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4,93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购买过此商品的人还购买过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个人成长 > 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人為什麼會自殺?從動機到行為的研究探索,溫柔而理性地全面了解自殺
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人為什麼會自殺?從動機到行為的研究探索,溫柔而理性地全面了解自殺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我不是想死,我是想結束痛苦:人為什麼會自殺?從動機到行為的研究探索,溫柔而理性地全面了解自殺

作者: 羅里‧奧康納
出版社: 麥田
ISBN: 9786263106338
出版日期: 2024-06-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2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您可能也会喜欢下列商品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 Amazon 4.8星好評
讀者留言評論:「切入正題!沒有廢話!」

 

◢◤也許違反直覺,但自殺行為在某層意義上來說,近乎是種求生選擇。◢◤
 


全球平均每四十秒就有一人死於自殺,為其身邊親人摯友和社會帶來巨大衝擊與傷痛。儘管如此,我們對自殺的了解仍不夠多。本身有過兩次傷痛經歷的羅里.奧康納教授,投入於第一線自殺研究數十年的知名學者,為此議題在全球積極奔走倡議,並將其研究精華寫成此書。
不同於許多書籍只將自殺視為一種壓力或憂鬱因素導致的「結果」,作者傾向將自殺視為一個獨立的「行動」,圍繞著這個行動有前因後果、外部力量、內部力量、社會觀感、迷思、汙名化、使用語言……等等,作者藉大量訪談與傾聽,整合各界研究資料,細膩地分析自殺行為。
我們亦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到職業上可能接觸自殺傾向者或受事件影響的人,包括社工、學校教師、心理師、醫護人員、獄警等。因為我們唯有了解,才能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對失去所愛之人的人來說,了解也是踏上復原之路的開始。


 

「獻給所有摯愛因自殺而離世的人,以及每天努力活下去的人。」



●●●台灣專業工作者第一線經驗共同推薦●●●

張書森│精神科醫師、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教授/所長
▍專文推薦 ▍
 

 

呂淑貞│臺灣自殺防治學會理事長
陳映燁│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心身醫學科主任/陽明交通大學教授
廖士程│臺大醫學系精神科教授
吳佳儀│臺大醫學院護理學系所教授、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臺灣自殺防治學會常務理事
周昕韻│馬偕紀念醫院自殺防治中心諮商心理師
李沐芸 (呂芯秦)│社團法人台灣自殺者親友遺族關懷協會理事長
▍溫柔倡議 ▍



「本書從作者自身經歷出發,試圖讓普羅大眾理解自殺行為及背後的原因,並能防範它的發生,避免人們必須面對親朋好友逝去後的無盡哀傷。如同書中所提,許多地方仍將自殺視為禁忌且充斥著汙名,連同諸多自殺危險因子阻礙了自殺防治的腳步。本書讓大眾了解到有哪些言語及行為警訊、心理支持、及同理對待須被注意,自殺歷程中的心理轉折又是什麼。大多數處在低潮痛苦的人們不會驟然以自殺結束生命,但關懷及詢問自殺與困頓經驗卻可能開啟拯救生命的對話,相信本書內容能提供大眾更多有關自殺者的心路歷程及如何扶持他們的方式,以減少自殺遺族的遺憾,更積極引導生命找到它的方向與價值。」
——吳佳儀

「作者長期研究並服務受自殺困擾的民眾,本書集結他的個人故事、臨床與研究經驗,將其提出之『自殺行為的整合動機—意志模型』,用非常親民的方式做出介紹,讀者可更理解自殺這個複雜的問題,實屬不易。文中充滿對受到自殺事件衝擊的人們的同理與溫暖,並提出理性判斷及介入作法,情理並重,的確示範出面對自殺的正確態度,很值得推薦!」
——周昕韻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羅里.奧康納Rory O’Connor
格拉斯哥大學健康心理學教授。他是自殺研究和預防領域的世界領先者,並已在該領域工作了25年。他在自殺和自殘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章,並為BBC製作了五部關於自殺的紀錄片,並擁有一個Twitter帳戶@suicideresearch。

譯者簡介

林巧棠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台文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著有《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入圍2020年臺灣文學金典獎。譯作《年少友人》。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