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8,34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经济/趋势 > 金融風暴的第一本教科書
金融風暴的第一本教科書
上一张
金融風暴的第一本教科書
下一张
prev next

金融風暴的第一本教科書

作者: 阿德里安.巴克利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3-03-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2007年08月金融風暴為主題,詳述此次風暴的來龍去脈,主要分為幾個部分。

  一、金融環境,政府對銀行的監管,個人對銀行的資金需求,銀行對風險的管理與態度,以及一般與風暴醞釀期間特定金融與經濟市場的特性。

  二、剖析事情發生的經過,依各國與各金融機構情況,抽絲剝繭邏輯探討後,對發生原因提出獨特見解。

  三,檢視經濟與金融理論,雖多數時間符合現實市場的狀態,卻在極端情況發生時,極度偏離市場可能的走勢,甚至誤導金融機構與政府單位處理風險的態度。

  四,檢視風暴發生原因,與1930年代的大蕭條作比較,為政府、金融機構、監管單位、一般家戶與學術界,提出各類相關具體建議方案,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本書特色

  ●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是否果真如金融界的菁英所說的,歸咎於次級房屋信貸產業?或他們只是模糊焦點?

  ●2012年底全球各大經濟體出現了政治上的變動。美歐中日各大經濟體都有急待解決的問題,台灣也有需要面對的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局勢發展仍在持續進行中,危機的殷鑑不遠,對你我所關心的問題,相信從本書可以得到一定的啟發。

作者簡介

阿德里安.巴克利

  是克蘭菲爾德管理學院國際金融榮退教授,克蘭菲爾德大學和阿姆斯特丹的自由大學金融客座教授。在進入學術生涯之前,曾在銀行工作、擔任富時 100 公司管理諮詢和集團財務工作。

  Adrian buckley is Emeritus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t Cranfield School of Management, Cranfield University, and visiting Professor of Finance at the Free University, Amsterdam. Prior to entering academic life, he worked in banking, management consulting and as a group treasurer to a FTSE-100 company. 

譯者簡介

梁維仁(William Liang)

  現任輔仁大學兼任副教授
  曾任元大證券香港區總經理
  花旗環球證券臺灣區總經理


目錄

作者序 i
譯者導讀 iii

第一章 2007/08年金融危機概述 1
簡介 1
過去的美好時光 1
貸款業務新形態 3
倒數計時的定時炸彈 4
定時炸彈終於爆炸 7
怎麼就沒有人預見? 8
逃難 9

第二章 政府與金融危機 19
簡介 19
外部性 21
政府監管 23
經濟干預 23
政府赤字 24
需求管理 27
貨幣政策 27
財政政策 32
遊說 33
總結 36

第三章 個人金融、住房與金融危機 39
簡介 39
房屋貸款 46
信用卡與其他個人借貸 50
退休年金 51
房貸市場的反撲 52

第四章 銀行業務 55
簡介 55
銀行的一般性介紹 55
商業銀行 58
投資銀行 59
銀行控股公司 62
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 62
中央銀行 63
資產負債不匹配 65
銀行的獎金文化 66
銀行的獎金文化與標準的下降 69
銀行獎金文化下的風險報酬意涵 71
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72
道德風險 74
最終貸款人 75
影子銀行系統與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 75

第五章 次級貸款的放款人與借款人 77
簡介 77
社區再投資法案 80
次級貸款業務 81
次級貸款可疑的市場 83
結構型投資工具(SIV)與導管機構 85
房屋貸款的重新包裝 86
信用評級機構 89

第六章 信用違約交換與有毒資產 93
簡介 93
信用違約交換(CDS)如何運作? 96
信用違約交換(CDS)市場的驅動力 99
相關性和信用評級 103
退潮 106

第七章 銀行貸款與控制機制 113
簡介 113
一般商業銀行放款標準 114
貸款控制機制 119
風險值與風險管理 122
銀行資本適足 127

第八章 金融監管 129
簡介 129
金融服務監管的需要 131
資本適足與流動性 131
最終貸款人 133
存款保險制度 134
嚴格或鬆散的監管 134
美國金融監管系統 135
英國金融監管系統 138
歐元區金融監管 145
國際金融監管 145
大到不能倒 146
按市價計值會計準則 147

第九章 景氣循環、榮景、破滅、泡沫與詐欺 151
簡介 151
榮景、破滅與泡沫 155
詐欺與騙局 159
查爾斯.龐茲 161
伯納德.馬多夫 164
什麼原因使得龐茲騙局崩潰? 169

第十章 金融理論 171
簡介 171
盈餘與現金流 172
市場效率 173
效率市場假說 175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176
風險與不確定性 180
風險管理模型與常態分布 181
選擇權(又稱為期權) 184
行為財務學 188
結論 192

第十一章 其他學術理論 195
簡介 195
文化與順從 195
自我利益 202
獎金 206
數理經濟學 209
創造性破壞 212
海曼.明斯基的洞見 213
奧地利經濟學派 215
一個折衷的觀點 216
再談自我利益 217

第十二章 發生在美國的銀行崩潰 219
簡介 219
案例12.1 貝爾斯登 220
案例12.2 雷曼兄弟 226
案例12.3 美國國際集團(AIG) 237
案例12.4 房利美和房地美 242

第十三章 發生在英國的銀行崩潰 249
簡介 249
案例13.1 北岩銀行 250
案例13.2 HBOS 260
案例13.3 蘇格蘭皇家銀行(RBS) 267

第十四章 發生在歐洲的銀行崩潰 275
簡介 275
案例14.1 富通銀行 276
案例14.2 瑞士銀行 282
案例14.3 冰島銀行業 286
案例14.4 愛爾蘭銀行業 295

第十五章 大蕭條 309
簡介 309
咆哮的20年代 310
華爾街崩盤 315
大蕭條的開展 318
金本位 322
富蘭克林.D.羅斯福 325
總結 325

第十六章 政府對危機的反應 331
簡介 331
美國的反應 332
英國的反應 334
歐元區的反應 338
緊急援助的範圍 345

第十七章 教訓與主要問題點 351
簡介 351
金融風暴 351
政府的教訓 357
銀行的教訓 359
監管機關的教訓 360
房屋貸款人的教訓 361
學術界的教訓 361
主要問題點 362
後記 377
簡介 377
杜德-法蘭克(Dodd-Frank)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
案 378
歐洲銀行壓力測試 381
巴塞爾第三協議的資本要求 381
愛爾蘭銀行的最新消息 383
歐元區危機 383
最後幾句話 384
參考資料 385
英文詞彙表 395
中英對照表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