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千億個太陽
千億個太陽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千億個太陽

作者: (德)魯道夫·基彭哈恩
出版社: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恆星的誕生、結構和演化、最終結局,以及銀河系中載有生命的行星以及地外文明的知識。全書撇開了復雜的數學公式,而運用了許多生動比喻,從作者親身經歷敘述了許多的故事,是一本很有特色的科普佳作。


作者介紹

魯道夫·基彭哈恩(Rudolf Kippenhahn),德國天體物理學家,1965-1974年任哥延根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教授,后任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所長。他的著作還有《等離子體物理基礎》與《來自宇宙邊緣的光線》等。


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恒星的漫長生命
 太陽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
 太陽和恒星裡的核能
 恒星的衰老
 天狼星的伴星
 禦夫座的超巨星

第二章天體物理學家最有用的關係圖
 測量恒星的兩種特性和恒星的歸類
 赫羅圖
 鄰近太陽的恒星
 星團——恒星的“年級”
 星團的年齡

第三章恒星——天上的核電站
 原子的組成部分
 亞瑟·愛丁頓與恒星的能源
 喬治·伽莫夫和他的“隧道效應”
 恒星內部的隧道效應
 碳迴圈
 質子一質子鏈
 重元素的誕生

第四章恒星和恒星模型
 重力和氣體壓強
 能量的產生和能量的轉移
 沸騰的恒星物質
 電腦中的恒星
 原始太陽模型
 原始主序的發現
 角宿一的內部
 天鵝座中的紅矮星
 原始主序的性質

第五章太陽的演化史
 從原始太陽演變到今天的太陽
 太陽的重氫在何處
 關於鋰的問題
 1955年,進軍紅巨星
 太陽的未來
 太陽的中微子
 雷蒙德·大衛斯的太陽中微子實驗
 鎵實驗

第六章較大品質恒星的演化史
 路易士·亨耶和亨耶方法
 一顆7個太陽品質的恒星的演化史
 演化程與星團的赫羅圖
 脈動星
 造父變星的箱式模型
 熱瓦金對舊概念的新研究

第七章演化後期的恒星
 中微子致冷,殼層源的閃躍
 紅巨星中的白矮星
 太陽更遙遠的將來
 彼得·阿皮阿努斯、路德維希·比爾曼和彗星
 演化後期的恒星丟失物質
 白矮星露面
 仙女座星雲中的哈特維希星
 蟹狀星雲和中國一日本的超新星
 物質脫離恒星後的命運

第八章脈衝星不是脈動天體
 劍橋啟用新型射電望遠鏡
 喬斯琳·貝爾的回憶
 脈;中星是微小天體
 脈衝星看得見嗎
 看見了蟹狀星雲脈衝星
 什麼是脈衝星
 湯瑪斯·戈爾德解釋脈衝星
 尚待解決的若干問題

第九章恒星竊取恒星的物質
 大陵五——魔鬼之首
 雙星系統中的複雜作用力
 大陵五和天狼星的佯謬
 電腦得到的雙星
 第一對雙星的歷史——一個半相接雙星系統的誕生
 第二對雙星的歷史——一顆白矮星的誕生
 1975年8月29日出現在天鵝座的新星
 1934年的新星
 雙星系統中的核爆炸

第十章 X射線星
 烏呼魯衛星的故事
 武仙座X射線星
 看見武仙源
 X射線星是小天體
 一個X射線源的演變史
 脈衝從何而來
 測量中子星的磁場
 X射線爆發

第十一章恒星的結局
 大品質恒星的鐵心災變
 白矮星假想實驗
 中子星假想實驗
 黑洞

第十二章恒星是怎樣誕生的
 恒星現在還在誕生
 電腦表演恒星的誕生
 自然界中恒星的誕生
 角動量和坍縮雲
 探查銀河系的演變史
 恒星的形成是什麼引起的
 旋臂究竟是什麼
 獵犬座星系中恒星的誕生

第十三章行星和它們的居民
 用電腦求解行星起源問題
 雙星的起源
 人類孤獨嗎
 奧茲瑪計畫和阿雷西沃資訊
 生物進化的漫長歲月
 銀河系中散佈著百萬個棲息生物的行星嗎
 一個文明社會能生存多久

附錄A 恒星的視向速度
附錄B 宇宙中的距離是怎樣測量的
附錄C 稱恒星的品質
後記
譯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