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不讓生育的社會
不讓生育的社會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不讓生育的社會

作者: (日)小林美希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ISBN: 9787532784936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70.00
市场价格: RM48.54
本店售价: RM43.20
促销价: RM40.77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將育兒的責任強加於女性,依舊是日本社會的現狀。 雇用環境逐漸惡化,社會構造日益複雜,結婚也變成困難的事,或者即便結了婚,也不願意要孩子,又或者即便要了孩子,也有父母放棄育兒甚至虐待孩童——種種社會現實刺目至極。 近30年來的日本,幾乎一成不變的現實是,家裡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有6-7成女性面臨失業。女性不僅置身于只有丈夫和子女的核心家庭中,而且由於工作時間過長導致“父親缺席”,每3位母親中就有1人面臨“孤獨育兒”的現狀。
 
國家也不願意為育兒事業提供財政支援。托兒所的增設需要較多資金,於是國家選擇強化育兒假制度,試圖回避問題。即便增設托兒所,也是放寬政策,允許民間資本參與。而民營企業為了一己之利,以低薪聘用新手,導致優質保育逐漸消失。 仿佛整個社會環境都在對女性說:“這麼擔心小孩的話,讓母親在家守著吧。


作者介紹

小林美希
 
1975年出生。勞動與經濟方向的記者。高中就讀于水戶第一高等學校。神戶大學法學部畢業。曾任職於株式新聞社,後任每日新聞社《經濟學人》編輯部記者,2007年起成為自由記者。報導以年輕人的雇用、結婚、生產與育兒、重返職場等問題為中心。著有《成為“正式職員”的年輕人們》(岩波書店)、《看護崩壞》(ASCII新書)、《職場流產》(岩波書店)等。2013年,因“對‘不讓生育的社會’的結構和一系列職場孕婦歧視的報導”獲貧困新聞報導獎。


目錄

第一章 為何無法成為父母
眼下,為何一旦成為父母就會被孤立
就業冰河期一代在妊娠期遭遇的問題
以妊娠為由實行的解雇
年年增多的35歲以上高齡產婦
年近40歲的助產士
變成消費品的“相親”“備孕”
“女性雜誌風”的育兒誤區
滿足自我的妊娠
與“生命揀選”密切相關的產前診斷
直面“產後抑鬱”
丟下3個孩子的“失蹤”妻子
困難至極的都市育兒
住在附近的爺爺奶奶們
訪問新生兒時感受到的危險信號
想成為父母?來自職場的否定
男性的育兒休假現狀
 
第二章 流水線化的分娩
發出哀鳴的產科醫療
醫師資源緊缺的婦產科
產科醫療的危機程度
醫師工作過於忙碌造成的弊病
在哪兒工作都悲慘
“醫院不同,這一點也迥異?”
在“私人診所”分娩
面對“簡單體檢”時的不安
人數驟減的資深助產士
東京以外地區日益加劇的惡性循環
 
第三章 被剝奪的孩子的幸福
被迫過勞工作的NICU
細緻周到的看護卻遭否定
失去“感謝”之音的職場
醫師資源稀少的兒科醫生遭遇妊娠解雇
父母成長的機會
在這家醫院分娩,是件好事嗎?
為何偏偏是女性無法工作
被幼稚園驅逐的“一無是處的孩子”
受看護的殘障人士與不受看護的殘障人士
正視虐待的現場
發生在愛嬰醫院的事
“必須告訴大家,養育孩子不是兒戲”
讓母子遭到孤立的食物過敏
 
第四章 創造良好的生育環境
想對即將迎來寶寶的父母這樣說
“正因為我在工作,育兒時才更有動力”
從育兒複歸職場的助產士們的心聲
讓離職率銳減的住院部
奮戰中的地方診所
必不可少的是“寸步不離的助產士”“能嚴厲責駡的醫生”
質問醫療水準高度發展之後的時代
當孩子的容身之處減少時
心疾患者的光明未來
收穫好成績的“職業媽媽小組”
理應重新認識的母乳價值
備受矚目的“袋鼠式護理”
茨城縣首次發行的“母乳券”
構築互幫互助的場所
營造能夠生育的社會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