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9,9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
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
上一张
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
下一张
prev next

無我境界的人際關係

作者: 小池龍之介
出版社: 晨星
出版日期: 2013-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真正的自我是「貪、嗔、癡」三毒
放下自我執著,人際關係會更好

  佛說,這一切都來自於對「自我」的過度執著
  ◇「真正的自我」是「貪、嗔、癡」三毒
  ◇「希望他人了解自己」是「我慢」的煩惱
  ◇  放下對「自我意識」的執著,人際關係的壓力就會消失

  本書將揭露「快樂」與「痛苦」,如何在大腦裡慢慢形成「過度自我」煩惱的機制,澈底顛覆我們對「自我」抱持的幻想,並提供在人際交往中不執著於自我的方法,讓你取得心靈的自由,打造真正圓滿的幸福人際關係。

  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就無法避免和其他人相互來往,但我們卻在人與人的的相處之中被「需要受到認同」這種渴望的支配,於是我們不斷堅持己見、與他人產生衝突。

  把「自我意識」的執著放掉,人與人之間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會消失。想要「獲得別人的青睞」就為此隱藏自己的本心、掩蓋自己的缺點。對於奉承和受到歡迎的印象入迷,而在內心深處一直無法獲得滿足的我們。

  如果以佛教來說,所謂「真正的自己」,是「慾望(貪)」「憤怒(嗔)」「無知(癡)」的三毒;並且,「希望明白真正的自己」這個衝動,將衍生「我慢」(自滿)的煩惱。本書告訴你人類在腦內不斷地使之發生「快樂」和「痛苦」的「慢」的煩惱的機制,徹底推翻我們持有的「自我」的幻想;以及為了得到「無我」的自由,而不彰顯「自我」的交際方法。

本書特色

  1. 以佛教思維切入現今人性中的諸多問題。
  2. 顛覆一般人對於「活出真正的自我」的觀念。
  3. 以分析社會現實狀況後,以佛理思想提供人們導正這些問題的方法。

作者簡介

小池龍之介

  日本超人氣僧侶作家,擅長以佛教思維切入現今人性中的諸多問題,以普世的道理及中肯的言論提出解決之道。

  1978年生於日本山口縣,東京大學教養學系畢業。現任月讀寺(位於東京都)住持、正現寺(位於山口縣)副住持。2003年到2007年間開設兼具寺院與咖啡館性質的「iede cafe」。目前在修行之餘,也指導一般大眾坐禪。主要著作有:《沉默入門》、《不要生氣》、《偽善入門》、《淨化『自我』的坐禪入門》、《不思考的練習》、《平常心的課》等等。

  網站:家出空間iede.cc/

譯者簡介

李毓昭

  中興大學畢業,從事專職翻譯二十餘年。譯作如:《10倍速影像閱讀法(新版)》、《貓咪你想說什麼?》、《芬蘭式溝通表達訓練法》、《教出堅強的男孩》、《一分鐘經理》、《驚人的成功信念》等。


目錄

第一章 人見人愛的「不」可能性
1.「原來的自己」不可能實現
接受自己的每一個面向
隱匿自己=「努力討人喜歡」
騙子塑造形象的技巧
沒有接受「原來的自己」

2.「真正的自己」正在破壞自己
遲早會顯露「原來的自己」!
「慢」是煩惱的源頭
只對戀人或家人不加掩飾
「真正的自己」是「貪、嗔、癡」三毒
身分認同就是「執著」這個煩惱的不斷重覆
清理以自我為名的「黑暗面」

第二章 人緣競賽的殘酷內幕
1.市場令人產生「煩惱壓力」的甜美誘惑
虛假的戀愛資本主義
「你要討人喜歡」的命令
解析受歡迎的招術
受歡迎的招術會讓人精神失常

2.參與人緣競賽的模式
四種參與模式
「特殊感」受傷後的報復
「一個特殊的人」和「不特定多數」的矛盾

第三章 「自戀」的痛苦機制
1.無法停止比較的刺激
固定腦內印象的作用
自己與自己比較的黑魔術
我劣慢的刺激比我勝慢危險

2.自我並不存在
識蘊:「認識」中有自我嗎?
想蘊:「記憶」中有自我嗎?
受蘊:「刺激」中有自我嗎?
行蘊:「衝動的思考反應」有自我嗎?
刺激的奴隸
避免揭露無我的真相
人類被設定的刺激裝置與欺瞞裝置

3.煩惱的各種模式
自我幻覺所引起的關係扭曲
「討厭」=「生氣」的例子
煩惱模式的懇求作用
「喜歡」= 「欲望」的例子
驕慢的悲慘愛情故事

4.「苦」的解析
中止腦內變換程式的疫苗
苦與樂的危險關係
縱使到手也依然痛苦
鞭笞程式
國王與奴隸
從痛苦的隸屬關係中解脫
善待處於奴隸狀態的生命
用行動去停止腦內變換程式
改變模式就可以改變個性

第四章 煩惱的幕後黑手:無力感
1.社會史的無力感
三種無力感
社會史的無力感
沒有起源
「要活出自己」是不負責任的說詞
網路上的交友契約
男人也必須推銷自己

2.個人史的無力感
家庭植入的無力感
嬰兒充滿欲望與嗔怒的煩惱
為了討父母親喜歡而自我洗腦
佛法式教養要領
幼年時期對朋友疑似戀愛的心情
每個人都想得到老師的偏愛
扮演好孩子
班級幹部性格
「真正想做的事」是你真正想做的事嗎?
似是而非的裝酷性格

3.無我的自由
被遮蔽的無我真相
所有刺激都是苦
劈腿機制的研究
被劈腿者的心理
從小就有被劈腿的經驗
商品價值暴跌
劈腿者的心理
為何會誤入劈腿歧途
不執著於商品價值
「刺激→快樂」變換程式的陷阱
「覺悟」是使變換程式停止的按鈕
變換程式破表時的破綻
要被強弱的刺激操控一輩子嗎?
脫離刺激的遊戲
衡量標準是痛苦的增減
令人發狂的機制
達到無我的自由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