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庄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庄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私人生活的變革:一個中國村庄里的愛情、家庭與親密關系(19491999)

作者: (美)閻雲翔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私人生活的變革》是以東北的下岬村為調查對象,分別從縱觀下岬村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變化、農村青年擇偶過程的變化、這一轉變過程的各種細節、家庭財產分割過程中三種相互關聯的習俗沿革以及在彩禮上體現出來的巨大變化等,討論了作為獨立個體的個人的出現與發展和國家在私人生活的轉型以及個人主體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過去半個世紀里,農民的私人生活經歷了雙重的轉型,這一轉型的核心在於個人作為獨立主體的興起。

基於此,作者反思了中國近現代以來農村情感生活、親屬關系等私人世界的發展與變遷,與國家對於私人生活領域的巨大推力。


作者介紹

閻雲翔,1954年生,師從著名學者張光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人類學教授,2007年受聘於華東師范大學紫江講座教授,主要講授「文化人類學」課程。著有《禮物的流動》《私人生活的變革》《中國社會的個體化》等著作。其中,《私人生活的變革》曾獲美國亞洲學會列文森獎。
  
龔曉夏(譯者),1956年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本科、碩士,哈佛大學社會學系博士。長期在美國從事教學、研究、媒體工作。


目錄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導論
中國家庭模式與私人生活的研究
一、“合作社模式”與缺席的個人
二、研究私人生活的新模式
三、本書的結構安排

第一章 下岬村的經濟體制、公眾生活與社會關係
一、村幹部以及國家角色的變遷
二、公共生活的起落
三、親緣結構與社會關係

第二章 擇偶:獨立與浪漫的年輕一代
一、關於擇偶的本土定義
二、1946—1962年:年輕一代的獨立自主趨向
三、1963—1983年:集體化體制下的浪漫愛情
四、1984年至今:改革開放以後的新發展
五、介紹型婚姻中的愛情
六、從自主到浪漫

第三章 性愛、情感及其語言藝術
一、訂婚後的戀愛與婚前性關係
二、愛情的語言和姿態
三、擇偶理想的變化
四、愛情的表達問題
五、擇偶中的浪漫革命

第四章
兩性互動以及夫妻關係重要性的增長
一、家庭結構的變化
二、夫妻間的親密關係與愛情
三、家庭勞動分工與家庭決策
四、家庭內部性別角色的重新定位
五、大家庭的民主化
六、家庭關係的結構性變化

第五章 私人空間與隱私權
一、老宅子的空間安排
二、80年代以來的裝修熱
三、內外之別與家庭隱私權
四、個體成員的私人空間
五、空間格局與人際關係
六、下岬村個案與隱私權觀念

第六章 家庭財產與個人財產權利
一、提前分家與“從父居”的消亡
二、系列分家方式的影響
三、彩禮與遺產預支
四、彩禮支配的變化
五、新娘在彩禮交換中的角色
六、從禮物到預支的遺產
七、個人權利的上升與父權的衰落

第七章 老人贍養與孝道的衰落
一、老人的生活狀況
二、虐待老人與代際衝突
三、關於代際互惠的爭論
四、父母防老的措施
五、孝道的衰落
六、無效的法律與自相矛盾的意識形態
七、沉默的公眾輿論
八、信仰世界的倒塌
九、經濟剝奪與無情的市場邏輯

第八章 人口政策與新型生育文化
一、計劃生育20年
二、個人選擇與生育模式
三、新型生育觀的出現
四、性別因素:妻子地位上升的影響
五、社區因素:村風的作用
六、從人口控制到計劃生育

結論 國家、家庭與個人
一、家庭的私人化
二、自主性、情感、欲望與無公德的個人
三、情感、欲望、消費要求
四、社會主義國家與私人生活轉型的悖論
五、關於國家作用的爭論
六、個人的崛起與國家的關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