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建筑 >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上一张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下一张
prev next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作者: 殷寶寧
出版社: 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 2019-11-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1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
超越時代的建築先驅者
                
  修澤蘭是臺灣戰後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作品具高度表現性與雕塑性。設計作品類型多元,包括學校、教堂、火車站等,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為陽明山中山樓、花園新城與衛道中學聖堂。

  中山樓以當權者屬意的「宮殿式建築」受矚目,深獲蔣介石夫婦肯定,卻也被貼上保守、「御用建築師」的標籤。她在烏來山區開發的花園新城,則是臺灣第一個訴求良好品質與服務機能的山坡地住宅社區,極具前瞻性與時代指標意義。執業生涯中大量承接的校園建築更是其建築實踐中不可抹滅的紀錄。景美女中、彰化師專、臺中師專、高雄師專、陽明高中、虎尾女中、蘭陽女中、中山女高禮堂、高雄女中圖書館、臺北女師專……儼然成為戰後臺灣邁向現代化過程中,打造中小學校園景觀與形貌的要角。

  本書以文獻、圖面資料和訪談為基礎,建築學者殷寶寧歷經十多年書寫,從修澤蘭的個人生命史詮釋其建築實踐的表現形式、建築風格與意義內涵,並試圖在以男性建築師為支配性地位的建築專業領域裡,尋覓女性建築師的身影與作品軌跡,重新檢驗歷史觀看角度,並重構其作品之歷史性與時代意義,同時提出對臺灣當代建築現代化論述貧瘠的反思。

  修澤蘭為臺灣留下的珍貴資產,是禮物,更是讓我們得以透過追求現代化之夢,回顧戰後以降,臺灣整體建築發展的歷程,以及在建築文化嬗遞中,來思索我們究竟是誰。

聯合推薦

  王志弘(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阮慶岳(建築評論家、小說家)
  范巽綠(教育部政務次長)
  夏鑄九(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名譽教授)
  孫全文(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黃光男(前臺灣藝術大學校長、前行政院政務委員)
  華昌宜(王大閎建築研究及保存學會名譽理事長、前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郭中端(中冶環境造形顧問公司代表)
  郭瓊瑩(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兼所長)
  張清華(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殷寶寧


  臺北出生。現職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教授兼所長。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曾任職於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真理大學。主要研究專長包括建築與文化研究、性別研究、都市研究等。陸續於淡江大學建築技術學系、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臺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等教學單位擔任兼任師資。參與創設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建築改革合作社等專業社團。

  目前為中華民國文化研究學會理事長。出版專書:《情欲、國族、後殖民:誰的中山北路?》、《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淡水文化地景重構與博物館的誕生》。

  可能因為偶然發現出生地址是臺北舊城牆遺址,曾經就讀的小學,竟然有著「大稻埕第二公學校」的昔日校名,開始對事物/空間/建築的存在與否,與其歷史價值和意義之間的不對稱關係產生諸多疑惑與好奇。修澤蘭建築師半世紀前留下的知名建築中山樓,歷史詮釋已經完全改變。眾多人最懷念的聖堂建築當年被無情拆毀,如今校友想集資重建。號稱臺灣第一女建築師卻沒有留下太多的紀錄,太多問號與論述間的矛盾,引發了這個斷斷續續難成篇章的漫長研究過程,只好繼續發問與疑惑著。
 


目錄

前言:為何寫作這本書?
臺灣當代建築史是什麼?
為女性專業者留下記錄    
從理論到實踐:本書章節概述

第一章 打造現代住宅之夢:花園新城
列斐伏爾與空間生產理論    
實質空間的生產:建築師化身開發商    
空間表徵:專業者眼中的住宅社區規劃
再現空間:性別社會關係與住宅想像    
前瞻、現代或流行?

第二章 女性主義建築史詮釋架構中的修澤蘭    
從社會改革想像建築師身影?
女性主義建築史詮釋架構    
‧從女性主義理論到社會建築    
‧女性主義建築史學的主要特徵與分析架構    
白描與速寫:修澤蘭生平概述
‧修澤蘭家庭背景與早年專業訓練    
‧鐵路局服務時期    
‧澤群建築師事務所開業時期    
‧花園新城社區開發的專業轉型    
‧多元社會角色與建築專業實踐    
女性主義建築史觀點的修澤蘭作品再詮釋    
‧建築師的社會角色及社會參與    
‧性別角色、照顧倫理與建築設計    
‧從性別經驗差異到對環境主觀知覺經驗之關切    

第三章 黃金十年:修澤蘭早期作品(1956-1966年)    
問題意識與研究假說    
‧官方為何表彰修澤蘭?    
‧問題意識與研究論點    
對修澤蘭建築專業生涯的初步分期    
新生發展期重要個案解析    
‧東勢火車站(1959-)    
‧中興高中科學樓(1959-1999)    
‧霧峰國小校園規劃(1960-)與舊科學館(1964)    
‧臺中高農教師會館(1961-)    
‧宜蘭高中圖書館/校史館(1962-)    
‧臺灣新生報中興新村辦公室(1963-)    
‧彰化臺鐵工務段段長宿舍(1965-)
‧衛道中學聖堂(1966-1983)    
對修澤蘭早期作品的分析觀察    
故事未完:一些持續待解的發問    

第四章 從不可能的任務到歷史的否認: 中國建築現代化道路上的修澤蘭    
國族主義下不可能的任務    
「現代主義在臺灣」:臺灣建築現代化的移植與挑戰    
修澤蘭第一座宮殿式建築設計:從日月潭到臺中教師會館    
‧雕刻與建築的結緣:楊英風與修澤蘭    
‧日月潭教師會館的發展歷程    
‧臺中教師會館    
與楊英風共創的中國樣式表現語彙    
‧陽明山青邨圓講堂    
‧陽明山中山樓的紋樣與浮雕    
‧臺北市光復國小    
宗教建築中的中國元素    
‧彰化田中耶穌聖心堂
愛國主義與建築現代化任務的矛盾    

第五章 學習場域中的吟遊詩意:修澤蘭的校園建築設計    
現代主義建築中的民主價值?
現代化與批判地域主義    
理論分析架構    
‧建築形式與意義的文化分析    
‧德希達與解構主義
‧女性主義與解構主義    
‧後殖民理論與女性主義    
‧建築史分析與解構主義理論
校園規劃與設計個案分析I    
‧整體規劃發展分析    
‧建築空間的軸線性:以學生為主體的建築空間形構    
‧建築立面與造型分析-傳統的表徵    
校園規劃與設計個案分析II──建築構築文化構成    
‧花蓮師範學校──「慎思齋」    
‧蘭陽女中白樓、綠樓與體育館(1966-)    
‧中山女高大禮堂(1972-)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校園規劃(1972-)
從後殖民批判到女性主義建築史觀的想像    

第六章 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    
從提問到再問    
未竟之處:從修澤蘭的建築實踐到深掘臺灣戰後建築現代化課題    
建築師的社會參與    
「去中國化」?    
對建築史知識論與研究方法的再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