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1,74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政治 > 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
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
上一张
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
下一张
prev next

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

作者: 鄭文燦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8-08-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促销价: RM56.2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用對話取代對立,以共識取代衝突,
落實多元、包容、尊重的整合型思維,
鄭文燦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桃園!

  桃園的翻轉跟建設,是桃園團隊全力以赴,一天當三天用,一起完成的成績。這當中,鄭文燦市長的領導風格,推動政務的決心跟毅力,當然扮演最關鍵的角色。這本書的內容,就是在說明桃園市如何在過去這段時間,凝聚進步共識,超越政治對立,創造出地方治理的新典範。――中華民國總統 蔡英文

  市長就任時,我特別用客語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叫〈天光囉〉,象徵著我們的桃園市要邁向大發展、大進步。市長的這本書,除了講述他從學運到從政,一路以來的心路歷程,也說明了桃園在天光前後的故事,以及整個城市的進步軌跡。――台灣文學之母 鍾肇政

  「鄭文燦模式」是代表了逆轉勝,代表了一種思維,一種改變的方法。鄭文燦走過的政治路,讓他以一種溫暖包容的方式,翻轉桃園,讓市民的幸福感提升。

  在農村家庭長大,樸素又肯吃苦的生活態度,讓鄭文燦成為民主化過程一個代表性的新生代。一九九○年的野百合學運,改變台灣,也改變了鄭文燦和他的世代。

  二○○九年第一次競選桃園縣長,二○一四年首屆桃園市市長選舉的勝出,代表了鄭文燦已經成為桃園人可以期待的選擇。
  從幕僚到首長,從議員到市長,從黨職到公職,從台北的新聞局長及發言人,到深耕桃園。鄭文燦的故事,也值得大家一讀。

  秉持「市長的高度與市民的角度」、「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理念,鄭文燦一步一腳印,在桃園市民中建立起難以取代的地位。

  鄭文燦經營桃園的方法,是多元、包容且有價值方向,他推動育兒津貼、社會住宅、多元文化、原住民轉型正義、青年創業、運動中心、河川整治、下水道系統、公園建設、鐵路地下化、機場捷運、台灣燈會、地景藝術節、桃園農博、航空城計畫、亞洲•矽谷、綠能低碳、生態保育、農業轉型、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每一項工作,都讓人Surprise,就如同他的選舉一樣。

  究竟是如何辦到的,「鄭文燦模式」值得大家深思。
 
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 專文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文燦/口述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學士、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曾任行政院新聞局長、海基會副祕書長、民主進步黨發言人,現任桃園市長。

  一九六七年於桃園市八德區的農村家庭出生。大學時期,正逢台灣民主化的浪潮,擔任台大學生會副會長,參與野百合學運。一九九八年,三十歲當選桃園縣議員,獲得全縣第一高票。二○○六年,三十九歲,擔任行政院新聞局長,成為最年輕的閣員之一。

  二○○九年,在選前兩個月臨危受命,參選桃園縣長,最終以不到五萬票之差惜敗,被稱為「58天的奇蹟」。二○一四年,從不被看好到逆轉勝,當選升格後第一屆桃園市長,翻轉了桃園的政治版圖,也成為當年六都中最年輕的市長。

張瓊方/採訪整理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任職《台灣光華雜誌》二十餘年,現任「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雜誌特約主編。
  曾獲第十一屆「兩岸新聞報導獎」雜誌報導佳作;第二屆「好『媒』人優良平面兒少新聞報導獎」第二名。
  著有《鄭文燦模式:超越對立,翻轉桃園》(由天下文化出版)。
 


目錄

推薦序 從當選的驚奇到執政的驚喜 蔡英文
推薦序 桃園的天光 鍾肇政
楔 子

01 重點在於投入與熱情
02 下苦工之江湖一點訣
03 成為領導人前的歷練
04 流水的官,必須做好打勝仗的準備
05 「我知道桃園人要什麼!」
06 路在腳下,事在心上
07 人才只有老中青,不分藍綠白
08 一起創業,一起打拚吧
09 市長給你靠
10 多元文化是一種生活,不是口號
11 近鄉不再情怯,遊子樂於返鄉
12 衝突下的決策思考
13 鋼鐵意志與柔軟心
14 走出台灣,在全世界的地圖上看桃園
15 處理危機,更要預防危機
16 肯傾聽,就能聽得到更遠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