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4,62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马来西亚出版品 > 馬來西亞茶道研究會 > 茶人的第三只眼(繁体)
茶人的第三只眼(繁体)
上一张
茶人的第三只眼(繁体)
茶人的第三只眼(繁体)
下一张
next

茶人的第三只眼(繁体)

作者: 许玉莲
出版社: 紫藤经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20701
商品库存: 缺货
市场价格: RM78.00
本店售价: RM70.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国际著名茶人专家推荐序:
序一:蔡荣章(台湾天仁茶藝文化基金會執行長、无我茶会创办人、中国福建漳州科技学院教授、茶文化研究中心创办主任)
当今茶文化最缺乏的是引领茶文化发展方向的思想与观念,我们急需这方面的言论与文章。我们在中国的《海峡茶道》月刊、《问道》月刊,在马来西亚的《光明日报》,在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在《喝茶慢》一书上发现许玉莲不断提出这些问题,而且很健康、很有创见。今获知她所属的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要把她对外发表的文章集结成专书,令人兴奋异常。
许玉莲近20年来只写茶文化有关的文章,尤其是这几年,深入到茶道思想、茶道艺术的领域,不断呼吁茶文化不可走入表演的误区。许玉莲担任这样茶道牧者的角色有三大优势,一是她有很好的写作技巧,她从19岁开始就在公开发行且有历史性意义的马来西亚《学报半月刊》撰写青春期关注的主题专栏,磨练出成熟且敏锐的思考。二是她在1987年进入紫藤集团的茶事业部之前,在美国纽约等地待了颇长的时间,进入紫藤之后,又利用假期前往中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德国、泰国、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澳洲、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韩国等地游历,尤其是进入紫藤之后,集中精力关注了茶文化。三是在她进入紫藤之时,适逢茶文化复兴的浪潮,且是马来西亚的第一波,她在茶馆与茶叶卖场上一困困了20年,炼就出金刚不坏之身,泡好茶、上好茶学讲座的课,厚植了茶道的理论基础。
许玉莲说她只写她亲自看到的、体会到的,不从别人写的、说的中转述。我印证了她的著作,觉得这样的态度、这样态度获致的资料非常珍贵,坊间太多的资讯是人云亦云,甚至以讹传讹,尤其说到各地域喝茶的状况时经常脱离现状甚远、说到他国对茶道的看法时虽然好像瞭若指掌,但却是瞎子摸象。由于珍惜许玉莲的第一手资料,曾趁她到中国之便,邀请她为系上同学举办一场她去过地方的喝茶现状讲演。虽然只是喝茶现状的讲演,但是取样的准确性、其背后所代表的茶文化价值可就因人而异了。到处游历考察并非难事,但要看得精准、掌握重点,且具有所要研究课题的敏感度就不是人人可以办到的了。
许玉莲在说到某一地区的茶文化时,她会很留意从当地土壤生长出来的部分,她认为外来的茶文化仅能作为养分,不能将新移入或原已保留的老东西稍做粉饰就视为当地的创作。她也认为只要有信心地做了,以自己的生活原素、自己的思想特质,在当今的时空之下必然会产生出自己的茶文化。她出生、成长于受中华文化影响颇深的马来西亚,也成长于多重文化交融的马来西亚,如另有的英国文化、印度文化、马来文化等,她在多重文化包围的情况之下,身体力行地从事马来西亚茶文化的耕耘,我们从她的一篇篇文章中可以发现马来西亚茶文化的新芽。
许玉莲还紧咬着茶文化的根不放,她到各地方游历不曾驰目到非茶领域,也不会被繁複、华丽的外观蒙骗,她会紧抓着茶文化本体追寻下去,因此我们从她的文章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当地泡茶奉茶喝茶的情况,以及隐藏在这些动作之后的茶文化因子。她在茶席设置、茶道思想一类文章上也一再呼吁要抓紧茶文化的根,她认为这根就是茶叶与茶汤,不要迷惑于茶席的美,不要被服装、插花、挂画、音乐、禅学等抢夺了心力,结果茶只变成了陪衬的道具。许玉莲的这些观念、思想是有益于世界各地茶文化发展的。
从这本《茶人的第三隻眼》的书内文章来看,是许玉莲截止于2011年5月之前的作品,对照于最近作者发表的文章,是属于茶文化往前发展之前的脉络性探索,我们期待许玉莲继这本书之后,不断再为茶界提供宝贵的前瞻性意见。(蔡荣章.于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茶文化系.2012.05.12)

序二:林福南(马来西亚紫籐文化企业集团董事长)
发行本书,因为书内容有很高的茶文化“含金量”。
台湾蔡荣章老师、浙江王岳飞老师、香港陈淦邦律师为书撰序,为读者取金预作矿脉勘探,或徵或引,或隐或显,都在点上。
茶人爱茶,因茶而存在。
茶商贩茶,因卖茶而存在。
前者心无挂碍,就茶论茶,求真。是为茶道牧者。
后者胸有商丘,买茶卖茶,谋善。是为茶业业者。
前者解茶,著书立说,或有断言;后者知茶,沽书于市,尽说好话。
有为无为、有价无价、有心无心,原汁原味的文字,深蕴作者对茶的关切与热爱。其文理性与感性兼具,其人刚性与柔性并存。
古语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作者二十年事茶,以文字传述、以行动实践、以生命体证,正是现代生活裡的茶文化达人。
伊十年前出版《喝茶慢》,今成第二本书,交付紫籐印

行推广,我忝为发行,幸为之记。(林福南.2012.06.20)

序三:王岳飞(茶学博士、教授、博导,中国浙江大学茶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
欣闻许玉莲新书《喝茶慢: 茶人的第三隻眼》出版在即,这是茶业发展的喜讯,因为茶文化和茶产业是茶业发展的两只翅膀,人们通过泡茶、品茗活动,从中提升生活品质,进而发展出不同风采的茶文化面貌,文化底蕴越趋丰厚与成熟的时候,大众对茶叶、茶食品、茶保健品等质量就会提高要求,促进茶业蓬勃生长,许玉莲《喝茶慢: 茶人的第三隻眼》的作品就是针对现代茶文化状况提出的心得报告,有益于大众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生活。
许玉莲近年除了在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中国《海峡茶道》与《问道.武夷茶》每月专栏定期发表最新文章,她也建立了茶网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专心一致发表与茶文化茶思想有关之文章,与各地域茶友交流,在推广茶业上有其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我在多项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曾与许玉莲碰面,她在2011年5月30日 台北“国际无我茶会暨茶文化节”研讨会上发表论文《茶道表演的现代精神》,提出“喝茶慢之必要”概念,“因为它可以忠实保留必然而且完全正确的茶滋味,不浪费精力在做华而不实的外观上,对不合逻辑和会损坏茶叶的谬误做法坚决反对,不能让茶叶毁于无知或无心之手,未能合于味觉感官或对身体无益的冲泡法必须被截止”。
2011年11月15日在“中韩茶文化年度研讨会-茶具”发表《杯子质地与品茗关系之测试报告》,从新颖角度切入探讨现代茶文化的品茗态度与需求,提出“茶制得、泡得好不好喝是非常严肃的课题,茶汤进入口腔,马上直接影响人们身心灵的成长与发展,茶好喝,我们就会身体舒畅、精神愉快,相反如果品茗得不舒服,那将会败坏我们的身体,令我们心情萎靡。 ”说法。
2012年5月16日中国浙江省天台县 举办“天台山茶文化寻根探源国际研讨会”时,我们邀请她出席并交论文报告,许玉莲交出《天台山茶道流布与现代茶道六点省思》参与,她对既有的茶文化观念冷静提出反省的地方例如“茶道不应被贴上标签,比如A国可以叫茶道,B国不可以这样叫,C国需换另一名称,茶道的发展要归纳和着重在不同类型风格的茶道内涵,以利人们学习和欣赏,不该只看表象或说理论”。
许玉莲生活成长于马来西亚多元文化、多元种族的背景,在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负责茶艺教学与培训工作期间,也接触了来自世界各国如欧美、中东、中、日、韩等地茶友,这种独特的文化冲击喝茶氛围应该是许玉莲磨炼茶道思想的养分,让她在传统茶文化观念上可以加入新元素。
许玉莲在多篇文章里提到把茶喝进身体的重要,她说“茶文化不能只是表演”。这是我们在扩展茶业时的第一命题,因为当我们说“喝茶能保健和长寿”,它是必须被喝下去才算是,或茶保健品,必须被吃进我们身体才有作用。为表演而表演的“茶文化”已经不足以满足更专业、更精致的要求,茶文化人才培育与储备的工作有必要培养更多真正懂得泡茶的专家,因为大众的生活已经不再只是“求有”的阶段,越来越多茶叶、茶产品消费者已经在“求好”的阶段。许玉莲《喝茶慢: 茶人的第三隻眼》于这个“人人学茶艺”、“茶文化打先锋”的时代出现,可以说是刚刚好赶上与茶业结合的一个契机。(王岳飞.于浙江大学茶学系.2012.06.07)

序四:陈淦邦(香港浮云茶馆馆主,普洱茶专家,台湾《茶艺.普洱壶艺》特约作者,香港《明报月刊》专栏作者)
.现今是“速食文化”主导的时代,无论做什麽都要“快”,吃饭要快,走路要快,更换手机款式也要快,偏偏“喝茶”就是要“慢”。当然,要快速地喝茶也是可以的,譬如喝樽装茶。但那算是真正的“喝茶”吗?还是只是把能解渴的饮料喝下去而已?
本书作者许玉莲(笔者平常会称她为“玉莲姐”)把过去几年的精彩文章,结集成书,推出《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实属茶友们的佳音。除了可以饱览作者这几年对普洱茶市场升升跌跌的独到分析外,更可以读到玉莲姐对老普洱、老岩茶与老六堡茶的另一番看法与体会。
提起六堡茶,就令笔者想起以往香港与马来西亚由茶叶牵引的“亲密关係”。诚如玉莲姐在本书所说,不少六堡茶当年都是由香港转折入口运到马来西亚的。作为矿工辛劳工作后解渴的茶水,这些六堡茶是既便宜,又够茶色,大口大口喝下去,真是畅快之极。在那个包装饮料并不发达的年代,六堡茶就是矿工们的工作好良伴。
今天,时移势易,六堡茶老了,年纪长了,经过时间的磨鍊,其阅历丰富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个黄毛小伙子,其身价随之而顿升百倍。玉莲姐在《焖六堡茶》一文中尽情抒发她的感想,也唠叨得贴切:“一下子矜贵起来,长期与它相依为命的我们,折堕到再也拿不出这茶钱,买不动,喝不起。”话虽如此,其实笔者清楚知道,这根本影响不了玉莲姐的,因为她是个全面的茶人,从绿茶、花茶、岩茶、铁观音、老岩与老铁,再到普洱、老普洱、爷级普洱,接触各种茶类之广,并非一般爱茶人能及。更令人垂涎三尺、羡慕又妒忌的是,很多时候,这些珍宝东西,是人家分享请喝的,这实在是太幸福了。因此,“买不动,喝不起”没关係,知道谁人有就对了!还好,玉莲姐知情识趣,不会只顾“独乐乐”,还会为了“众乐乐”而把这些珍贵的品茗经验,挥笔成文,并在今天集文成书,好让我们这些只有阅读份儿的人,望“文”解渴一下也好。当然,如果玉莲姐愿带我们一起去寻茶探秘的话,那就最好不过了。
好书的内容是不会单调的。除了关于个别老茶的文章以外,这本《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更包括了各式各样关于各地茶文化的有趣文章,好让读者们一同分享世界各地各有特色的茶文化。譬如说,读《喝茶由我侍候》一文,可以感受到,同样的茶叶落到欧洲人手裡,将是如何被礼待,如何体现不同地方的茶文化。而《茶具上的标籤》则透过茶艺表演一事,说明了何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即使察觉表现现场有异样,只要没有对整件事造成过大影响的话,其实,也可以灵活处理,不必以一己之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其次,《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又怎可能遗漏了近十年突然火热起来的人文艺术普洱茶呢?以往,在绿茶地区,“普洱茶”这三个字,彷彿是难字表中的难字,连听也没听过。直至近年,各地越来越多茶友不但听过“普洱茶”这三个字,还知道普洱茶有紧压的形式,更懂得分辨饼砖沱。显然,推广普洱茶的茶人,实在居功至伟。新进的普洱茶玩家,也许你们不知道普洱茶曾经历二零零七至二零零八年泡沬爆破后的谷底,那是源于市场对普洱茶的不认识,再加上道听途说所引致。《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的其中一个好处在于,旧文章把当时的历史时空锁定了。阅读作者其中有关普洱茶的私人饮法与仓法例如私房解药旧普洱、普洱败金客之蜜糖、将普洱茶打入冷宫、普洱爱情经、请茶入仓等篇章,就好像带领读者们进入时光机,回到那个普洱茶疯狂的年代,看看普洱茶价如何像海鲜那样,天天不同。与此同时,也让读者想一想,为何当时候普洱茶可以那麽疯狂的呢?因此,如果你有兴趣瞭解普洱茶的话,这篇章裡的章节,是必须要好好的爬一下。除了文章要慢慢地爬一下之外,茶也是要慢慢地喝的。
因此,请你在看《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的时候,把眼球放鬆,慢慢地看,仔细地看。然后,你会发现,当你放慢了脚步与思绪后,你就能从书裡的一字一句,感受到作者的体会,跟随作者的足迹,去细味生活,品味人生。(陈淦邦.于香港浮云茶馆.2012.05.14)

作者介绍:
许玉莲,1990年代进入茶界,目前担任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茶道》杂志专栏作者、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许玉莲茶道院院长。出版书籍有:《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茶铎八音-茶文化复兴之声》、《我就要让这世界香》、《喝茶慢》、《茶人的第三隻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