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2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影與文:李道新影視文化批評集
影與文:李道新影視文化批評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影與文:李道新影視文化批評集

作者: 李道新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301304730
出版日期: 2019-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8.00
市场价格: RM73.35
本店售价: RM65.28
促销价: RM61.61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影與文:李道新影視文化批評集》是北大教授、有名電影學者李道新的影視文化批評集,收錄了他近年來撰寫的各種影視評論、影史勾陳、影人掌故等文章。
 
這些文字擺脫了學術論文的固有窠臼,在寫影、寫事、寫人上都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學術素養,以及對於時代電影的深切關照,可以讓讀者從一個細微的視角,來瞭解中國電影史的全貌。
 
李道新是當代中國電影史的研究重鎮,近年來在電影史研究領域樹立起很高的聲譽,在靠前電影學界及影迷群體中有很大的影響力。作為作者的首部非學術類影視專著,更符合普通影迷及電影學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必將引起較高的關注熱度。


作者介紹

李道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影視系主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學術委員會委員,曾獲北京大學“靠前教師”稱號。在北京大學開設“中國電影史”“影視理論與批評”專業必修課及全校通選課,相關教材《中國電影文化史》《影視批評學》重版數次。主要研究中國電影史、影視理論與批評以及影視文化產業。發表學術論文、影視評論200篇左右;獨立出版學術著作12部。


目錄

影視批評
《孤兒救祖記》:“孤兒”救電影
《神女》:舊上海殘酷之寫真
《壓歲錢》:溫暖而悲愴的人間關懷
《萬家燈火》:無限悲憫與人倫至情
《劉三姐》:革命年代的聲色之娛
《阿詩瑪》:游走在文化禁錮的邊緣
《街頭巷尾》:歸家念想與道統堅守
《巴山夜雨》:意境與抒情
《童年往事》:為生而死與向死而生
《雙旗鎮刀客》:另類的武俠經典
《東陵大盜》:早產的印第安那·鐘斯
《頑主》:沉痛的調侃與無因的反叛
《紅櫻桃》:一座影院與一部影片
《玻璃是透明的》:歷史·文化與個體·塵世
《說話算話》:電視電影新空間
《跆拳道》:女性意識及其艱難浮現
《和你在一起》:心靈探詢與價值重建
《尋槍》:物戀悲劇與生存幻象
《農民工》:階層的寓言與電影的社會學
《東京審判》:民族意識與大眾心理的契合
《投名狀》:面向死亡的不忍與善良
《我叫劉躍進》:“作家”在“電影”
《兩個人的房間》:兩代人的懷舊
《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觀眾善待與善待觀眾
《大灌籃》:好看就行
《櫻桃》:母愛原生態
《左右》:左右的空間與方向
《隱形的翅膀》:開掘體育片的新路徑
《長江七號》:我們需要周星馳
《民歌大會》:歌中的家園
《我的兄弟叫順溜》:獨闢蹊徑的英雄敘事
《買買提的2008》:民族夢想的表達方式
《鮮花》:風情敘事與文化生產
《鍬裡奏鳴曲》:民族電影的空間感與生態意識
《清水的故事》:面向本土的人文關懷
《葉問2》:肯定性的懷舊政治
《葉問3》:回家的葉問與中國化香港
《梅蘭芳》:戲中人與影中人
《赤壁》:求求觀眾別笑場
《南京!南京!》:國族創痛,個體無法承擔
《讓子彈飛》:敘事的圈套與拆解的狂歡
《海角七號》:在地的美麗與憂傷
《功夫之王》:好萊塢的中國功夫1
《功夫熊貓》:好萊塢的中國功夫2
《阿凡達》:重新發現電影
《愛在廊橋》:文化感知與個性表達
《建國大業》:國慶獻禮的主流大片
《辛亥革命》:中國電影的革命話語與主旋律電影的話語革命
《柳如是》:歷史中的性與性別
《金陵十三釵》:大屠殺的南京意象與性別敘事
《白鹿原》:四個版本與四種可能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青春》與趙薇的“我們”
《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當“吐槽”成就票房
《智取威虎山》:電影作為“專業”
《狼圖騰》:跨國電影的作者論
《我的戰爭》:以浸入方式介入戰爭體驗
《一句頂一萬句》:銀幕上的生活哲學與生命義理
《我不是潘金蓮》:“畫幅”的哲學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清晰得模糊以至陌生
《長城》:跨國電影的文化植入法
《拆彈專家》:香港電影的“我城”書寫
影人感懷
只為明星狂:中國影迷誕生記
電影廣告:招考女演員
中國影迷:在1931
女星不歸路:光芒中沉沒
邵逸夫:綿長的光影
成蔭:在1953
蔡楚生:愛與痛
呂班:喜劇仍未完成
謝晉:含淚的追尋
李行:父輩的旗幟
黃仁:不倦的身影
李少白:最高的敬意
程季華:總欠一次聆聽
金冠軍:溫暖的接觸
影事今昔
永不消逝的老電影
不可遺忘的電影傳統
百年中國銀幕:歐風美雨日潮韓流
功夫電影:資本與文化的百年運作
戰爭電影:記憶、傷痛與拒絕遺忘
《大眾電影》:少年的陽光與夢幻
電影學術:無人喝彩的尷尬與渴望超越的焦慮
面向內地的銀河映射
米高梅:影響中國的電影傳奇
人在歷史的底色中顯影
向電視開戰
劇作不必是文學
民族電影:理論界的姿態
傑出的改編是靈魂之間的對話
做合格的類型電影
類型傳統與發展機緣
無文年代的無良寫作
非人的電影生活
我評獎,故我在
影著序評
影展一代的悲歡離合
之於電影的熱愛與激情
電影講稿的創新
不斷講述與逐漸豐滿的歷史
香港影史的解謎與揭秘
“滿映”微觀研究
影史的皺褶與細節
女性意識與創新才華
香港電影史研究新格局
電影內部與歷史深處
超越的可能性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