探討漢文典籍向西域地區的傳播,這是前人比較忽略的絲綢之路研究的重要內涵。另外,作者還利用考古、美術、文獻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質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絲綢之路向東方傳播,以及他們的傳播者——粟特商人、於闐使者、景教徒,並以此為基礎進而討論了絲綢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並存現象。

榮新江,1960年出生於天津,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


目錄

前言——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

第一編 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與古代新疆
唐代安西都護府與絲綢之路——以吐魯番出土文書為中心
絲綢之路上的北庭(公元7—10世紀)
中古中西交通史上的統萬城
闞氏高昌王國與柔然、西域的關系

第二編 文化交流與互動
波斯與中國:兩種文化在唐朝的交融
唐朝與黑衣大食關系史新證——記貞元初年楊良瑤的聘使大食
敦煌文獻所見晚唐五代宋初的中印文化交往
唐與新羅文化交往史證——以《海州大雲寺禪院碑》為中心
八世紀的東亞外交形勢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從《井真成墓志》看唐朝對日本遣唐使的禮遇

第三編 漢文化的西漸
唐代西域的漢化佛寺系統
唐代龜茲地區流傳的漢文典籍——以德藏「吐魯番收集品」為中心
唐代禪宗的西域流傳
《蘭亭序》在西域
王羲之《尚想黃綺帖》在西域的流傳
接受與排斥——唐朝時期漢籍的西域流布

第四編 外來物質文明的貢獻
絲綢之路上的粟特商人與粟特文化
絲路錢幣與粟特商人
一位粟特首領的絲路生涯——史君石槨圖像素描
於闐花氈與粟特銀盤——九、十世紀敦煌寺院的外來供養
綿綾家家總滿——談十世紀敦煌於闐間的絲織品交流

第五編 三夷教的流傳
吐魯番出土《金光明經》寫本題記與襖教初傳高昌問題
佛像還是祆神?——從於闐看絲路宗教的混同形態
再談絲綢之路上宗教的混同形態——於闐佛寺壁畫的新探索
唐代佛道二教眼中的外道——景教徒
敦煌景教文獻寫本的真與偽
西域——摩尼教最終的樂園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