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医学/医疗史 > 熱血刺客:台灣血液病學拓荒與發展紀事
熱血刺客:台灣血液病學拓荒與發展紀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熱血刺客:台灣血液病學拓荒與發展紀事

作者: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林文珠
出版社: 天下生活
ISBN: 9786267299555
出版日期: 2024-05-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2
本店售价: RM64.98
促销价: RM61.3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曾經,這是個招不到醫生、治不好病患的領域
經過幾代天天拿針刺病人的血液科醫師
在臨床與研究上不斷精進
這條人少的路上,終於開出一片杏林。

  俗稱「血癌」的白血病早年是令人聞之色變的不治之症,還有各種神祕的血液病,不但檢查困難,就算診斷出來,也常無藥可醫。於是醫生裹足不前,血液科一直是招不到新血的冷門科系。

  1951年,台大醫院內科部的劉禎輝醫師創立全台灣第一個血液科,隨後三總前身的陸軍第一總醫院、1959年開幕的台北榮總也陸續開設,在早年幾位願意投入心血的醫師辛勤耕耘下,這塊醫學處女地漸漸從黑暗走向光明。經過一甲子的努力,整個血液病的治療模式已被徹底翻轉,不但有諸多方法可以治癒病人,台灣還能將技術輸出鄰國,在國際醫界受到極大的肯定。

  這一路走來,當中經歷的轉折,有時甚至比主角總是得到不治之症血癌的偶像劇還要精采:

  主治醫師無力挽回病人,想到突然空出的病床,在飯桌前激動得哭了,但他不曾氣餒,且毫不退縮,誓言要與血液惡疾肉搏戰鬥,直到人類能控制它為止。

  備孕健康檢查時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白血病的台灣留學生,在異鄉感受到幾乎全城動員為她勸募骨髓的人間至愛,決定回台灣為家鄉的病友出一點力,偕同已為骨髓捐贈合法化努力很久的熱血醫師,終於推動法案通過,完成在台灣設立首座骨髓庫的任務。

  自身是是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的小兒科醫師,以拯救病童的生命為使命,即使家長都想放棄了,他仍誓言在上帝放棄之前絕不會先放棄。

  曾在戒嚴時期帶領血友病患者冒險陳情的仁醫,和病友建立起長期且深厚的關係,卻因為藥害愛滋事件,被不幸感染的病人視如寇仇。

  2018年,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登載的調查報告指出,在評比全球195個國家的照護品質與醫療可近性後,台灣在白血病治療的評分達到100分,為全球第一。  這是重要的里程碑,證明台灣血液醫學一路走來一直努力向前;將來,也當如此。

各界感動推薦

  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李尚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柯博升|台大醫院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主任

  葉金川|公共衛生學者、前衛生署長

  雷祥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

  謝金魚|歷史作家

  「這是一頁頁活著的歷史,讓讀者一睹冷門學科內的熱血醫師如何克服困難,開創新的治療契機,您絕對不可以錯過。」──皮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

  「詳實記錄這些年來投入照顧血液腫瘤的先驅……在當時願意踏出舒適圈,挑戰不可能的良醫及仁醫。」──吳明賢(台大醫院院長)

  「本書破題橫亙七十年,三位同樣罹患血癌卻命運迥異的年輕人,從1950 年到2020 年,這萎落凋零的生命之花,也曾是燃燒己身澆灌這片醫學土壤的沃肥之一吧!」──李啟誠(花蓮慈濟醫院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讀這本書時,我心中充滿感恩。我們的老師輩殫精竭慮、篳路藍縷,替台灣的血液病照護與研究開創先河;我們的政府機關願意協助醫療界修改移植的規定與成立健保制度,讓更多民眾受惠;一些病患能苦人所苦,不畏艱難,挺身而出為更多患者謀求福利——這些人都是我們的英雄。」──周文堅(台大醫院內科部血液科教授兼主任)

  「這本書不僅對於專注於血液病學的我們是一份寶貴資產,對於所有對生命科學有興趣的讀者而言,也深具啟發和開創性。」──柯博升(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副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成立於1972年3月19日。當時血液學乏人問津,醫學院學生對血液課程視為畏途,興趣不高,對血癌更是避之猶恐不及。台大、三總、榮總等醫院的血液科醫師早於1960年代,就常不定期聚會,討論病例,交換經驗,漸漸興起成立學會的念頭,藉以讓同好互相切磋,互相勉勵,並介紹國外血液學在基礎及臨床上的進展,希望增進大家對血液學的興趣,掀起國內血液學研究風氣,提昇台灣血液學的醫療與研究水準。

  創辦五十多年來,在歷屆理事長(劉禎輝、林國信、沈銘鏡、陳田柏、陳耀昌、陳博明、林勝豐、楊吉雄、邱宗傑、田蕙芬、林東燦、唐季祿、周文堅及柯博升)、理監事及會員的共同努力經營下,雖緩慢但逐漸茁壯,會員人數由九十五人增至目前的五百多人

  1987年,在理事長沈銘鏡及理事梁德城的努力下,順利以The Hematology Society of Republic of China名義加入亞太血液病學會,在國際上爭取到一席之地。

林文珠

  台灣交通大學應用化學所畢業,紐約大學(NYU)科學教育碩士,曾任遠哲基金會科學編輯、天下文化科學線副總監。

  家族中有兩位成員早年因血液疾病離世,在採訪與撰寫過程中,知道台灣有許多醫師在這原本荒蕪的領域上努力,當年的絕症今日漸漸有了活路,天人永隔不再是罹患此類疾病的唯一結局,於是本書也是撰文者私心向相關醫療人員致謝的長信。
 


目錄

序一 補上台灣醫學史的缺頁 皮國立
序二 大醫精誠,有你真好 吳明賢
序三 前人種樹,飲水思源 李啟誠
序四 我們是一群熱血又慈悲的刺客 周文堅
序五 一部史詩般的醫學篇章 柯博升
 
第一章:黎明前的黑暗
第二章:血庫與血液病學會
第三章:骨髓移植與骨髓庫
第四章:小兒血液
第五章:癌症治療與癌症專科制度
第六章:血友病與一般血液疾病
第七章:南北醫療差距
第八章:為世界做出貢獻
附錄:台灣血液病學發展大事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