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新編中國哲學史(增訂本 全四冊)
新編中國哲學史(增訂本 全四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新編中國哲學史(增訂本 全四冊)

作者: 勞思光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 2019-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188.00
市场价格: RM213.57
本店售价: RM190.08
促销价: RM187.9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今著名哲學家勞思光先生在中國哲學方面最重要的著作。通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千年中國哲學的內涵,條分縷析呈現在讀者的眼前。

第一冊主要介紹古代中國思想及儒、道、墨、法、名等各家學說。

第二冊主要介紹漢代宇宙論中心之哲學思想、魏晉玄學與中國佛教哲學。

第三冊上下主要介紹唐末思想之趨勢與宋明理學的發展,以及明末清初的哲學思想、乾嘉學風與戴震的思想。其中每一章節,皆有深入淺出的說明,其內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涵。


作者介紹

勞思光(1927—2012)湖南省長沙市人。本名榮瑋,號韋齋,筆名思光。臺灣“中研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榮休教授。早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哲學系,臺灣大學哲學系畢業。1949年後任教於台、港等地,並在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哲學學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美國哈佛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訪問學人,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政治大學和東吳大學客座教授,及臺灣華梵大學講座教授。

先生學貫中西,著作極豐,無論文、史、哲學,乃至金石考證等方面,皆有論述。其中尤以1980年出版的《新編中國哲學史》,為探討中國哲學史之巨著,成為港臺文史哲科系學生的必備教材。其他著作包括《康得知識論要義》《歷史之懲罰》《中國文化要義》《中國之路向》《思光少作集》《解咒與立法》《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檢討》《思辨錄》《思光詩選》等三十餘種。
 


目錄

《新編中國哲學史 卷一》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序楊國榮
論中國哲學史之方法——中國哲學史序言
第一節 已往成績之檢討
第二節 中國哲學史的方法問題
第三節 哲學史的任務與基源問題研究法
第四節 中國哲學史的特殊問題

第一章 論中國古文化傳統之形成
第一節 略說古史資料及考證之設准
第二節 古中國民族分佈大略及殷民族之發展
一、古民族之三集團
二、殷民族略考
三、結語
第三節 殷周民族之關係及其盛衰
一、略論周民族之起源及發展
二、殷周關係
三、周初之政治形勢
第四節 南北文化傳統之形成及影響
一、南方傳統之形成及其特色
二、北方傳統之形成及其特色
三、南北傳統與先秦哲學思想

第二章 古代中國思想
第一節 有關原始觀念之問題
第二節 古代中國思想的重要觀念
一、《詩經》中之“形上天”觀念
二、《易經》中之“宇宙秩序”觀念
三、《書經》中之政治思想
第三節 附論原始信仰
一、人格天觀念
二、中國古代之“神鬼”觀念
三、“命”觀念

第三章 孔孟與儒學
(上)孔子與儒學之興起
第一節 儒學之源流問題
第二節 孔子之生平及其學說
一、孔子之生平
二、孔子之學說
三、孔門學派與孔子遺留之問題
(下)孟子及儒學之發展
第一節 孟子之生平及其自處
第二節 孟子之學說
一、心性論
二、政治思想
三、其他理論

第四章 道家學說
第一節 道家思想之源流及時代問題
第二節 老子與《道德經》中之思想
一、老子其人
二、《老子》其書
三、《道德經》思想大要
第三節 莊子與《南華經》中之莊學
一、莊子其人與其書
二、莊子之思想

第五章 墨子與墨辯
第一節 墨子其人其書之時代
第二節 墨子之思想
一、兼愛
二、天志與權威精神
三、尚同與國家論
四、非攻、非儒、非樂——墨子之文化觀
第三節 墨辯
一、墨辯之時代
二、《墨經》中所涉之邏輯問題與名家理論
三、《墨經》中之邏輯理論
四、《墨經》中所涉之知識問題

第六章 荀子與儒學之歧途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荀子之生平
第三節 苟子之學說
一、性惡與師法
二、心與天
三、君與禮
四、“學”觀念與“正名”

第七章 法家與秦之統一
第一節 法家之人物及著作
第二節 韓非思想之特色及其傳承
第三節 韓非之思想
一、論治亂
二、論主權
三、“勢”與“明”
四、二柄與虛靜
第四節 韓非之影響及其歷史意義

第八章 名家與名學
第一節 名家之立場及特性
第二節 《公孫龍子》之理論
一、“指物”
二、“白馬”與“堅白”
三、“通變”與“名實”
第三節 關於“名學”一詞之討論
一、胡、譚之說
二、先秦思想中“名”字之用法
後序
一、關於胡、馮之書
二、關於“天”觀念
三、關於方法問題
書目錄要

《新編中國哲學史 卷二》
導言:總論中國哲學之中期——附論漢唐文化問題
第一節 釋“中期”之意義
第二節 本期中國哲學之演變歷程
第三節 漢唐文化對士人心態之影響

第一章 漢代哲學
第一節 漢代哲學之外緣觀察
第二節 漢代哲學之內在解析
第三節 漢儒之沒落
一、心性論問題之分裂
二、陰陽五行說與漢儒之關係
第四節 道家思想之肢解
一、“超越我”之形軀化——道教
二、文化否定論之孤立化——放誕之風
三、“守柔”與“無為”之技術化——黃老之術
第五節 董仲舒與“天人相應”之觀念
第六節 《禮記》之思想
一、《禮記》一書之特色
二、《大學》與《學記》
三、《中庸》之時代及其理論
四、《樂記》之理論
第七節 《易傳》之思想
一、《易傳》與卦爻辭違異
二、《易傳》乃雜輯而成
三、《易傳》中之特殊論點
四、《易傳》理論之評論
第八節 《淮南子》、揚雄與王充
一、《淮南子》
二、揚雄之思想
三、王充之思想
第九節 結語

第二章 魏晉玄學
第一節 玄學之根源及分派
一、玄學與儒道之關係
二、才性派之特色
三、名理派之特色
第二節 “才性”之說
第三節 “名理”之說
一、何晏
二、王弼
三、向秀與郭象

第三章 中國佛教哲學
後記
書目略錄

《新編中國哲學史 卷三·上》
《新編中國哲學史 卷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