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19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世界戲劇學
世界戲劇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世界戲劇學

作者: 余秋雨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21-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86.29
本店售价: RM76.80
促销价: RM75.9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世界戲劇學》是余秋雨學術著作,在八十年代的中國,有著開墾知識荒原,開拓國人眼界的重要意義。出版三十餘年來廣受讚譽,至今仍是中國讀者迅速瞭解外國戲劇理論,系統研讀世界戲劇史的佳作。
 
全書秉持作者的一貫風格,用散文筆法梳理世界各地歷代戲劇理論及名劇作家的觀點,筆力遒勁,高屋建瓴,宏大的視野之下浸潤著細緻入微的個人體驗。余秋雨用作家對文字的敏感和一流的表達能力,沖淡了學術的嚴肅與遙遠。書中很多戲劇學理論完全可以當作編劇、小說的創作理論使用,其啟發性與實用性甚至比絕大部分千篇一律的劇作書要強。
 
在學術自由、資料充分的今天,一直沒有出現一部新的同類著作能替代它的地位。
 
因此,這本書也在告訴今天的青年:比較像樣的學術成果,與條件無關,與經費無關,與背景無關。學術,是對身邊潮流的一種勇敢抽離,一種逆反回答。學術的等級,只看抽離的力度、回答的品位。
 
一個人,如果能夠儘早獲得全人類最高星座的審美默契,然後返視自己立足的土地,投入全新的創造,那就是真正的生命尊嚴。


作者介紹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現為慈溪)人。在家鄉度過童年後到上海讀中學和大學,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寫作學會會長。撰寫過大量藝術史論和文化史論著作,在學術界影響巨大。
 
20年前辭職後開始全面考察中華文明,然後又親身考察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希伯來文明、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恒河文明遺址,以及歐洲九十六座城市。由於考察過程中要貼地穿越當今世界恐怖的地區,又被電視追蹤直播,引起全球各地的極大關注。在考察過程中寫出的《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歎》《行者無疆》《尋覓中華》《摩挲大地》《行走十五年》等書籍,開創“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獲得兩岸三地諸多文學大獎,並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籍暢銷排行榜前列。
 
曾應邀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以及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演講“中華大文化史”和“中外文化對比史”。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
 
余秋雨先生近三年新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人文藝術學院院長,臺灣元智大學桂冠文學家。


目錄

新序 不可思議的回憶
主要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第一章希臘的大門
第一節古希臘戲劇
第二節亞里斯多德生平
第三節《詩學》中的戲劇學
一、摹仿的藝術
二、第一個定義
三、悲劇和喜劇的特性
四、必然律
五、整一化
第四節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喜劇論綱》

第二章羅馬的標準
第一節古羅馬 戲劇
第二節賀拉斯生平
第三節《詩藝》中的戲劇學
一、內部一致性
二、“力所能及”的判斷力
三、更多地考慮觀眾

第三章東方的情味
第一節古代印度戲劇
第二節《舞論》中的戲劇學
一、大梵天的旨意
二、“味”和“情”
三、舞臺表演程式

第四章日本的秘傳
第一節日本古典戲劇
第二節世阿彌生平
第三節《風姿花傳》
一、相應
二、風格:“花”
三、新鮮感
四、個人儲備

第五章歐洲再度蘇醒
第一節從長夜到黎明
第二節義大利
敏都諾
斯卡裡格
卡斯特爾維特洛
一、可見可聞的打動
二、重重限制
三、性格和情節
四、快感還是實用
五、悲劇和喜劇
六、舞臺的真實感
第三節西班牙
維迦
一、迎合觀眾心理
二、衝破時問限制
三、“用真實來欺騙觀眾”
四、懸念的技法
五、悲劇和喜劇應該混合
賽凡提斯
一、藝術規律與觀眾心理不矛盾
二、藝術限制的重要性
第四節英國
錫德尼
一、為喜劇和悲劇辯護
二、以藝術手段來掌握限制
三、哄笑和娛悅
本·瓊生
一、對喜劇理論的擴展
二、“氣質”論
三、開創莎士比亞評論
……
第六章古典的精緻
第七章啟蒙的星座
第八章浪漫的稀世巨匠
第九章美學家的高度
第十章苦難的意志
第十一章再一次刨根究底
第十二章舞臺上的哲學
第十三章體系化的時代
附錄布萊希特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