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84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大隋興衰四十年(全4冊)
大隋興衰四十年(全4冊)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大隋興衰四十年(全4冊)

作者: 蒙曼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080.00
市场价格: RM194.16
本店售价: RM17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存在一個和秦朝一樣短命的統一王朝——隋朝,在不到四十年間二世而亡。儘管短命,大隋卻也和大秦一樣,擁有非凡、傳奇的歷史特性:統一、富強、文明與短命、暴虐、造反並存。

這是一個富強、文明的王朝,它的倉庫裡堆著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糧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譽為“聖人可汗”;這又是一個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長城、建東都、開運河、遊江南,搞得國無寧日、民無甯時。

“隋”這個名字就像流星一樣,在中國歷史上瞬間璀璨又瞬間毀滅。隋朝兩代父子究竟做了什麼?大隋王朝勃興速亡的原因又在哪裡?
 


作者介紹

蒙曼教授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博士。

2002年至今,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

2007年,成為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史上最年輕的主講人,先後主講《武則天》《太平公主》《唐明皇》《大隋風雲》等系列節目,因其生動有趣的講述方式、嚴謹的考證、條理清晰的邏輯,以及敢於質疑的顛覆性史學觀點,產生巨大影響,並出版紙質書,風行至今。

甚至讓幾代學生讀者,愛上學習歷史、選擇了歷史專業。

2016年起,連續5年擔任《中國詩詞大會》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和幽默風趣的點評,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目錄

第一章 流星王朝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秦朝是第一個短命的統一王朝。繼秦之後,西元581年建立的隋朝,也在短短的三十八年間,二世而亡。儘管短命,隋朝卻和秦朝一樣,擁有非凡、傳奇的歷史特性:統一、富強、文明與短命、暴虐、造反並存。
這是一個富強、文明的王朝,它的倉庫裡堆著五六十年吃不完的糧食,它的皇帝被突厥人譽為“聖人可汗”;這又是一個短命、暴虐的王朝,它的皇帝修長城、建東都、開運河、遊江南,搞得國無寧日、民無甯時。“隋”這個名字就像流星一樣,在中國歷史上瞬間璀璨又瞬間毀滅。隋朝兩代父子究竟做了什麼?大隋王朝勃興速亡的原因又在哪裡?
 
一、矛盾的王朝
二、矛盾的皇帝
 
第二章 楊堅出世
 
楊堅,大隋王朝的開國皇帝,和歷史上很多開國皇帝一樣,有著傳奇的人生經歷。其中一個傳奇就是,他雖然出身關隴貴族,卻是一個生在寺院,由尼姑撫養長大的孩子。這段奇特的經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它給楊堅後來的人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一、武川苗裔
二、楊忠發跡
三、雄武少年
 
第三章 坎坷仕途
 
楊堅十四歲正式步入仕途,此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一次重大的政治變故—西魏政權被北周取代,江山易主,權臣更迭。整整八年,楊堅在右小宮伯這個位置紋絲未動。是什麼導致楊堅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裡始終沒有得到提升?這八年的磨難將給楊堅帶來什麼影響?
 
一、兩姑之間難為婦
二、北周武帝親政
三、晉升皇親
 
第四章 權威鎮主
 
在南北朝後期的中原大地上,存在著兩個對立的政權—北齊和北周。北齊佔有今天黃河下游流域的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以及蘇北、皖北的廣闊地區,兵多地廣,實力強大。北周多年受到北齊的壓制。但是,由於北周武帝勵精圖治,北周逐漸強盛起來,而北齊卻在昏君的統治下日益衰落。在這種情況下,北周武帝劍鋒東指,決定討伐北齊,統一中原。雙方交戰的結果會是怎樣?楊堅的命運又將經歷怎樣的變故?
 
一、周武平齊
二、威勢鎮主
 
第五章 翁婿鬥法
 
楊堅被任命為定州總管不久,就因為定州城中的一句流言而受到女婿北周武帝的猜忌,被調到了南兗州。南兗州的軍事地位遠遠遜於定州,所以,這次調動對於楊堅來說等於是降級任用。楊堅會認命嗎?
 
一、少年暴君
二、楊堅得勢
三、翁婿鬥法
 
第六章 楊堅輔政
 
因為北周宣帝的猜疑,楊堅的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正當他猶豫著要不要到外地避避風頭的時候,西元580年,北周宣帝暴病身亡。按道理講,本來輪不到楊堅入宮“輔政”。但事實上,楊堅卻當上了輔政大臣。楊堅這個輔政大臣當得順利嗎?朝廷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是誰幫助了楊堅?
 
一、禍起蕭牆
二、控制朝廷
 
第七章 剪除宗室
 
北周宣帝暴崩,命運之神把楊堅推到了歷史的前臺。在劉昉、鄭譯的幫助下,楊堅矯詔當上了輔政大臣。而按照常理,輔政大臣應該在宗室,也就是周宣帝的叔伯或者兄弟中產生,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落到楊堅這個外戚的頭上。對於楊堅輔政,北周的宗室會如何反應?通過非正常手段當上輔政大臣的楊堅,又會如何對待北周宗室?雙方又將展開怎樣的較量?
 
一、剪除京城宗室
二、五王事件
 
第八章 三方叛亂
 
楊堅矯詔當上輔政大臣後,一方面穩定朝廷,一方面剷除北周宗室,改朝換代的態勢已經相當明顯。看起來,北周變天的日子不遠了。但就在這時,北周的元老大臣們不幹了,一時間,三個既有實力又有資歷的老臣,在地方相繼起兵,向楊堅發難。楊堅將如何應對?
 
一、亂起三方
二、困難重重
 
第九章 平定三方
 
與地位不穩的楊堅相比,三總管的力量非常強大,特別是尉遲迥,他不僅兵強馬壯,而且佔據了原來北齊的故地,得到了很多北齊複國分子的支持。這樣一來,如果楊堅失敗,整個中原地區可能重新陷入分裂局面。相反,如果楊堅贏得這場戰爭,就意味著他朝皇位又邁進了一大步。那麼對於這麼場生死攸關的戰爭,楊堅會如何應對?
 
一、決戰時刻
二、勝利原因
三、戰爭意義
 
第十章 建立大隋
 
西元581年,楊堅終於迎來他前半生最輝煌的時刻,登基稱帝,建立大隋王朝,史稱“隋文帝”。他是怎樣完成這個巨大的身份轉變的?楊堅稱帝,對於中國歷史又意味著什麼?
 
一、開皇啟運
二、禪代原因
三、政治氣象
 
第十一章 萬物維新
 
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創建的政治制度,生命力極其旺盛,不但被唐朝直接繼承,而且一直影響到清朝。三省六部制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政治制度?為什麼影響如此深遠?除了三省六部制,隋文帝還創立了哪些垂範後世的制度?
 
一、建立三省六部制
二、地方制度
三、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妙選賢才
 
隋朝剛一建立,隋文帝就進行了大規模的制度改造,並且如饑似渴地選拔人才,推進制度。其中一個名叫蘇威的大臣,深得隋文帝楊堅的欣賞,竟身兼五職。他是什麼樣的人?隋文帝為什麼如此欣賞他?隋文帝的用人方略有什麼特點?
 
一、隋初四貴
二、蘇威崛起
三、蘇李交替
四、用人方略
 
第十三章 營建新都
 
剛剛當上皇帝的隋文帝,除了進行制度建設以外,還興建了一項舉世無雙的工程—大興城,也就是後來唐朝時的長安城。大興城是如何興建的?隋文帝建造大興城,體現了他怎樣的夢想?
 
一、議定遷都
二、營建新都
三、大興城的意義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就在大隋王朝沉浸在新都落成的喜悅中時,北部邊境的突厥民族,突然進犯。在這種情況下,隋文帝將如何應對?在與突厥交戰的過程中,雙方究竟有著怎樣的心智較量和武力比拼?
 
一、突厥勢盛
二、戰鬥英雄
三、外交勝利
四、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 隋陳對壘
 
隨著突厥分裂成東、西兩個部分,大隋王朝在北方的威脅基本解除。這時候,雄心勃勃的隋文帝又把目光轉向了江南。統一南北,不僅是隋文帝的夢想,也是三百年來所有英主的共同夢想。問題是,江南地區的陳朝不僅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還擁有長江這一天然防線,它會輕易地屈服嗎?面對這一對手,隋文帝又有什麼想法?
 
一、昏君陳後主
二、戰爭準備
三、導火索
 
第十六章 統一天下
 
在大隋王朝建立八年之後,隋文帝發佈詔書,討伐陳朝,準備一統天下。但此時南北分隔已經將近三百年,統一絕非一紙詔書就能解決的問題,它還需要真刀真槍地拼殺,而當時的陳朝也算是國富兵強,且有長江天塹作為天然屏障。並不擅長水戰的隋朝將士將如何實施戰爭方略?過程是否順利?結果又是怎樣?
 
一、兵分三路
二、直搗黃龍
三、活捉陳後主
 
 
 
…………
 
 
 
第一章 後院起火
 
  從第一次征討高句麗開始,隋煬帝不僅在對外戰場上損兵折將,國內的老百姓為了逃避沉重的賦役,也紛紛起兵造反。而隋軍第二次東征高句麗,眼看勝利在望,禮部尚書楊玄感卻突然在後方起兵造反,迫使隋煬帝緊急撤軍,功敗垂成。這個改變了整個戰局的楊玄感究竟是何許人?他為什麼要在此時造反?
 
  一、玄感其人
  二、蓄謀已久
  三、黎陽起兵
  四、李密獻策
 
第二章 玄感敗亡
 
  楊玄感趁隋煬帝第二次東征高句麗,後方空虛之際起兵反隋。他在戰場上連連得勝,隊伍迅速發展到十萬之眾,但卻在短短的兩個月後落得兵敗身死的結局。這戲劇性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楊玄感為什麼從一呼百應走向了一敗塗地?
 
  一、旗開得勝
  二、隋軍反擊
  三、兵敗身死
 
第三章 煬帝失策
 
  楊玄感起兵雖以失敗告終,卻拉開了隋朝滅亡的序幕。這場僅維持了兩個月的兵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打敗了楊玄感的隋煬帝,是否能夠意識到自己勝利的真正原因?在楊玄感兵變的背後,究竟還潛伏著哪些危機?
 
  一、兵敗原因
  二、隋煬帝對策
 
第四章 三征高句麗
 
  在西元612年、西元613年兩次東征高句麗失敗以後,不服輸的隋煬帝又在西元614年發起了第三次對高句麗的戰爭,與前兩次相比,這一次隋朝的軍隊士氣最差,失敗似乎已成定局,但事實上戰爭卻進行得異常順利。這是怎麼回事?戰爭的勝利,能否化解隋朝社會的危機?
 
  一、三征高句麗
  二、不敗而敗
  三、天下皆反
 
第五章 李敏之死
 
  三次東征高句麗之後,隋煬帝政權已經內外交困。對外戰爭並未獲得任何實質性成果,國內的農民起義卻是風起雲湧。就在這關鍵時刻,大隋的朝廷裡又發生了一起大案,僅僅因為一條荒誕的讖語,三十二個李姓大貴族死於非命。由此,皇帝和大臣之間的信任度變得更加脆弱,關隴貴族集團再度分裂。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在這場慘案中,隋煬帝本人扮演了什麼角色?
 
  一、神秘讖語
  二、宇文述的陰謀
  三、貴族解體
 
第六章 雁門之圍
 
  西元615年已經是隋煬帝統治的第十一個年頭,此時的大隋王朝內部,面臨著民眾造反和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兩大亂象,真可謂眾叛親離。就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隋煬帝做出的一個驚人的決定,讓他顏面盡失,甚至差點性命不保。這是個什麼樣的決定?它給隋煬帝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一、再巡突厥
  二、雁門之圍
  三、內外交困
 
第七章 三下江都
 
  隋煬帝當皇帝期間,共有三次下江都的經歷,前兩次都是風風光光,掙足了面子,擺盡了排場。但到三下江都時,卻弄了個灰頭土臉,狼狽不堪。為什麼同樣的行為,會有如此不同的效果?他為什麼非要到江都去?這一次江都之行將是什麼結果?
 
  一、國家失控
  二、蘇威被貶
  三、三下江都
 
第八章 李密崛起
 
  李密因參與楊玄感叛亂而成為大隋王朝的通緝犯,整天東躲西藏,提心吊膽。但是一次命運的轉機,讓他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首領,從此率領著瓦崗軍南征北戰,威震中原。那麼,誰是李密命中的貴人?李密的崛起,對整個隋末政局意味著什麼?
 
  一、瓦崗聚義
  二、大展宏圖
  三、檄文討隋
 
第九章 中原苦戰
 
  自從投靠瓦崗軍,李密接連取得軍事和政治上的重大勝利,從一個東躲西藏的通緝犯,躍身成為隋末農民起義的第一號人物,受到各路英雄的推戴。那麼,李密是否從此順風順水,成就大業?
 
  一、軍事難題
  二、計殺翟讓
 
第十章 太原起兵
 
  論親疏,他是隋煬帝的親表哥;論身份,他是隋朝冊封的唐國公,既富且貴。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位與隋煬帝有著如此密切關係的人,也開始起兵反叛大隋。這個人到底是誰?他為什麼也要造反?
 
  一、預謀造反
  二、晉陽起兵
 
第十一章 關中易主
 
  在起兵反隋的各路武裝中,瓦崗軍的李密實力最強,他也是胸懷大志之人,夢想著改朝換代。但是最終的勝利者卻不是李密,而是在太原起兵的李淵。李淵為什麼能笑到最後?面對李密這個有實力的對手,老謀深算的李淵是如何運作的?
 
  一、拉攏李密
  二、霍邑之戰
  三、兒女英雄
  四、關中易主
 
第十二章 禁軍謀叛
 
  自從大業十二年(616),隋煬帝第三次下江都之後,天下局勢越來越糟:竇建德佔據河北大部;李淵攻佔首都大興城;李密圍攻東都洛陽;杜伏威佔領高郵,直逼江都;甚至後來,就連一直忠心耿耿保護隋煬帝的禁衛軍也紛紛叛逃。隋煬帝在江都宮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隋煬帝是如何應對的?本應該忠心耿耿的禁衛軍為什麼會造反?
 
  一、醉生夢死
  二、驍果思歸
  三、逃亡變造反
 
第十三章 江都宮變
 
  大業十四年(618),隋煬帝的禁衛軍驍果發動兵變,夜襲江都宮。但根據記載,當時在江都宮城外有大將軍來護兒,宮城內也有精銳的給使營守衛。在內外守備森嚴的情況下,驍果軍怎麼能突破重重防線,順利進入江都宮?面對死亡,隋煬帝會是怎樣的反應?不可一世的隋煬帝,為什麼最後會死於一個無名小卒之手?
 
  一、江都宮變
  二、隋煬帝殞命
  三、南北分途
 
第十四章 隋亡唐興
 
  大業十四年(618),隋煬帝在揚州死於非命,天下馬上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之中。各路反隋力量紛紛稱王稱帝,建立割據政權。在這個群雄並起的歷史時刻,究竟誰成了大隋王朝的終結者?
 
  一、楊侑禪讓
  二、楊浩之死
  三、楊侗之死
 
第十五章 殷鑒不遠
 
  隋煬帝、唐太宗,一個是萬人唾駡的暴君,一個是百世流芳的聖君。這兩位皇帝,不僅有著那麼近的親緣關係,有著相似的出身和性格,還有著相似的志向與能力。既然如此,他們為什麼會有如此迥異的結局?
 
  一、赫赫暴君
  二、殷鑒不遠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