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科普丛书 > 今昔之筆:從鉛筆到像素
今昔之筆:從鉛筆到像素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今昔之筆:從鉛筆到像素

作者: 巴倫
出版社: 貓頭鷹
ISBN: 9789861209159
出版日期: 2011-08-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4.72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段引人入勝的歷史。
  闡述人類對各種書寫工具的熱愛、懼怕與使用方式。
  但凡對語言、知識或書寫有興趣的人,必然為之深深著迷。

  ■在文字出現之初,識字的人很少,一般人寧可信賴口語相傳,對書面文件抱持高度懷疑。
  ■柏拉圖曾經警告我們,書寫會削弱記憶力,文字只是口語的影子。
  ■書寫,原本只是用來輔助記憶,而不是讓言詞穿越時空的媒介。

  就因為連書寫都曾經不被信任,當我們回顧西方書寫工具的漫長演進史,從黏土板、印刷機到平凡的鉛筆,將毫不意外的發現:幾乎所有的書寫工具,就算更好用、更方便、更具生產力,在興起之初,都不免引起眾人的焦慮和憤慨。

  印刷機破壞了寫作者與紙頁間那種「近乎靈性般的連結」。打字機「缺乏人性又吵雜」,還可能「摧毀手寫藝術」。就連歷久不衰、深受畫家與寫作者喜愛的鉛筆,本來都只是木工為了標記木板順手發明出來的工具,根本不是為了書寫而生。

  那麼,電腦呢?

  電腦最初的發明目的其實與書寫無關。原本設計電腦的用途在於計算數字,而不是處理文字。但過去二十年來,我們對電腦與網路的態度,早已從疑慮、好奇,轉變為深深的依賴。電腦不但是寫作者首選的書寫工具,更是最新一代的書寫機器。而在另一方面,懷疑論者則將各種問題歸咎於電腦,諸如草率的書寫速度、摧毀語文的元凶。我們對電腦與網路愛恨交織的情結,至今仍在不斷演變。

  《今昔之筆》將依序闡述我們對各種書寫科技的熱愛、懼怕與使用方式,這段精采的歷史不僅包括電腦,也涵蓋了打字機、鉛筆與黏土板。每次伴隨著新書寫工具出現而發生的心理衝擊和反應,幾乎完全相同:從抗拒到接受,從接受到普及,終而以新代舊。

  《今昔之筆》不但從宏觀角度檢視我們與各種書寫科技之間糾結纏繞的關係,也將討論我們如何利用新科技去複製舊的做事方法,同時積極創造新式的表達型態;又是如何學習信任新科技與新穎的文件樣貌。並更進一步的,描寫當今的數位革命如何影響了讀寫活動,當前的最新科技和過往又有哪些不同。

  不論是古代的莎草紙,還是當今的筆記型電腦,種種引人入勝的書寫小史在《今昔之筆》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但凡對語言、知識或書寫有興趣的人,都必然為之深深著迷。

作者簡介 

巴倫(Dennis Baron)

  是英語暨語言學教授,任教於伊利諾大學香檳校區。

譯者簡介

陳信宏

  台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曾獲全國大專翻譯比賽文史組首獎、梁實秋文學獎及文建會文學翻譯獎等翻譯獎項,目前為專職譯者。譯有《落腳城市》、《最美的奉獻》、《機場裡的小旅行》、《海鮮的美味輓歌》、《獵捕獨角獸》等書。


目錄

序 文字的科技

第一章 書寫為據
第二章 科技恐懼症
第三章 梭羅的鉛筆
第四章 全國手寫日
第五章 在黏土上書寫
第六章 字星稱霸的時代
第七章 信任文本
第八章 在螢幕上書寫
第九章 所有人都是作家
第十章 自己的空間
第十一章 網路的黑暗面
第十二章 從鉛筆到像素

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片出處
中英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