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生死医病 >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上一张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下一张
prev next

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

作者: 凱博文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 2020-03-1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1.27
本店售价: RM81.23
促销价: RM75.7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關係中看見病痛的本質
  在苦痛中明白醫治的真諦

  治「病」或醫「人」?
  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對話的哈佛醫師凱博文
  深刻描寫病痛經驗的醫學人文經典

 

  如果你曾經歷病痛,本書必讓你心有戚戚焉。如作者凱博文教授所說,「別人看不見你的痛」,病痛的效應蔓延在人生各層面,病者不只承受身體不適,更苦於無助與孤獨。但主流醫學卻僅將病痛視為生理失常,鮮少提供對心理、生活甚至靈性的照護,這不但無法消除病痛,更使得病者陷入惡性掙扎,痛苦不已。

 
  高大威猛、戰無不勝的警官,為何因一次背傷,從此蜷曲成一個窩囊廢……
  氣喘求醫無解的律師,竟因接受婚姻諮商,症狀緩解……
  黑人社區的高血壓肥胖婦女,為何讓醫師絕望地說:如不進行社會改革,她的病不會好……
 

  作者以人類學家的銳利眼光,呈現了病痛所承載的心理、人際、社會、文化等多層意涵,如何與病況交互影響;而醫師聆聽病人敘事的姿態,會影響病人如何訴說病痛,更回頭左右醫師對病況的了解。對於病程發展與人生品質,這都是至關重要的。

 

  本書以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案例,探討慢性病所蘊含的深刻意涵。凱博文強調,對於慢性病的合宜照護,應是理解、處理以患者病痛為中心的社會脈絡。減少失能、而非追求痊癒,更是醫療的目標。這仰賴醫師與照護者付出人文的關照、留心病者生活,絕非僅僅執行生理上的醫囑就能辦到。

 

  凱博文博士在三十年前便呼籲醫界應該關懷病者心理、將生活脈絡納入治療,致力於引領思考嶄新的醫療照護典範。對照當今醫療體制,這更是一記提醒找回醫護本色的警鐘。

 
本書特色
 
  .哈佛醫學院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對話的凱博文醫師,最經典的醫學人文著作。
  .以跨文化視野,對病痛經驗作最深刻的觀察與敘說。
  .直搗病者最深切、說不出的感受,喚起了每個人病痛經驗。
  .對照當今醫護體制,更是一聲敲醒醫護初心的警鐘。
  .經典歷久彌新,2020年全新翻譯。
 
名人推薦
 

  吳英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

  吳佳璇/遠東聯合診所身心科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李維倫/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林克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榮譽教授、美國精神醫學會傑出終生資深會員

  林耀盛/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胡海國/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陳炳仁/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暨主治醫師

  陳嘉新/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彭榮邦/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黃宣穎/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名譽教授

  劉紹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醫療人類學學會創會理事長

   (依姓氏筆畫排列)

 
讀者好評
 

  本書是凱博文教授的一冊經典著作,經由醫學與人類學之整合,開展了與病痛中的病人對話的熱點,對病人、照顧者和醫療者均具意義,值得推介。──胡海國/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

 

  本書啟蒙了我同理受苦之人的視野,成為臨床上恆常的提醒。在長期照顧備受矚目的當前社會,更是醫、病雙方提升生命識能的經典。 ──陳炳仁/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暨主治醫師

 

  本書是醫療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中「敘事轉向」的代表作,展現如何透過故事的敘述與傾聽,深度理解他人的經驗及其中意義。──黃宣穎/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凱博文(Arthur Kleinman)
 

  1941年生於紐約,美國精神科醫師,哈佛醫學院精神醫學與醫療人類學教授、哈佛文理學院人類學系Esther and Sidney Rabb教授,在醫學、人類學、公共衛生等領域備受敬重,也以在中國與臺灣從事精神疾病的研究而在華人世界聞名。

 

  凱博文是二十世紀引領「醫學」和「人類學」展開對話的先行者之一,帶領過無數的醫生、公衛學家、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進入醫療人類學(medical anthropology)的領域,影響許多國家衛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凱博文對華人世界身心健康的研究,貢獻非常卓著。早在1970年代,他就到臺北進行「乩童」的醫療人類學研究;1980年代大陸對國際學術交流剛剛開放,他率先攜家帶眷,在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夏天如火爐、冬天如冰窖的內地省份,一住經年,差點把命賠上。他的兩位子女,從小跟著他移居臺灣、香港、中國,回到美國後,還繼續念中文學校。而今,他的兒子是關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生態學家,女兒任職聯合國,先生是香港人,跟父母一樣踏上了連結東西方世界的旅途。

 

  凱博文數十年來的學術生涯,最偉大的貢獻是對人類「受苦經驗」的深刻體察,他以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宗教、藝術、心理治療、倫理學的全觀視野,去理解人生中無所不在的病痛、苦難和限制。

 

  凱博文著作等身,幾乎臺灣所有具文化觀的精神科醫師、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都曾與他結下不解之緣。

 

  在臺灣出版的著作有《道德的重量:不安年代中的希望與救贖》、《談病說痛:在受苦經驗中看見療癒》、《照護的靈魂:哈佛醫師寫給失智妻子的情書》(皆心靈工坊出版)。
 

譯者簡介
 
卓惠
 

  資深譯者。


目錄

【推薦序一】 喚醒醫療照護初衷的諄諄告白 / 劉紹華
【推薦序二】 人的生存紋理是醫者與病人共同置身的地基 / 李維倫
【序】 了解病痛的意涵是醫療照護的精髓
 
第一章 症狀及不適的意涵
「病痛」、「病症」之辨‧病痛的意涵‧
症狀即意涵‧文化意義即意涵
 
第二章 病痛的個人、社會意涵
生活世界即意涵‧解釋、情緒便是意涵
 
第三章 痛得不堪一擊的痛
不堪一擊的警官‧詮釋
 
第四章 活著就是痛苦
魯道夫這人‧工作環境‧魯道夫的家庭‧
個人的病痛經驗‧詮釋
 
第五章 慢性疼痛:心之所欲始終不得
痛苦和自由‧詮釋
 
第六章 神經衰弱:美、中兩地關於衰弱與疲累的議題
中國的神經衰弱個案‧中國文化中的神經衰弱‧
曼哈頓城中區的神經衰弱,一九八六‧詮釋
 
第七章 解釋模式在慢性疾病醫療的衝突
個案:威廉.史提爾‧專業的解釋模式:長年病痛建構為病症‧
專業訓練對病歷記載的影響‧詮釋
 
第八章 以勝者之志應對慢性疾病
 
第九章 病與死
好好向人世告別‧怕得要死‧心照不宣‧詮釋
 
第十章 病痛的恥與辱
羞辱者何‧六位身負病痛恥辱的人
 
第十一章 長期病痛牽扯的人際脈絡
雙重束縛‧疼痛醫療中心‧病痛對病人家屬帶來的影響
 
第十二章 製造出來的病: 佯病症
 
第十三章 慮病症:似病非病的病
不知躲在哪裡的病‧很認真在擔心‧專心致志詮釋‧
死亡請命狀‧詮釋
 
第十四章 醫者:行醫的種種經驗
八種醫療生涯‧詮釋
 
第十五章 慢性疾病醫療照顧的法則
微型民族誌‧簡要病史‧不同的解釋模式須折衝協調‧
重振精神:邁向醫學心理治療
 
第十六章 以病痛意涵為中心的醫學教育及實踐
醫學教育‧衛生保健體系‧醫學研究
 
致謝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