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禪宗與道家
禪宗與道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禪宗與道家

作者: 南懷瑾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3-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28.00
市场价格: RM40.99
本店售价: RM36.48
促销价: RM34.4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專題研究的方式,系統闡述禪宗與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響。全書分為上下兩編。

上編為「禪宗與佛學」,對佛教產生的歷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義,禪宗的傳承,奠定后世禪宗思想基礎的六祖慧能的事跡等,做了精湛的論述。

下編為「道家與道教」,對隱士和方士的由來,養神、服氣、餌藥、祀禱的派分,老庄之學,齊燕之風,陰陽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與演化,以及道家與道教對古代天文、歷算、地理(堪輿)、物理、化學、醫藥等自然科學的貢獻等,做了深有見地的剖析。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著名學者。出生於浙江溫州書香世家,自小接受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儒、釋、道,將中華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1969年創立東西精華協會,旨在促進東、西文化精粹之交流。1980年在台灣創辦老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南懷瑾先生在台講學三十六年,旅美三年,居港十數年,2004年落腳上海。2006年,他定居於江蘇太湖之濱的太湖大學堂,終其晚年在這里講學、授課,培養下一代文化種子。
南懷瑾先生畢生講學無數,著作豐富,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老子他說》等近六十部作品,並曾譯成多國語言。他用「經史合參」的方法,講解儒釋道三教名典,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蘊意深邃,生動幽默,在普及中國傳統文化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深受海內外各層次讀者的喜愛,半世紀以來影響無數中外人士; 而南懷瑾先生融會東西精華、重整文化斷層的心願,亦將永續傳承下去。


目錄

出版說明1
舉辦宗教哲學專題講演的旨趣(代序)1
前言1
禪宗與佛學
一、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2
二、佛學內容簡介8
(一)印度文化的背景8
(二)印度上古的形勢與國情9
(三)釋迦出家成道對於人類世界的貢獻10
1.建立師道的庄嚴10
2.破除印度傳統的階級觀念11
3.歸納印度上古傳統宗教的輪回之說12
4.開拓宇宙觀與世界觀12
5.調和裁定形而上的本體論14
(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15
1.小乘的思想16
2.小乘的實踐18
3.小乘的求證方法18
4.大乘的思想20
5.大乘的實踐22
6.大乘求證的方法24
三、禪宗概要26
(一)有關禪宗的史跡28
1.禪宗所謂的「教外別傳」31
2.禪宗的禪31
3.達摩大師初傳的禪宗32
(二)初唐以前禪宗開展的影響33
1.關於六祖的開悟37
2.關於「不思善,不思惡」的問題40
3.關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的問題41
(三)唐初禪宗興盛的大勢42
(四)研究禪宗的幾個鎖鑰45
1.時代方言的注意46
2.幾個重要術語的了解47
3.研讀禪宗典籍的重點52
4.必須具備禪學與文學的素養53
(五)禪宗的中心及其目的58
1.禪的目的與涅槃69
2.宋元以后注重參禪的禪風72
3.元明以后禪宗的三關界說與參禪的境界76
(六)禪宗與理學的關系77
(七)禪宗與中國文學84
1.隋唐以后文學意境的轉變與禪宗85
2.禪與文學的重要性97
四、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文化教育的精神100
(一)佛教原始制度的簡介101
(二)禪宗叢林制度的由來104
1.叢林的規模106
2.叢林的風規109
3.叢林以修持為中心的禪堂115
4.叢林與中國文教119
結論121
道家與道教
一、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庄的淵源124
(一)道家與黃老124
(二)道家與老庄126
二、隱士思想與道家128
(一)上古歷史傳說上的反證128
(二)孔子與隱士的思想129
(三)隱士與歷史政治的關系130
1.歷史上畏懼「隱士」思想的反面132
2.歷史上尊重「隱士」思想的正面133
三、方士的學術與道家135
(一)有關原始自然科學136
(二)有關陰陽家演變為人文科學137
(三)有關理論物理科學137
四、關於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140
(一)上古傳統文化與周代的道術141
(二)戰國時期北方齊魯燕宋的文化背景155
(三)戰國時期南方楚國的文化思想161
五、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164
(一)道家與道教的天人宇宙說164
1.關於陰陽的觀念167
2.關於五行的觀念168
3.關於天干和地支的甲子觀念170
(二)道家神仙修煉的學術思想176
1.道家與道教對於人生意義的估價176
2.方士思想的影響178
六、漢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193
(一)丹經鼻祖的作者魏伯陽194
(二)方士醫學與易象數合流的煉氣養生術的丹道200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212
1.儒道不分家的「天」字的含義212
2.儒道不分家的「道」字的含義213
(一)老子214
1.老子思想的天道無為與自然的觀念214
2.老子對於仁義與聖人的觀念216
3.有關老子政治思想的誤解217
4.老子被人陷害為陰謀權術的教唆者219
5.老子政治思想的重心221
6.老子攝生養生的學術223
7.道教《清靜經》226
(二)庄子228
1.《庄子》的寓言229
2.《庄子》的《逍遙游》與內七篇230
3.《庄子》外篇的風規232
4.《庄子》內篇養生學與方士神仙的因緣232
(三)戰國時期陰陽家與方士的聲勢236
1.騶衍陰陽學說的動機與目的238
2.陰陽學說的內容239
3.騶衍地球物理的思想239
4.齊國學術的風氣241
(四)秦漢之際燕齊方士與神仙的思想淵源242
1.秦始皇與封禪242
2.漢初的神道與神仙245
3.漢魏以下道家學術思想的內容概略248
八、道教251
(一)漢末道教形成的因緣251
(二)魏晉以后的道家與道教260
1.唐代的道教266
2.宋元明清的道教268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271
《禪與道概論》后語277
南懷瑾先生著述目錄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