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教育类 > 課程史研究
課程史研究
上一张
課程史研究
下一张
prev next

課程史研究

作者: 楊智穎
出版社: 學富文化
出版日期: 2015-11-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西方課程領域從二十世紀初開始萌芽發展,至今已近一百年的時間,但直至1980年代左右才逐漸蓬勃發展,然而隨著由於許多學者投入該領域的研究工作,目前所累積的課程史研究成果已經是相當多元且豐富。相對於西方課程史研究的發展情形,國內課程史研究無論在質和量方面,都尚有一段努力的空間。為促進國內課程史研究的成熟發展,除了應借鑑西方課程史研究成果,同時還要透過在地的歷史視角,對國內重要的課程史議題進行探究。

  本書兼顧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作者針對近十餘年來所發表與課程史有關的文章加以修改,並增加方法論方面的內容,最後依性質分成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議題研究與分析,以及現況省思與前瞻四個部分。本書的出版有助於對課程史有興趣的研究者,及大學或研究所開設課程史科目的大學教師,進行研究與教學之用。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智穎


  現職: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曾任小學教師、屏東教育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任

  研究領域:課程設計、課程史、師資培育、本土教育


目錄

黃序  iii
歐序  v
作者序  vii
第一篇  基本概念與歷史回顧  1
第一章  課程史研究的基本概念  3

壹、課程史研究的意義  3
貳、課程史研究的目的  5
參、課程史研究的範疇  8
肆、課程史、教育史與社會史的分合關係  12
第二章  西方課程史研究的歷史回顧  17
壹、萌芽期的課程史研究  18
貳、奠基時期的課程史研究  22
參、多元開展期的課程史研究  30
肆、不同時期課程史研究的綜合評析  36
第三章  課程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論議題分析  41
壹、課程史觀的內涵  41
貳、課程史研究方法的選擇與設計  46
參、重要課程史議題的價值立場  52
第二篇  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  57
第四章  Kliebard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探析  59

壹、思想淵源與學術發展  59
貳、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  63
參、課程史研究的分析取徑  74
肆、綜合評析  81
第五章  Goodson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及分析取徑探析  87
壹、思想淵源與學術發展  87
貳、課程史研究的理論觀點  91
參、課程史研究的分析取徑  99
肆、綜合評析  108
第六章  Popkewitz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史研究探析  111
壹、前言  111
貳、文化課程歷史研究的重要概念分析  114
參、文化歷史觀點的課程研究途徑  119
肆、文化歷史視角下的臺灣課程改革分析  121
伍、結語  125
第三篇  議題研究與探析  127
第七章  美國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歷史意涵分析:1890~ 1920  129
壹、前言  129
貳、實驗學校發展的歷史脈絡  131
參、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理念與作法  133
肆、實驗學校課程編製的影響與後續發展  136
伍、實驗學校課程編製之重要議題歷史省思  138
陸、結論與建議  141
第八章  重新理解美國課程史中的社會效率論  143
壹、前言  143
貳、分析觀點與研究方法  145
參、以社會控制和職業主義為中心的社會效率論述  146
肆、社會效率論的其他論述  149
伍、啟示—代結論  155
第九章  國小社會課程的科目史研究:1945~1995  157
壹、研究背景  157
貳、時間範圍與歷史分期  159
參、國小社會科目演變的歷史脈絡及發展軌跡分析  162
肆、國小社會科目內涵演變的動因分析  171
伍、國小社會科目演變的歷史意涵解析  177
第十章  臺灣教科書政策與制度的回顧與前瞻:教育思潮的歷史考察  183
壹、研究背景與目的  183
貳、研究方法與設計  185
參、威權統治時期的教育思潮(1945~1967)  187
肆、威權計畫時期(1968年~1988年)  189
伍、改革開放時期的教育思潮(1989~2000年)  192
陸、反思與重建時期的教育思潮(2001~2011年)  198
柒、綜合分析與討論  202
捌、結論與啟示  207
第十一章  1994年之後師資培育課程歷史變遷之研究  209
壹、前言  209
貳、師資培育課程變遷的研究觀點與取徑  212
參、研究方法與設計  217
肆、「師資培育法」通過後師資培育課程的變遷  219
伍、對國內師資培育學系課程變遷的省思  227
陸、結論與啟示  230
第四篇  現況省思與前瞻  233
第十二章  臺灣課程史的發展與研究現況省思  235

壹、臺灣課程史領域的發展概況  235
貳、臺灣課程史研究的趨勢及問題評析  238
第十三章  為臺灣課程領域的歷史研究另闢蹊徑:課程研究史與分析取徑  243
壹、研究動機與目的  243
貳、研究立場與分析策略  244
參、如何回顧:借鑒西方課程研究史  245
肆、西方課程研究史的重要分析觀點探析  250
伍、臺灣地區已建構之課程學術史圖像分析  253
陸、結論與啟示:兼論未來可能的分析途徑  254
第十四章  前瞻臺灣課程史領域的發展與研究  257
壹、在課程史領域發展方面  257
貳、在課程史領域的研究方面  259
附錄  261
參考文獻  263
索引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