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政治 > 痛:牛津非常短講012
痛:牛津非常短講012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痛:牛津非常短講012

作者: 羅伯‧布迪斯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 2024-02-2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4.76
本店售价: RM48.7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痛是一種身體的感受、是情緒,是文化建構,還是一種可能的同理?

    什麼是「痛」?我們很常假定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疼痛的存在直覺上似乎能被隱約理解,但實際上(尤其是對醫學界),痛是個神祕又令人挫敗的謎團。

    痛的性質就是難以預測,而且任何測量或治療的標準,似乎都無法普遍適用於任何人。此外,還有人會在沒有受傷時抱怨自己有地方在痛。像是情感受傷啦、心都碎了的這類說法,能間接幫助我們對痛的運作模式及意義獲得更深入的理解嗎?

    沒有人可以不證自明地化約痛的本質,因為痛總有其所處脈絡。

    本書將先介紹痛的語言、痛的歷史,以及現代醫學針對痛所做的研究。要如何看待痛覺?對他人的疼痛付出同情心或同理心的立論基礎是什麼?我們真的有可能理解他人的疼痛嗎?

    痛的表達跟痛的體驗及建立痛覺敏感度的科學討論一樣重要。我們不只從生理學角度認識疼痛,也該思考我們是如何理解疼痛、理解他人的疼痛,以至於思考我們看待疼痛、苦難、悲慟和哀痛的方式。

  ======

  當我們懂得想像憂鬱是一種疼痛、迷信是一種感覺被愛的社會支持,而藥物反映了我們潛在的焦慮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在高度原子化的社會結構中了解21世紀六大煩惱的社會根源,建構適合每一個社群與每一個人的療癒文化。——趙恩潔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伯.布迪斯(Rob Boddice)
 

  曾任職於哈佛大學、麥吉爾大學、馬克斯普朗克人類發展研究所和柏林自由大學,並獲得德國研究基金會和歐盟委員會「地平線2020」計畫資助。著作領域含括醫學史、科學史和情感史,另著有:Edward Jenner(2015)、The Science of Sympathy: Morality, Evolution and Victorian Civilization(2016);主編:Pain and Emotion in Modern History(2014)。

 
譯者簡介
 
葉佳怡
 

  台北木柵人,曾為《聯合文學》雜誌主編,現為專職譯者。已出版小說集《溢出》、《染》;散文集《不安全的慾望》。譯作有非虛構作品《向獨裁者說不》、《永遠的蘇珊》;小說作品《我彌留之際》、《消失的她們》、《聲音與憤怒》;人類學作品《卡塔莉娜》、《尋找尊嚴》等。


目錄

配圖列表
致謝
導論

第一章 痛的概念
痛的語彙
概念的曖昧之處
用全球化的視角思考「痛」

第二章 痛與虔誠
痛與基督教實踐
酷刑與懲罰
忍耐是美德
一個神學的問題

第三章 痛與機器
笛卡兒與機器
動物痛苦
痛的知識
測量疼痛
各種機械理論
傷害的意象

第四章 疼痛和文明
疼痛政治
生產及嬰兒痛
種族
都會焦慮

第五章 同情心、同情和同理心
痛的脈絡
有關同情心的知識
同理心的「線路」結構
基於脈絡的同理心

第六章 疼痛作為一種快樂
正視疼痛
與神連結的痛
痛和性
性學

第七章 現代醫學及科學中的疼痛
傷害感受
閘門控制理論
感覺路徑
偶發的疼痛
情感的重要
止痛劑和安慰劑

第八章 慢性疼痛
問題的範圍
慢性疼痛作為異常現象
幻痛
新方向

第九章 痛的各種文化
痛作為一種過程
和他人分享疼痛的各種實踐
痛的圖像
體驗的曲折變遷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名詞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