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曾國藩家書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曾國藩家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薈萃:曾國藩家書

作者: (清)曾國藩
出版社: 江蘇美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5-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9.00
市场价格: RM53.75
本店售价: RM47.84
促销价: RM45.1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

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育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盡管曾氏留傳下來的著作太少,但僅就一部家書中可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曾國藩作為清代著名的理學家、文學家,對書信格式極為講究,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目錄

內務篇
女兒出嫁不可奢侈
寄銀為二女奩資
囑再來營省親
因畏酷熱應治之事多擱廢
子侄須勤儉自勉以長保盛美
奉母總以勤儉自惕
談閨女成婚之地
如閨女在湘陰成婚日期不可改
要體會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
擬於十月奏請開缺
十三日續假一月將來請開各缺
告知各處存銀及用途
對報銷冊不復部議感激萬分
擬於正月燈節前后出京
京中虛文應酬近日更甚
接眷北來殊難定策
爾等回湘來直須多加考慮
眷口由舟北上或由陸路均可
今日宿容城明日可到省
眩暈已愈具折請假一月
眩暈症尚未大好
久旱不雨官民惶惶
擬再具折續假
預囑身后事望二子不忮不求
初十日抵達天津
聞永定河決口之信彌深焦灼
天津案與洋人交涉事尚無頭緒
求解楚善之艱危
談家事及同鄉諸事
國荃、甲三患病事
謝買壽材及問嬸母病
告決不令九弟歸家之由
孫婦已產一女
家無負累可喜
望家中附茶葉大布來京
九弟病愈擬送歸家
對英賠款議和
報平安兼談京中人事
每年必漆壽具
恭慶祖父母雙壽
接弟外出讀書旨在和睦兄弟
收到家中寄來諸物
托帶闈墨等物收到否
請詳告叔父病情
六弟在國子監考到取列一百三十名
意欲覓地改葬祖母
願聞辦祖母喪事情形
盼勿勞苦過甚
郭雨三欲以女妻次孫
買附近田畝事請酌辦
稟帶銀回家等事
改建房舍應適合居住
思明年乞假歸省
在京祭祖父
大人願來京不勝欣喜
澄弟已出京歸家
紀澤訂婚尚待商酌
擬繞道返鄉
已發謝湖北巡撫恩折
宜在家盡溫清之職
克吉后望來幫辦
后輩子侄宜教之以禮
三次書約九弟來建昌
宜和睦盡孝道
每得意時即有失意事
已折奏溫弟殉節事
溫弟遺骸經尋獲
目下不宜起祠宇
溫弟奉追贈為太常寺卿
請陳作梅至家看地
叔父喪禮以哀為主
治家有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八訣
家事切不可趨於奢華
昨奉署兩江總督之命
居家情意宜厚用度宜儉
季弟蒙追贈按察使
已寫信澄弟決葬季弟於馬公塘
季櫬已於正月十八日抵長沙
季弟立祠等事擬會銜俱奏
沅弟攻克雨花台軍事甚順
壽州久未解圍
初六日入主之事盡可照辦
紀鴻母子及全家已平安到營
探知洪秀全誓於城破時自焚
欣悉家中妯娌子侄和睦
鮑春霆於初四日抵江西
擬於七月下旬回皖
教兒女輩以勤儉謙為主
沅弟奉召陛見擬復奏俟病愈后進芽
喜慰紀瑞侄得取縣案首
擬於九月份將家眷送回鄉
轉告鼎三小病不輕服藥
紀澤母子至弟署不宜久住
家中老幼不可輕服藥
告養生五事及治家之道
到周口后將與弟共籌引退之法
內人之病已難挽回
家中奢靡人不敷出
內人競能逃出命來合室平安
令章合才招湘勇東來
李申夫回籍后光景甚窘
修身篇
為試帖詩課及溫習制藝
勉君子應立志
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告兄弟相處之道
讀書宜專習字宜有恆
進德修業全由自主
事事應勤思善問
欣喜諸弟皆得中試
賢肖不在高位而在謹朴
已改長郡館規模
得派為舉人復試閱卷
辦盜匪案須相機圖之
須日夜巡守勿懈
望慎之又慎以克終為貴
殷望沅弟速來
目前敵勢尚不足制
次青至今未回殊令駭異
子侄須教以謙勤
家中子侄當謹守家訓
再囑諸子弟謹守家訓
目下不可言戰勉守待機
詢巢縣敵果有投誠意否
望沅弟來援上海
望速來營忘身報國
望兼程來營籌商一切
願以勞謙廉三字自惕
詢金陵援敵近況
盛時宜作衰時想
須常存避名之念
能死於金陵不失為志
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
為文宜從簡當二字着力
無形之功不宜形諸奏牘
弟謝恩折寫定交來弁帶還
凡事當存謹慎儉朴之見
克城之遲早仍有天定
以儉字相勖則可久矣
吾兄弟須時持勤儉二字
由奢返儉難
遣散之勇餉暫補一半
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以昔日拼命之意用力於奏議文章
身體平安惟目光日壞
咬定牙根徐圖自強
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
教子篇
讀《漢書》須通小學
讀書寫字之法
讀書須求心得
治經學賦習字法
宜研究天文之學
讀經宜常閱校勘記
宜先看胡刻《文選》
學文宜分類手抄
看經不可無恆
辨別《尚書》之正偽
望抄《原才》等稿寄營
飯后數千步乃養生要訣
釋文中雄奇之道
寫字宜常摹柳帖
安慶若克復大局必有轉機
此間軍事幸能化險為夷
長大后不可涉歷兵問
《說文》中原有逸字
宜努力看讀寫作
上海靠洋人助守無恙
函慰奔走煩勞
勉處事行之有恆
讀書可以變化氣質
賀紀鴻兒幸取縣首
漢人詞章皆精小學訓詁
教誡袁婿
戒勿沾富貴習氣
鑽研古義望讀顧江等六家之書
盼來此一敘以紓憂郁
詩文雄奇須立意脫俗
勸妹妹耐勞忍氣
言孝以保身為重
學文須手抄熟讀
《聞人賦》圈批發還
須得老成者同伴
李臣典初二日死亡
蒙恩封侯沅叔封伯
誡勉力去傲惰二弊
望查三藩平回諸役各封幾人
李秀成口供明日付回
李秀成供詞可限三日刻成
擬明日登舟回皖
奉旨諸路將帥督撫免造冊報銷
告以赴蕪湖行程
擇交是第一要事
江西訟案折已脫稿
廣東厘金擬請八月底停止
近日至焦山鎮江等處游覽
告此間大水並詢近況
詢沅叔病此時痊愈否
古來文人均在氣勢上痛下工夫
閱書須從有恆二字痛下工夫
已令鄭興儀由臨淮回金陵
速寄《書經稗疏》等書以便刊刻
奉諭旨晉駐許州
養生必須少煩惱
宜常讀《庭訓格言》及《聰訓齋語》
省覽《聰訓齋語》有益進德養生
捻匪將竄至湖北
鴻兒每十日須寫一稟
水師章程十二月出奏
紀鴻過安慶時不可輕赴周口
最慮捻匪竄過運河
鴻兒不可冒昧來營
鴻瑞兩人宜專攻八股試帖
學祖父夜夜洗腳不輕服藥
讀史須作史論詠史詩
紀鴻病宜在眠食上調養
讀古文當先認其貌后觀其神
擬於正月初旬起程進京
紀鴻病日內轉危為安
望變柔為剛化刻為厚
紀鴻痘症大致極為平順
此間久不下雨人心惶惶
鴻兒既到省城自當進場應試
《曹集銓評》可發金陵書局刊刻
李相創機器局為中國自強之本
君子之道以知命為第一要務
凡事總須謙謹
今早忽眩暈服藥后勉強起坐
在京考蔭須於寫作二字用心
日內目眩頭暈心膽俱裂
洋人如再要挾惟守死持之
醫言脾脈甚壞竟日困卧
眼蒙不能治事甚以為苦
日內病情如故胃口不開
天津教案目下實難交卷
左目日蒙勢難保全
擬具疏恭辭新任兩江總督
兩腿酸軟仍未愈
目病日劇即至金陵履任亦難支持
天津教案擬於二十三日奏結
天津教案結案
腳腫未愈余尚輕健
聖上賞六十生辰之物已頒到
每日須靜坐養神發憤用功
晝夜應酬腳似更腫
養生之法在洗腳散步靜坐等
爾等應在五十以前將書看畢
十五日抵清江身體痊愈
望致力於好學養生二事
大考翰詹事
詳稟大考情況
諸弟總以看書為主
已轉補翰林院侍讀
十四日新進士復試
希諸弟來京一游
身上熱毒至今未好
熱毒擬以清涼藥退之
稟四弟教紀澤讀書
請勿以兒得差為望
雄九去世余癬疾已愈
紀澤須多寫信來
望來助我
洪弟在家可留心學習
子侄輩讀書宜加約束
季弟得謚靖毅二字
奏請沅弟開缺不知諭允否
家中子弟力戒傲惰
當亂世處大位殆人生之不幸
養性篇
勉行事以有恆為要
對宗族姻黨宜敬愛之
告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近服補肝之品
勸四弟須勤勞早起
請堂上親長常吃補品
不敢過分用心
勸宜不露圭角
危疑之際愈當澄心定慮
言凶德有二端
願共鑒戒二弊
宜平心靜氣幸勿焦灼
邇來精神日衰
老營仍扎宿松
交人帶回字帖等物
望澄弟戒酒早起勤洗腳
心無愧悔可生可死
望講求將略品行學術
習字須先摹歐字
}初五信滿紙驕矜悖謬
談戒驕戒傲
傲為凶德惰為衰氣
極盛之后應加倍小心
寫字可用油紙摹帖
宜休養銳氣不遽進兵
治身應以不藥二字為藥
去忿欲以養體存倔強以勵志
治事之外須有豁達沖塥氣象
在積勞二字上着力
有福不可享盡
牢記虛心實力勤苦謹慎八字
望專在穩慎二字上用心
弟之退志兄應成全
肝病太久不可輕服大黃
皮膚病可不必服藥
願常誦《常棣》《小宛》
沅弟醫病宜以不用心為良方
占星變當為儆省
以后調度文書以少為好
心病還須自心醫
總以保養身體為第一着
交友篇
近日可移營進逼桐城
謝弟友愛關切之情
函告挽胡林翼聯
唐鶴九所寄挽聯極佳
弟賀萬壽折業已代寫
少荃於十七日到金陵
請即為紀澤訂婚
盼急來瑞州
盼以后勿常出門
擬日內赴瑞州軍營
民宜愛而刁民不必愛
性拙不善聯絡地方官
弟之職分以戰守為第一義
弟可請以己功轉封溫甫
洋酋來會當以人禮待之
洋酋來會將窺其意旨關說
給外人之拜帖文牘已閱
望詢明敵情見復
再囑極盛之后格外小心
望以信函慰多隆阿
待李世忠輩應寬嚴並濟
沅弟已准開缺回籍調理
於初三日將督篆交與少荃
處世篇
談諸友進修情形
述立志之重要
遵父命不作歸計
情願人占我便宜
擬聘羅研生教子侄
訓練兵勇必須常講常辨
攜歸書籍望妥慎清理
袁漱六棄世
j寧國危急不能往救
擬分別進攻廬州及寧國
咨請湖北協解火藥五萬
糧彈均切望量人為出
擬於二月上半月赴金陵
曾香海不宜主東皋講習
青陽危在旦夕殊難保全
南坡翁即將赴金陵
以后送禮不宜過厚
兩主考將離金陵酬費從厚
已與少荃訂約決不回江督之任
淮軍入鄂請殷勤款接
春霆之病恐無生理
境頗順而心不適
問候母親及叔父病
思歸家省親
大員之家望無涉公庭
行事宜謹慎
請勿過勞粗重事宜雇工為之
兄弟間當愛之以德
述在圍較射情形
擬迎父母叔父來京奉養
賽中堂放粵西辦兵事
擬辦社倉以惠地方
述軍中不順事端
兩次請罪奉諭尚止革職而已
要有勤儉人家氣象
擬三路赴常德進剿
勉安分忍氣
勉澄弟勿與聞外間事
居家以勤勞為要
表明無置私田之理
賀其子訂婚
愧對江西紳士
治軍之道以能戰為要
有用之物不宜拋散
望詢溫弟敗況
又派專人去尋溫弟遺蛻
亂世起屋不可太閎麗
溫弟忠骸二月可到家
弟太辛苦須常服補藥
以浮家泛宅事相商
心中常存愛民一念
以勤與愛民回報君親
工事築妥足御援敵
主辱臣死分所當然
戒子侄勿習於驕奢逸
戒傲惰乃保家之道
懷桐將有大戰宜預籌之
樅陽壩工未成不必焦灼
日內瘡癢甚諸事廢擱
夷船圖利可數百千餌之
望在省城雇一種菜之工
舅母棄世宜親往吊唁
大行皇帝上月十七升遐
希庵暫署湖北巡撫
查明白湖可通巢湖否
兄弟四人同日俱蒙皇恩
沅弟將膺封疆重寄
宜專派多人在外探信
言將兵之法
宜強作達觀保惜身體
事機不順總須盡力為之
蒙賞賜須專折謝恩
送葬大事不敢草率
身后哀榮季弟可稱全備
望篤守恐懼和平四字
花未全開月未圓乃惜福之道
宜從畏慎二字痛下功夫
告克金陵后先奏折式
望弟持一穩字不求速全
時存盛名難副成功難居之意
惟胸次浩大乃是真正受用
總以恪守星岡公之繩墨為要
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
同意少荃會攻乃識量過人處
弟辦事極有條理軍民遠近誠服
弟勞苦太久切勿過於焦慮
擬在金陵犒宴后仍回安慶
望弟辦好三件事
於小事千萬不可慪氣
弟告病之折今日出奏
准於初一日登舟來金陵
初七日必抵金陵
若不作官必可副弟之望
平世辭榮避位是安身良策
當此拂逆之時只有逆來順受
眼蒙更劇作事全無興致
大局日壞引退未嘗非福
惟有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用人篇
周李戰敗尚非大挫
奏折奉准單銜奏事
湘勇善戰
望代招水勇哨官
諸弟不宜練團帶勇
應聽中丞及左季調度
軍到吉安宜駐扎不動
應專注陸路不必兼籌水師
介曾紀仁投營
奉旨赴浙辦理軍務
克吉后請來吳會晤
吉安克復希即來浙中相助
次青守玉山當優保之
將回駐弋陽
即日由雲際關人閩
望即日馳至建昌一會
特派李承典往迎
派哨官等赴撫州迎接
凱章等由杉關入閩
得悉溫弟陣亡至痛
洪弟外出事尚須籌維
}日內尚無溫弟確耗
團練事望澄弟盡力為之
『望繪寄江楚扎營圖
{派凱章率軍回援桑梓
以人才太少未果入蜀
湘勇柔脆實難北征
昨冒雨趕至祁門
軍中新手多須常密察
辦馬隊不惜重本
到祁門后一切平安
聞莫善徵酷貪望查明
即日先從水師辦起
廣德州內敵已肅清
凱章等已到祁門
奏留駱秉章駐湖南
敵圍徽州情事危急
次青至今尚無下落
次青大敗聞已出城
決不撤安慶之圍
希庵論事穩妥可與多商
夷務和議已成
明日去黟縣察看嶺防
鮑張兩軍日內均未開仗
延師當請嚴而有恆者
已請左鮑等軍添兵
天下雖亂法律不可全廢
新勇能打悍敵為慰
眾議安慶守壕之法甚善
東征應照我之札辦事
鮑軍初九初十日大勝
安慶將克須持堅靜二字
李秀成現不知「竄」何處
各軍均赴援安慶
若無得力統將分兵極難
鮑軍渡江后緩急可自主
鮑軍初三午后渡河完畢
已催鮑軍速進以解弟危
已飛函催鮑援安慶
看地勢審敵勢宜獨往
諸酋不和即官軍之利
弛圍否所關極大望速決
建德失守霆軍須回南岸
決計調鮑軍南渡進剿
將復潤帥信抄去一閱
鮑營扎集賢關不他調
囑厚庵速調韋營攻池州
鮑軍南調懷桐支得住否
觀人論事宜博采眾論
將鮑軍交胡林翼調度
鮑在北岸南岸望速決之
決計不調鮑軍回顧
批准鮑軍便中攻宿黃
須持堅守不戰之計
靜以待敵不宜急躁圖功
進兵金陵由弟審勢行之
堅守不攻與余意相合
詢援敵昨日動靜如何
擬派舫仙帶人助弟守壕
中秋前必須穩守
撫建等處望鮑援甚切
祝賀克復安慶
克復漕鎮后軍事調度
告近來軍事調遣情形
彭玉麟今日抵皖
望代謀保上海之法
石達天自廣西竄出
令程吳等守三河廬江
徽州日內被圍緊急
蕪繁等處已在掌握之說難信
馬隊營制望且姑仍之
吟保等營能否迎戰
敵究竟在何處
克廣德東壩后之軍事部署
金陵似有可克之機
多帥營逃兵極多
告知與父母官相處之道
可挑選七八千人力戰一次
決調程軍至金陵助守
目下以堅守不出為最妥
營中病卒雖多軍心尚固
審力較審機審勢尤貴
危急時惟有專靠自己
望於敵退后趁勢追擊
霆軍似有小挫
望察悉可靠諸將詳告
行止須視鮑軍為權衡
退守否請自行作主
皖北大局不致決裂
慮祁門不保影響皖局
惟以鮑軍與祁門為慮
釋蕭毛進無為一路之緣由
鮑營軍心渙散逃亡相繼
目前不願多立新營
鮑軍士氣較前稍壯
告知陳棟九營之處置
涇縣被圍春霆帶隊往剿
已檄春霆回救景德
望即調回三營四營以固金陵
余當力阻春霆移救江西
祁門無來信可危之至
須堅守已得之地多籌游擊之師
告上游近日軍事情況
六安被圍已調鮑軍往援
已調成武臣回顧武漢
歐陽凌雲明日赴雨花台
聞沅霆兩軍多病深為焦慮
臨淮危急已調兵往援
克印子山石壘后商復諸事
決計將鮑軍抽赴南路
日以無將材無好官為憂
請楊鮑二公迅速渡江上行
筠仙即赴粵東署撫之任
沅弟軍中士氣甚壯
不可增募兵勇及水師
孝陵衛以北不必合圍以促城敵內變
將少荃信等抄寄弟閱
朱勞浦之調遣請弟裁酌
余決計不赴金陵
用人極難全賴方寸權衡
金陵克后部曲不能全數遣散
江西敵破南豐吳子序殉難
望勸春霆速派勁旅回顧東壩
婺源失守鮑軍務以東壩句容為重
決計請少荃來金陵
請少荃來金陵咨函送弟自決
又接窯諭催少荃會剿
請飛調王可升移防浦口
望慎毋輕撤高淳之兵
王可升軍似可移駐浦口
少荃似始終不欲來攻金陵
聽王率六萬人投誠
告知交卸江督篆至湖北剿敵
鮑軍八干人在金口登岸不聽號令
劉霞仙仍任陝撫
今冬必將水師章程出奏
聖意欲多調淮勇北衛畿輔
募勇多少由弟自酌
告近日劉松山等人員行期
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
弟可函邀春霆赴省一會
以后不必再行添勇
願開各缺而以散員留營
擬具疏復陳以散員留營
此后必須加意選兵練將
敵情難審故調度遲緩
今年英軍攻占乍浦
告升翰林院待講
以誠待人偽亦能誠
望克吉后速來營
不悉溫弟等確否沖出重圍
樅陽河口堵塞已批准
厘金已八成解弟管
朝廷於東南事眷念極重
決計堅守不出浪戰最好
抄寄南岸軍情條議
詢左軍二十七日開仗否
敵有日旺之勢
廣信之敵內犯已圍建昌
鮑軍先剿景鎮以解余之困
徽州當可堅守
弟婦仙逝望達觀節哀
火藥一項仍盼撙節
極念士卒守壕之苦
季弟櫬二十日發引登舟
日內池州等地警報紛至
請改武職改京卿皆不便着筆
餉項奇缺不宜作添兵之計
李世忠部不可盤踞二浦
余所慮不在緩厘在無實效
理財篇
隨南翁理事足增識力
為事因專而精
宜以書常致次青
日內可買舟東下
紀壽侄交吏部引見
沅弟將率部赴景鎮
習勞苦為辦事之本
商祁休黟三縣守撤事
切戒用人濫用財侈之習
遷屋及送銀物諸事
盤查國庫短銀事
托人帶銀物至家
陳持盈保泰之道
為堂上請封章事已得詔旨
手示杜門謝客深為慶幸
稟五十兩銀錢之用法
擬每年寄銀家用
思置義田以贍貧民
示車輛各物安排事
已到家拜母靈
辦理軍務常動輒招尤
讀經書須速點速讀
子侄輩宜以敬恕教之
寄銀二百兩回家
寄銀賀岳母壽
感謝為澤兒等辦喜事
作官要無官氣而有條理
解銀濟各營之眉急
東征局米銀錢競未解來
多軍如需錢當先解眉急
此間無銀可協多軍
十日內可解萬金來此
今派船送萬金至安慶
望細查解米從何處登岸
望打聽衡州一帶谷價
必設法助以銀米子藥
擬以三萬銀解弟處
犒賞萬金由弟酌分各部
明日可湊齊萬金專解質堂
將所需洋物械彈解往
解銀三萬先濟鮑蕭二軍
若不力堵鄰私淮鹽將無售處
欲鹽務興旺須爭還上游銷路
解去火藥望力求節省
解銀七萬以示撫尉
湖南十萬金俟提到即送弟處
銀錢子藥不缺惟米糧不足
餉源大絀仍須再辦捐輸
望放心治軍不必掛念餉事
江西厘金戶部議准一半
近因餉項支絀群敵紛竄為憂
為政篇
奉諭赴蜀剿敵
景德鎮相持如常
擬八月帶各營人蜀
諭旨催赴四川
諭允吾軍會剿皖省
已拔營至黃梅
赴太湖圍城尚未定局
杭城已於三日克復
函商南渡事宜
預籌救安慶九江之計
為湖北江西危局憂灼
望詢老國宗稱謂等
告江南江北敵情
函告皇太后垂簾聽政
上海必須設法保全
是否株守金陵再行籌議
望專重南岸軍事
苗沛霖復叛皇上震怒
廣德未克日內必有大變
務望安閑泰定競此全功
弟勤勞報國其后必大
得悉於十六日克復金陵
捻軍有勁騎萬余飄忽難制
敵竄山東后蹂躪曹州各縣
濟寧至臨淮一帶大水
捻軍尚在運河西岸
捻軍西路犯宜陽東路攻運河
升授內閣學士
寄回聖賜袍褂
得派武會試正總裁等
說明京察三項之內容
以未得江西試差為憾
皇太后喪已人內供辦事
敬體父訓應公而忘私
已兼署刑部右侍郎
堂上誥封已領到
皖南設粥廳救濟飢民
談選將及鹽務利弊
凡鄰鹽人我淮引地面當取重稅
弟於鹽務寫來專信隨到隨辦
詢順齋一案是否中輟
定十三日奏請開缺
此間抗旱如故麥秋全壞
右眼失明身體衰弱
弓台軍篇
扎營不宜離城太近
治軍須腳踏實地
軍中戒惰漫喧雜之象
宜速來助我
閩中敵勢漸松
六合溧水失守
睾至湖口一會溫弟
以有諸賢弟為榮
以夔府之行否相商
沅弟來時可帶紀澤來
胡林翼援軍獲勝仗
近兩日各路大捷
土城合圍應即興辦
凱、霆兩軍援寧解圍
詢各營柴米可濟否
建德羊棧捷后軍事部署
建德等六城次第克復
今冬北岸主攻南岸主守
祁門黟縣日內平安
唐桂生大勝撲祁門之敵
左鮑在鄱境尚未開仗
唐桂生剿敵大勝
挫敵鮑軍亦有傷亡
建昌軍情萬分危急
鮑軍暫不能赴援江北
安慶圍師絕不可退
請囑鮑軍速剿景鎮
即歸祁門老營
將帶千人出江濱
請千萬堅守安慶
待李鮑二軍往援必有轉機
提示打仗要訣
月下不宜圍城
請鮑成兩軍進扎高橋嶺
沅弟現圍菱湖敵壘
弟兵力嫌單請成營往助
建德敵屢為我創
望往鮑營察其軍情
敵若來犯責竹庄等守之
詢黃城尚有敵否
欲胡軍扎石牌不動
初三日黟縣失守
黟縣於初五日克復
徽州敵逃避一空
凱章十四日收復徽州
以火蛋打擊解上之敵必有效
慎以圖之六月即可克安慶
望將外壕趕緊修好
告處置敵屍之方
既已帶兵自以殺敵為志
此時以圍攻安慶為要
善用兵者最審主客二字
堅持一月安慶可破
宜以全力堅守后壕
弟軍仍須堅守章門
望專守一靜字法
望與多公穩守一月
已調希軍及鮑軍回援
可專守大壕待敵
鮑軍在豐城大獲勝仗
擬赴安慶部署一切
擬赴安慶湯餅之會
安慶克復城敵誅戮殆盡
此刻只爭盛家橋與無為二地
已飭解米糧子藥至羅昌河
攻無為不能從裕溪口進
進兵宜穩不宜過急
皖南金柱關克復
告知攻克太平府
進兵金陵之部署
認沅弟進兵太速
令盛四送洋槍百桿
於極沖次沖處擇人守之
金陵援敵尚無動作
宜了解地勢處處嚴防
處絕地只有死中求生
援軍將到望苦守兩月
已令王程等營救援金陵
用兵員重氣勢二字
援兵將至惟望苦守
縮營蓄銳之策極佳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長壕內須號令歸一
不能將勁旅常扎雨花台
再囑危急時莫靠他人
談兵器之購用
用兵最重變化不測四字
望能趁早退守蕪湖金柱
退兵與否仍聽自行作主
用兵之道全軍為上
弟處各營宜時加整飭
詢野戰時有幾分把握否
東路八營速縮人中圈內
再申活兵呆兵之議
近日兵事如常
雨花台老營必須堅固
已撥六安兩營助毛軍
吾意軍事尚以南岸為重
聞蕪湖日內吃緊
皖南小淮窯等地敵退糧路大通
敵已過河扎壘並攻東梁山
聞徽州日內危急之至
石澗埠近日危急之至
函告上游軍事部署情況
述對敵進剿意見不合之處
望紀澤帶袁榆生速來
雨花台至金柱關一帶須派兵巡哨
不籌一支活兵似非善計
方山下石壘盡可不攻
多用活兵少求速效
壽城之圍尚未能解
軍威大振謀敵仍不可不慎
九袱洲於十五日夜克復
待至八月再行合圍
此時宜以救援臨淮為要着
合圍緩急全由弟作主
家屬來營后請朱金權來往
若非敵來撲營不必尋敵開仗
即令鮑軍由南路進孝陵衛
古人用兵最貴變化不測
於李則主安慰於苗則主堅守
青陽大捷解圍洵屬天幸
劈山洋槍二者自足制敵
杉條大炮等二日內可起行
蘇州於十月二十五克復
專意守營或亦制勝之法
溧水無恙失守乃為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