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中國文化符號:陶瓷
中國文化符號:陶瓷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國文化符號:陶瓷

作者: 王海珺,姚皎娣
出版社: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53.93
本店售价: RM48.00
促销价: RM45.30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符號:陶瓷》不是一本陶瓷學的專著。

也就是說,《中國文化符號:陶瓷》並不涉及過於專業的陶瓷知識,它講的是陶瓷文化。但它又不完全是陶瓷文化,而是從人類學的角度,分析有關陶瓷在華夏民族中有關文化的沉澱。因此,它是一部中國文化符號裡的陶瓷的著作。

任何藝術,都是人類獨特的文化表徵。美國當代文化人類學家、修辭家、符號人類學和釋義人類學宣導者,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柯利弗德·格爾茨說:“我主張的文化概念實際上是一種符號學(senuotics)的概念。馬克斯·韋伯提出,人是懸在由他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我本人也持相同的觀點。於是,我以為所謂文化就是這樣一些由人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因此,對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種尋求規律的實驗科學,而是一種探求意義的解釋科學。”在他看來,人是不可能離開這一符號化文化的。“人是如此需要這一類符號源(symbolic sources)啟示他去發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因為本來就滲透在他體內的非符號類的資源只能散射一種微弱的光。”所以他認為,人的進化和進步,都離不開文化的相伴。“文化,這類模式的集大成者,不只是一個人存在的裝飾品,而是——就其特性的主要基礎而言——人存在的基本條件。”從這一理念出發,我們感覺到,人類在不斷地朝著文明邁進的過程中,給自己留下了文化的印跡。而這樣的印跡,恰恰就濃縮成了一連串的符號。陶瓷就在其中。離開文化,人類將無所適從。而只有在這一個個的符號標識裡,人才有了座標。

文化作為符號的學說盛行已久,而明確把藝術歸結為符號的,是著名美學家蘇珊·朗格。她說:“藝術是人類情感符號的創造。”而在她之前,無數的文化大師們都把人類的藝術創造指向這一極,並積累了相當多的論述。人類符號學家凱西爾指出,關於人的定義,不能是一種實質性的定義,只能是功能性的定義,人與動物都有感受系統和反應系統,但人還有第三種系統,即符號系統。人的思維和行為都是符號化的,人通過符號創造了語言、神話、藝術、宗教等文化,並構成人類經驗的交織之網。因此,符號活動才是人與動物相區別的本質特徵。

用心理學家榮格的話說,任何藝術原型都是人本身的“自畫像”。從他的這一理念來看,人類只是在藝術創造中發現自己並描畫自己。只有在一件創造的作品中,人類才能以此為物件找到自己。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觀點看,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物件化。也就是,人只有在創造中才能將自己的創造物作為物件,才能看到人的本質力量。而只有在這樣的凝視中,人才會感覺到美。

人類使用陶瓷的歷史,已經相當漫長。從地下出土的文物來看,人類從事燒陶的時間要上溯到8000年前。而中國的制陶業,也應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因此有人推斷,中國的制陶業是從西亞傳進來的。這個結論當然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發掘與考證。但無論怎麼說,制陶業是在中國發展壯大起來的,而且中國將瓷器的製造,推到了極點。尤其是在十四到十六世紀,中國因陶瓷出口一度讓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陶瓷的英語字母,與“中國”一詞的英文拼寫是一樣的。因此,它是中國文化符號的一個典型。

我們檢索中國文化符號,發現有很多種類,如漢字、絲綢、茶葉、國畫、書法、臉譜、長城等。這些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給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也讓華夏民族足以笑傲世界民族之林。筆者選擇這樣一個符號作為分析研究物件,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它正是中華民族的“自畫像”,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人民的勤勞善良,看到他們的智慧聰明。從一件瓷器上,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它有太多的民族文化心理的積澱,有太多的獨特審美取向的積累。

從近萬年前人類偶然發現陶器以來,中國人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將瓷器這一實用器具做到了高峰。那粉彩、那青花;那花鳥、那人物,都讓世界驚歎不已,都凝聚著中國工匠的探索精神。這是泥與火的藝術,五行屬土,火以助之,空能盛物,器之成器。它的每一件器形、每一筆刻畫都石破天驚,每一種釉彩都獨具匠心。陶瓷藝術成了中國文化的代表,成為一種民族符號。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如果用一件器物來象徵的話,無疑就是陶瓷。這泥土與烈火的精靈,胎質與釉色的迷夢,成就了祖先傑出的創造,包孕著無與倫比的人文內涵和藝術價值。每當我們佇立在一件瓷器前,每當我們無論是觀賞它的造型還是審視它的美學意蘊時,心中都會升騰起一種從未有過的自豪感。那先秦的縱橫捭闔、那兩漢的開疆拓土、那盛唐的兼收並蓄,那宋朝的儒雅端莊、那明代的含蓄淡定、那清時的熱烈奔放,都從這一件精美的器物中反映了出來,寄寓著獨特的東方的美。它遵從自然卻又超出自然,質樸敦厚卻又精緻華麗,靈巧雋秀卻又底蘊深沉,持節內斂卻又超逸豪邁。那秦兵馬俑的剛毅肅然、披堅執銳,顯示著氣吞山河、風捲殘雲的英雄氣概;那唐三彩的瑰麗多姿,傳達出壯闊奇縱、國威遠播的恢宏格局;那宋瓷的寧靜典雅、含蓄自然。映現出道法自然、清新質樸的哲學思想;那明清青花的藍白相映、水墨浸染,折射著晶瑩明快、怡然雋永的人生取向。


作者介紹


目錄

第一章 我代表中國
一、與中國共用一個名字
二、在西方人的眼中
三、陶瓷貿易走向世界
四、傳播文化的元勳
五、收藏家的情迷所在
六、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一)陶瓷藝術的復興之路
(二)高科技陶瓷的現代化之路

第二章 中國陶瓷文化極簡史
一、瓷器的起源
(一)什麼是瓷器?
(二)陶與瓷的關係
二、由考古看中國古代陶器的發展歷程及工藝特點
(一)新石器時代的陶器
(二)中國陶器的類別與工藝
三、瓷器發展簡況
(一)東漢晚期之前的瓷器
(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瓷器
(三)隋唐五代時期的瓷器
(四)宋遼金時期的瓷器
(五)元明清時期的瓷器
四、彩釉獨步天下
(一)什麼是釉色
(二)釉彩發展略談
(三)制釉工藝概況
(四)釉色特殊效果

第三章 陶瓷所折射的中國民族文化心理
一、五行屬土
二、輔以火攻
三、空可盛容
四、器與不器
五、象形賦義
(一)原始繪畫的文化沉澱
(二)陶瓷繪畫的漫長發展
六、師心造化
七、內外兼修

第四章 作為中國文化符號的陶瓷
一、自我覺醒
(一)由圓形崇拜到人間福滿
(二)從圖騰標識到吉祥富貴
(三)由生殖符碼到人情寄寓
二、靈魂不死
三、持虛守拙
四、煙火詩情
五、流香溢彩
六、落入現實
七、品節隱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