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4,62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医 > 打造不生病的好個性—你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什麼個性生什麼病,別讓壞情緒養了你的器質病!
打造不生病的好個性—你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什麼個性生什麼病,別讓壞情緒養了你的器質病!
上一张
打造不生病的好個性—你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什麼個性生什麼病,別讓壞情緒養了你的器質病!
下一张
prev next

打造不生病的好個性—你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什麼個性生什麼病,別讓壞情緒養了你的器質病!

作者: 張名欽
出版社: 養沛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4-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上萬人測驗推薦,告訴你別再「餵病」了!
喜樂的心是你一生的良藥!個性好,就不會生病!

  ◆你壓力很大,時常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日夜難眠,胃易有脹痛問題?
  ◆你時常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對一點小事就會處於一觸即發的「失控」邊緣?常吸不過氣?
  ◆你常猶豫不決,憂柔寡斷,凡事退縮,下半身肥胖,總是小病痛不斷?
  ◆剛開始只是一點小病,但後來演變成一場大病?

  《黃帝內經》說:「悔怒不起,則五臟不受邪。」為什麼人的情緒會造成生理疾病?

  就中醫的立場來看,當器官開始不好時,不是發自於內,就是從外而來,從外而來的不外乎就是外傷或病毒的感染,從內而來的就是我們的壓力。

  壓力危害人體肌群和臟腑,累積過多腎上腺素,讓經絡(肌肉群)和臟腑提前老化,引起慢性發炎,慢慢鈣化或累積過多的脂肪及膽固醇,這將導致神經無法順利控制該器官,此時身體機能就會不彰。

  但其實壓力無法直接作用在靈魂上,所以當我們覺得壓力非常的大時,就可以用靈魂轉換心智和身體,這樣人才不會活在物(獸)性中。

  五行是從木→火→土→金→水結束,這代表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
  當五行結合,也就能讓人有能力(木)對自己付出(火),
  才有所成果(土),產生經驗的累積(金),
  找到自己獨特的天賦(水),於是衝突不產生,人也就自在沒病痛。

  每個人的身上帶有不同的個性,中和衝突性格也就能讓身體不生病;
  就算生了病,只要沒有用負面的情緒來餵病,很快就會好起來!

  《打造一個不生病的個性》是你一本最想知道的五行人格算病書,
  整合了《黃帝內經》+王鳳儀善人的性理療病學和王文卦+作者多年臨床經驗,是一本強調身心健康的書,也是一本勵志的書,更是一本人際關係的書!

作者簡介

張名欽

  ■經歷:
  伊甸基金會按摩中心指導老師
  北市愛慈社會福利基金會病理按摩老師
  台北市民俗醫療法職業公會(86年)會員
  曾任勞委會視礙在職按摩進修班老師
  曾任奧修花園暨小徑病理按摩老師
  曾任九觀診所總民療師


目錄

推薦序——識性識病
推薦序——照護情緒百病除
自序——心通病就通
前言——老祖先的智慧和經驗
五行人格測驗及說明

Part1、身心健康與個性密切相關?
身心不健康的原因
個性的含意與影響
找出自己屬於五行人哪種類型?
三個小個性組成我們的個性

Part2、五行人格的壓力與病因
個性、病痛與壓力的關係
病痛的由來和五行人的壓力源
五行-----大自然的五種必須元素

Part3、五行相生的人際關係
相生相助的因果關係
智慧生能力——水生木
能力生欲望——木生火
欲望生成就——火生土
成就生知識——土生金
知識變智慧——金生水

Part4、五行相剋的人際關係
五行相剋的原理
欲望剋規範——火剋金
評論剋執行——金剋木
能力剋包容--木剋土
固執剋豐富--土剋水
害怕剋行動力--水剋火

part5、瞭解臟腑和五行人格的關係
五臟與六腑
真正的健康
臟腑運行的原則和提昇

part6、瞭解臟腑和五行人格的關係
五臟與六腑
真正的健康
臟腑運行的原則和提昇

Part7、五行人格和臟腑的分配
能力型人格
榮耀型人格
成就型人格
正義型人格
感覺型人格

Part8、子午流注與文王後天八卦的配合
子午流注
文王後天八卦
子午文卦圖

Part9、什麼個性生什麼病
從心血管暸解身體
能力型人格(木型)
榮耀型人格(火型)
成就型人格(土型)
正義型人格(金型)
感覺型人格(水型)

附錄——實例分析
後記——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