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祭祀與疆域:中國上古空間考古六題
祭祀與疆域:中國上古空間考古六題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祭祀與疆域:中國上古空間考古六題

作者: 王魯民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48.00
市场价格: RM62.56
本店售价: RM55.6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截止到距今4000年之前,許多人認為東亞大陸腹地仍然是老子所說的“小國寡民”,各族群間“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中國”這一概念的產生,甚至要晚到西周初年。
 
本書以確認環壕(城垣)遺址為強勢族群核心祭祀中心為基礎,依據已有考古資料,通過環壕(城垣)遺址的等級認定、坐落狀態、其在考古遺址系統中的地位,以及聚落系統形成的方式,指出在距今5300年前,以鄭洛地區為中心的實際上的“中國”已經出現。仰韶社會早期(4500BC),一個幅員達到80萬平方千米的聯盟性的統一政權已經產生。
 
良渚文化(3300BC~2300BC)從一開始就處在一個統一權力控制之下。西周時位於渭河流域的都城,是數千年的都城營造規則在特定條件下的體現。基於現實條件,本書以類型切片方式展開,並期望能引出更為深刻和系統的成果。


作者介紹

王魯民,博士,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城市建設史、建築史及歷史遺產保護的研究。主要著作有《營國:東漢以前華夏聚落景觀規制與秩序》《中國古代建築思想史綱》《中國古典建築文化探源》等。
 
范沛沛,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建成遺產保護。


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環壕與城垣的發生、性質及演變
一、設壕(城)遺址的基本性質 / 002
二、環壕功能的衍變 / 007
三、城垣的發生與推廣 / 016

第二章
薑寨、半坡、魚化寨環壕遺址的功能、關聯與相關空
間組織
一、薑寨、半坡、魚化寨環壕遺址的功能及相互關
聯 / 028
二、“薑寨 - 半坡”及“半坡 - 魚化寨”環壕遺址組
合的地位與半坡類型的權力架構 / 041
三、仰紹文化早期的空間架構 / 053

第三章
東亞大陸腹地核心區東周以前設壕(城)遺址的分佈與“中
國”的產生
一、“神明之隩”與設壕(城)遺址 /066
二、西元前 3400 年至西元前 3100 年前後鄭洛一線
設壕(城)遺址群的組織 / 077
三、“中國”成立的地理依據 / 089

第四章
良渚文化的空間架構與權力規模
一、良渚文化與良渚文化的產生 / 110
二、良渚文化初創期的聚落系統與權力規模 / 119
三、良渚文化壯大期的聚落系統與權力規模 / 129
四、由調適到衰落的良渚文化聚落系統與權力規模 / 135

第五章
尉遲寺環壕遺址及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地域控制
一、一個特別的遺址 / 146
二、尉遲寺環壕遺址的構成分析 / 148
三、尉遲寺環壕遺址輻射範圍及地位 / 157
四、大汶口文化晚期聚落系統的控制 / 164

第六章
周人的西都與東都
一、周人西都與東都研究的核心問題 / 180
二、“ 京”為何? / 181
三、鎬京之辯 / 186
四、五邑與西都 / 192
五、周居及大邑成周 / 198
六、成周的變異與東、西周 / 209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