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饮食 > 饮食文化 > 農村廚房,旅行中:打開感官迎接大地盛宴!看見土地的故事,領略鄉村的美味,上山下海去挖掘豐饒物產,感受那些耕耘者在你行腳中留下的印記
農村廚房,旅行中:打開感官迎接大地盛宴!看見土地的故事,領略鄉村的美味,上山下海去挖掘豐饒物產,感受那些耕耘者在你行腳中留下的印記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農村廚房,旅行中:打開感官迎接大地盛宴!看見土地的故事,領略鄉村的美味,上山下海去挖掘豐饒物產,感受那些耕耘者在你行腳中留下的印記

作者: 陳志東,許瓊文,游喆,游文宏
出版社: 蘋果屋
出版日期: 2024-03-1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50.00
市场价格: RM98.88
本店售价: RM88.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真正的好味道,都與「土地」產生連結;
真正的好味道,更因「人」而深刻豐美。
台灣最新的「農村廚房」跨界空間走讀好書,帶你對「旅遊 × 生活 × 飲食 × 料理」有不一樣的體會。
開平餐旅學校創辦人 夏惠汶、前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主任 陳寬定、
下港女子粉專創辦人 楊甯凱、旅遊作家 阿春爸 誠摯推薦——
沒看過這本書,別說你很懂台灣;
未曾造訪過「農村廚房」,更別說你知道什麼叫做令人驕傲的台灣味!

  「食材旅行」是一種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一種生活體驗。
  當「全球在地化」成為一種趨勢,「越在地,越國際」就變成一種顯學。

  本書不僅從觀光休閒的旅人角度出發,帶你一窺「走在世界最前端」的台灣休閒農業耕耘者故事,
  更從「食當地、吃當季」的觀點切入,讓你在「一邊玩、一邊吃、一邊學料理」的過程中,
  深刻感受台灣最迷人而創新的休閒農遊場域之所在——

  不同於網路上走馬看花的札記,
  一字一句引領你看見台灣最美的鄉村風景、探索台灣尚青的食物滋味,
  用你從來沒有想過的方式,教你重新發現「農場好好玩」的真諦與價值。
  現在,就一起準備出發去「農村廚房」旅行吧!

本書特色

  你嚮往走遍千山萬水、繞著地球環遊世界,但你可曾踏進台灣每年接待近三千萬人的「休閒農場」?
  你崇尚頂級名廚品味、追逐米其林星級餐廳,但你可曾細究吸引無數饕客回味再三的「台灣好味」?

  【1】全世界首創以「農村廚房」為主題的旅遊讀本,告訴你台灣最新的旅遊方式就是「餐桌旅行」!
  「從產地到餐桌」、「稻田裡的餐桌」、「騎海牛烤鮮蚵」……這些近年來讓人眼睛一亮的旅遊方式,愛玩的你肯定不陌生,而2020年才出現的「農村廚房」更是「跟著食材去旅行」的進階旗艦版,不需出國、不必跳島,只要走進農場,就能跟電視中的世界名廚一樣,一邊悠閒享受大自然的景致,一邊認識採集最鮮甜的食材,並且在熱情農場主人的帶領下,親自動手做出一道又一道最具在地滋味的絕佳料理!

  【2】特選17家既富品牌口碑又具創新特質的農場,帶你從「六味」徹底掌握玩得精彩的鄉村之旅!
  台灣的農林漁牧休閒場域數以千計,但具備「農村廚房」創新主題遊程的優質農場,卻是寥寥可數。本書作者再三訪查,從策劃到實地採訪,歷經兩年才精選並完成書中17家農場的深度報導——從「原味」切入農場新貌,從「人情味」側寫主人故事,從「鮮味」介紹特色食材,從「美味」展現農村料理,從「在地味」分享伴手特產,更從「新滋味」迸發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烹調與品嘗方式——一書在手,勝過google千百條支離破碎的訊息,讓你不僅能找到台灣最棒的農場,更能從深刻又生動的字裡行間,真切認識它的獨特與美好,從此不再走馬看花!

  【3】全書充滿「看故事」的閱讀趣味,並富含「學旅遊」的應用知識,讓你重新認識台灣最美的風景!
  對於年輕人來說,旅遊可能是追尋生命的一種方式。對於中年人來說,旅遊可能是凝聚家庭關係的一種管道。對於老年人來說,旅遊則可能是享受人生的一種選擇。而本書多元化的寫作角度,由淺入深,忠實而細緻的描述出每一個旅程的獨到與魅力之處,不同於一般旅遊指南的資訊彙整,而是從這個地方之所以誕生、之所以知名、之所以精彩、之所以值得一去再去的觀點出發,讓每一個想要出發的旅人,都能從中獲得豐足的背景知識。因此,無論是一個人出走,一家人渡假,抑或是三五好友旅行、老伴攜手出遊,本書都將是你最佳的走讀良伴。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志東


  曾任職中國時報、ETtoday擔任旅遊美食記者,現為自由作家,專注於台灣休閒農業及食材深度報導,陸續於《鄉間小路》、《微笑台灣》、《上下游》等媒體擔任作家。著有《二代牽手,回家:休閒農業走過20年,承傳兩代的20篇生命故事》、《農村廚房尋味之旅》、《嘉南平原的心跳聲》等書。

  Facebook:www.facebook.com/catdrawer

許瓊文

  現任交通部觀光署國際推廣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畢業,深入泰國、韓國及新加坡進行廚藝教室商業模式研究,將經驗分享臺灣休閒農業業者,共同打造屬於臺灣的農村廚房,著有《農村廚房尋味之旅》、《心動農場》。 曾任旅遊記者;參與製作《我們的島》、《黑潮三部曲》生態紀錄片、創辦青年旅館Chocolatebox Backpackers;現任職於『最大賣台集團』,以自己的力量,在角落散發微光,讓世界看見臺灣。

  Instagram:@claire_sketching

游 喆

  新生代料理師。畢業於開平餐飲學校,現為輔仁大學學生,致力於料理創作。專業為中西餐烹調及創意料理,擁有中餐及西餐兩張乙級證照。曾兩度回到母校開平擔任講師、進行康普茶課程講授,並曾任「2023農村廚房國產創意雜糧創意體驗競賽」評審。

游文宏

  現任「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身為農家子弟,碩士以前學的是農業,踏入休閒農業領域後,花了10年取得資源管理的博士學位,擅長休閒農業規劃、創新與整合行銷。自2000年加入「台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以來,即以「打造宜住宜遊的農村」為目標。20年來,引領台灣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吸引國內外千萬遊客走進台灣農村小鎮、領略田園之美。也因為踏遍台灣大大小小農場,不僅和所有農場主人成為好朋友,更於2011年推動「台灣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認證」做為產業基石,成為休閒農業國際接軌最佳推手。先後於蘭陽技術學院、聖母護專、宜蘭大學、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高雄餐旅大學兼課,並前往各大專院校舉辦過上百場演講,推動產學合作、鼓勵青年返鄉從農。除整合產官學組織經驗,出版《休閒農業產業評論》,分享休閒農業知識,並致力於延續農村文化、提昇農民地位,期望引領農村成為「享受休閒、體驗幸福的生活空間」!


目錄

【推薦序一】農村廚房,獨特而美好的「真食」體驗之旅                ——夏惠汶
【推薦序二】農村廚房,從食材到土地的近距離走讀                    ——陳寬定
【推薦序三】農場上的餐桌,豐饒的台灣飲食風景                    ——楊甯凱
【推薦序四】名為「Formosa」的餐廳,島嶼餐桌上的豐盛Menu            ——阿春爸
【作者序一】農村廚房,另一種時尚之旅                             ——陳志東
【作者序二】農場,幸福感的守護者                                ——許瓊文
【作者序三】踏上「農村廚房」之旅,一輩子都難以忘記!                ——游  喆
【作者序四】台灣味.農村廚房                                    ——游文宏

01【陽明山秘境的隱味蔬食】
從一片荒蕪的橘子園,
到一座花木扶疏、蔬果蓬勃的生機農場。
隱身陽明山羊腸曲徑的「梅居」,自成風景。
在山林不語的靜謐中,蘊含著一股令人安然傾心的氛圍;
在菜飯飄香的氤氳中,暈染出一道秀雅質樸的野蔬食光。

02【有機田園裡的七彩食光】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的地方,
距離內湖捷運站只有十五分鐘車程。
這個生意盎然的城市田園,
是一對年已七旬的銀髮夫妻投入大半生、致力有機耕耘的結果。
原來,「結廬在人間」可以這樣仙氣;
原來,「心遠地自偏」不是神話——用愛灌溉,就能成全。

03【花香弄草影的味覺饗宴】
每年初秋,韭菜花開,大溪中庄處處潔白花海。
這裡曾是「霄裡社」原住民活動區域,是「石門水庫」建築工人居所,
是泰雅部落的遷徙之處,是為「反攻大陸」做準備的「人民公社」模擬地。
而在此生長的林家三兄弟,經過遠走異國的歲月之後,選擇歸鄉。
他們同心協力,在阿公留下的土地上種起韭菜、櫛瓜、朝鮮薊,
讓這片野園不但成為星級餐廳的主要蔬菜供應地,
更成為一處見證「有機」美好的香草天堂。

04【四季更迭的大地系餐桌】
一個廢棄車廠,遇上有機蔬菜專家,土地面貌從此轉了樣。
小小一片農地,四季變換,萬物生長。
金黃的稻米、紅艷的洛神、翠綠的青蔥,還有生氣勃勃的雞、鴨、鵝,與羊。
廚房裡,香氣蒸騰,傳來的盡是古早味的芬芳——

05【九降風吹拂的漁人料理】
海天之間,隱約傳來陣陣歡笑與空氣幫浦激起的水花聲——
這裡,曾是白蝦與七星鱸魚養殖場,曾是海釣場,
曾是著名烏魚「巾著網」漁法發源地。
如今,供應來自大海的料理,
在養魚人家廚房中,醞釀出讓人滿足上揚的嘴角。
不變的是,那依舊燦爛的夕陽彩霞,
還有,每年依約前來、吹出美味的九降風。

06【美麗酪農村的香草乳香】
四點半,天未亮。牧場氣息乘著霧,迷漫在草原。
棚舍內,有牛群,等待卸除分泌整夜的乳汁。
六點半,光灑落。新鮮牛奶伴著香,蔓延晨光中。
木屋裡,有旅人,渴望用一杯溫熱純白甦醒。
曠野中,有綠茵;恬靜裡,有暖意。
這,就是「飛牛」數十年如一日的風景。

07【天然植物染的繽紛食藝】
桐花白紛落,青黛藍翻飛;
一座客家山村裡的農莊,曖曖內含光。
古樸的穀倉,靜謐的水塘;
還有兀自優雅的片片靛藍,在風中悠揚。
在這如詩如畫的光景中,由眼到手,由口入心,
你會感到大地滋養萬物、身心靈被撫慰的滿足與歡暢。

08【雲深之處的香薑客家菜】
在那曾經人煙罕至的荒山野嶺,涂家勤勤懇懇,打造了一方友善田園;
春有桃李與竹筍,夏有南瓜百香果,秋有水柿及老薑,冬有草莓福菜香。
也因為「田媽媽」廚房裡終年澎湃的菜餚,
讓往來於一三○公路的人群車輛,熙熙攘攘——
山上農家的料理,暖心也暖胃,
就在這「雲也和我們居住在一起」的溫馨客家庄。

09【森林院落裡的鮮香饗宴】
一座綠意滿佈、高樹參天的院落,讓人入了眼,就不想離開。
尤其出人意料之外的是,
這裡的炭燒豬腳,好吃到曾讓跑遍世界的的紅頂商人不遠驅車而至;
這裡的桂花糖磚,有著一種別處沒有的甜蜜沁香;
而這裡的主人,更踏過叱吒風雲的歲月,從彼岸緩步走來——
此山慢活,寧靜無涯。
江家人打開私宅大門,以誠待客。
端上桌的,盡是真淳滋味;雨露之中,自有大地光彩。

10【海盜故鄉的尚青海產桌】
生態豐富、具有台灣鳥類保育重要地位的鰲鼓濕地,
早在清嘉慶年間,由於地處偏遠、人煙稀少,曾是海上大盜的根據地。
一九五○年代,國民政府來台,這片海岸成了空軍靶場,
不時在此穿梭的,就是機槍砲彈和戰鬥機。
隨著海埔新生地開發、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等地理因素改變,
大片濕地環境於焉誕生,也吸引無數過境候鳥在此棲息,
而第一位在地文史生態解說員,就是生長於此的魚塭之子——
致力經營休閒漁場、帶動家鄉發展的蔡恭和笑著說:
歡迎光臨!凶狠的海盜後代,也可以是很親切的!

11【龍眼樹下的老灶寮滋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來到這裡,向山討生活。
他們「我幫你,你幫我」,在墾荒的歲月中,互為依伴。
很久很久以後,同樣的山中,有一家人,不畏艱難。
他們手連手,心連心,在等待龍眼花開、揮汗收成熟果的日子裡,
把代代相傳的信念,焙進東山獨有的桂圓乾。
於是,在舌尖上跳躍著的,是那從八十年老焙灶寮裡慢慢焙出的風韻;
還有一種與大地相依存的滋味,直抵心坎。

12【野地竹林的鮮筍農家宴】
當山上農家的小伙子遇見城鎮裡的菜市場女王,兩個人的世界,從此就變了樣。
他們一起回到那個有美麗日出的地方,種筍、養雞、採破布子,
伴著爹娘、拉拔三個陸續出生的女兒,一路跌跌撞撞,開闢出遠近馳名的一方農場。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當初的「緣投仔」、「俏西施」已成為「蔡爸」與「蔡媽」,
亮麗三姊妹也已成長為強大的支柱棟樑;
不變的是這家人身上流淌的強韌與勤懇,
不變的是這家人餐桌上飄散出來的美味飯菜香。

13【龜山島對岸的山海食堂】
清晨漫步,霧氣未散,耳邊傳來台灣藍鵲招牌沙啞叫聲與潺潺溪水流過的清音。
在這可眺望太平洋與龜山島的山海交會之地,
不僅種著金棗、稻米,還能吃到鬼頭刀、透抽,以及成群游來的白帶魚。
多樣化的物產豐富了餐桌,也滋養了人情。
在這農村廚房裡,有台灣鄉土氣息洋溢,有瑞士高帥主廚笑語,
更有一代農場女王「卓媽媽」從不停歇的熱情與活力。

14【隱身山林間的微酵廚房】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宜蘭「藏酒」,一個座落在海拔六百公尺山林間的酒莊,
也是台灣第一家導入綠建築概念的「生態型酒莊」。
它引用雪山山脈甘泉,以釀酒師發酵技術醞造出美酒佳釀。
在短短十年之間,不僅酒品獲獎無數,
而且還名列全國特優農村酒莊、榮獲宜蘭休閒農業金質獎。
新近「微酵廚房」的誕生,除巧妙結合發酵元素與在地食材創作季節料理,
並傳遞品酒知識與製酒文化,從鹽麴到麴酒,從酒醋到酒釀,
它以真醇的「發酵學」深入飲食,讓常民餐桌閃耀味道的光。

15【少年阿公的復古農村菜】
一個曾在海外打工留學的年輕人,為何選擇回鄉種稻米當農夫?
一個擁有企管碩士學位的讀書人,為何選擇穿梭在市場當導遊?
從二○一八年到現在,這個傳奇人物已帶領三十國旅人走進宜蘭百年老市場,
他滿腔熱血、珍視家鄉,不斷實踐「越在地越國際」的理念,
讓更多「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們發現:早已司空見慣的日常,原來彌足珍貴——
跟著他「來宜蘭迺菜市場」,你將會驚見「復古」與「摩登」擦出的火花,
在鮮活的市井故事中,感受無以取代的常民老滋味。

16【幽靜鄉間的噶瑪蘭之味】
遠處有山有海,近處有草有樹。
因緣際會,讓前半生是飯店經理人的兩夫婦,停駐在這梅花湖畔,
脫下皮鞋、踩進農地,種起菜與果、養起禽與畜。
一望無際的綠意中,還有一座廢棄磚廠改造的工業風廚房,
飄散出用宜蘭米和宜蘭豬做出來的食物香,
無聲傳遞著——宜蘭好味的幸福。

17【魚米茶鄉的飲食美學賞】
走過倉皇水患的那些年,
曾是惡水的冬山河,已蛻變為「人與環境共榮」的希望之河。
從那河流源頭的潔淨湧泉,到那河川流經的的丘陵與平原,
因為有一群人孜孜矻矻、不懈努力,
所以讓那冬山河流域成為「有茶、有米、有香魚」的富庶之地,
更成為台灣休閒農業的濫觴。
在「民以食為天」的背後,這群人以從農為傲,
並從「糧食」出發,將老舊穀倉翻新成為「良食農創」——
在這處傳遞「土地、食物與人」的農業文創空間,
讓你我在好山好水的蘭陽生態之外,
更看見宜蘭人的旺盛生命力、豐沛生產力、以及悠然自得的生活美學,
在冬山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