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歷史敘事與宋代散文研究
歷史敘事與宋代散文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歷史敘事與宋代散文研究

作者: 李貞慧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ISBN: 9787516171226
出版日期: 2015-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76.00
市场价格: RM49.62
本店售价: RM44.16
促销价: RM41.68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以「互見」為中心,探討這一源自於史學的書寫意識,如何在特殊的時代背景下,被歐陽修運用於集部散文的寫作當中,更由於蘇軾、司馬光等人之仿效,成為連結經注、史學與文集,以留存歷史記憶,引導價值判斷的重要方式。

還以蘇軾《方山子傳》為例,說明宋人史學意識發達,史筆無所不在,本與史學關系密切的集部「傳」,不再以「補史之闕」或以備史官采擇為書寫目的,出現了游走於虛實之間的「托傳」。

旨在以中國「抒情傳統」、西方敘事理論為參照系統,說明中國歷史敘事的特質,及其與宋代散文之關系。

李貞慧,女,1965年生,台灣台北人。畢業於台大經濟系、中國文學研究所,受學於柯慶明教授門下,2002年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新竹清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宋代文學、中國古典散文、中國敘事學。博士論文為《蘇軾「意」、「法」觀與其「古文」創作發展之研究》,曾發表《<百家注分類東坡詩>評價之再商榷:以王文誥注家分類說為中心的討論》、《典范、對位、自我書寫:論蘇軾集中的<和陶擬古>九首》、《蘇軾詩在北宋末年的流傳及其意義──以東坡詩注及宋人詩話為中心的觀察》、《「文從道出」的書寫實踐—以朱熹「記」與北宋「記」之書寫內容為討論中心》、《由<論武王>看蘇軾海外<志林>的詮釋問題》等期刊論文。


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研究緣起
第二節「用晦」與「讀者重建」:試論中國歷史敘事的兩項特質
第三節「互見」書法與散文歷史敘事

第二章 史學視野下的集部「私傳」書寫:試論歐陽修《桑悍傳》的文史意義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以「捕盜」為敘事主軸的人物傳記
第三節不完整的當代人物「傳」
第四節史學意識與文史「互見」
第五節結論

第三章 史家意識與碑志書寫——以歐陽修《范文正公神道碑》所書呂、范事及其相關問題為討論中心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互見」:置於當代文獻脈絡中的書寫意識
第三節歐《碑》、富《志》有關呂、范爭議記事之異同
第四節「大節」:價值判定與敘事安排
第五節結論

第四章 「互見」與「文約事豐」:以歐陽修碑志中「范仲淹貶饒州」及「慶歷黨議」之敘事為例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范仲淹貶饒州:事件之「主題(主詞)化」
第三節「重出」與「不書」:程琳《墓志銘》《神道碑》與蔡襄《墓志銘》閱於「范仲淹貶饒州」事的書寫
第四節「慶歷黨議」的多重敘事:歷史復雜面貌以及個人立場的表述
第五節結論

第五章 「互見」與宋人的文、史建構——從蘇軾《論商鞅》談起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論商鞅》:同時批判「商鞅之學」與「桑弘羊之術」
第三節《論商鞅》與《司馬溫公行狀》之「互見」及其意義
第四節「互見」與司馬光的歷史建構:以「常袞辭祿」為例
第五節余論:「互見」思考下的宋代散文研究議題構想

第六章 傳中變調:重讀蘇軾《方山子傳》
第一節前言
第二節「方山子」不等於「陳糙」
第三節亦俠亦隱的人物性格及其象征意義
第四節岐路徘徊:敘事結構下的抒情底蘊
第五節中國敘事傳統與《方山子傳》
第六節結論

第七章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