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3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 > 美國專利法原理與判例
美國專利法原理與判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美國專利法原理與判例

作者: 劉國讚
出版社: 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 2024-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00.00
市场价格: RM106.48
本店售价: RM94.77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美國專利有效性相關之重要判例法,予以歸納、整理,作成系統性之介紹,詳細分析的判例超過百則,構成了今日美國專利法、專利審查、與有效性判斷原則的基礎理論,其中有許多內容也成為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的法規。
 
  從美國法院判例法被納入法典成為成文法的過程,可知今日美國專利法基本原理有許多來自司法實務。本書除適合專利實務界使用外,也適合做為學術界研究美國專利審查制度與實體專利要件的基礎用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國讚
 
  現 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專利研究所教授
 
  學 歷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工學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碩士
 
  經 歷
  1992年進入經濟部中央標準局(智慧財產局之前身)專利處服務,從事專利審查工作,歷任技正、專利審查官兼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副組長、組長。
 
  曾在美國、日本、德國參加專利實務進修課程並做相關研究,並曾擔任法官學院、學研機構、民間企業有關專利實務相關課程之講師。
 
  2010年8月起進入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曾擔任專利研究所所長六年,近10年發表期刊論文約30篇,完成五本專書著作,執行民間企業委託之產學計畫與國科會研究計畫約50件。
 
  專書著作
  專利侵害實務與理論
  專利權範圍之解釋與侵害
  專利法之理論與實用
  國際專利分析與布局
 
  研究興趣
  專利法制與專利法原理
  專利權範圍解析與侵權訴訟
  專利審查基準與實務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美國專利制度導論
第一節 前 言/1
第二節 聯邦法典與專利行政機關/2
第三節 聯邦法院與判例法/4
第四節 從專利申請到取得專利權/11
第五節 國際專利法公約/17
第六節 專利權的行使與領證後審查/25
第七節 專利法歷史沿革/30
第八節 現行專利法與法規適用/36
第九節 專利侵權判斷判例法/42
第十節 結 論/49

第二章 說明書揭露
第一節 前 言/53
第二節 專利說明書的歷史沿革/54
第三節 可實施性要件/57
第四節 最佳模式要件/64
第五節 請求項覆蓋範圍的可實施性/69
第六節 書面描述要件的爭議/79
第七節 確立獨立的書面描述要件/88
第八節 事實調查與表面證據/94
第九節 專利範圍廣度與可實施要件/103
第十節 評析與結論/109

第三章 申請專利範圍
第一節 前 言/113
第二節 撰寫格式與要求/114
第三節 前言與連接語/122
第四節 本文解釋原則/129
第五節 明確性/134
第六節 程度用語的明確性/140
第七節 手段功能用語/146
第八節 製造方法界定物/155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160

第四章 實用性與專利標的
第一節 前 言/163
第二節 法定標的之歷史沿革/164
第三節 實用性/170
第四節 法定標的之現代解釋/174
第五節 醫療與生物科技發明/181
第六節 電腦軟體的可專利性/190
第七節 屬抽象概念的軟體請求項/198
第八節 非抽象概念的軟體請求項/207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213

第五章 新穎性審查原則
第一節 前 言/215
第二節 先前技術/216
第三節 優惠期/220
第四節 適格的先前技術/223
第五節 新穎性比對/228
第六節 隱含先占/234
第七節 上位與下位關係/241
第八節 數值範圍的新穎性/249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258

第六章 先前技術素材
第一節 前 言/267
第二節 印刷出版物之公眾可訪問性/268
第三節 各種印刷出版物/275
第四節 脫離發明人控制的公開使用/283
第五節 實驗使用/291
第六節 出售與授權協議/296
第七節 出售前準備與秘密出售/304
第八節 AIA的概括先前技術素材/310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313

第七章 非顯而易見性
第一節 前 言/319
第二節 顯而易見性的起源/320
第三節 Graham判斷基準/324
第四節 顯而易見的調查/336
第五節 先前技術的教示/343
第六節 組合先前技術的理由/353
第七節 表面證據/362
第八節 二重考量因素的影響/368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375

第八章 審查程序與雙重專利
第一節 前 言/379
第二節 審查申復程序/380
第三節 分割案與連續案/383
第四節 審查結束之後/388
第五節 雙重專利的法源/393
第六節 上位與下位關係/398
第七節 方法與裝置的雙重專利/405
第八節 URAA之後的顯而易見型雙重專利/411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420

第九章 領證後審查
第一節 前 言/429
第二節 再發證/430
第三節 中用權/436
第四節 禁止復奪原則/448
第五節 再審查制度/459
第六節 再審查制度的檢討/466
第七節 複審制度概要/469
第八節 其他修正制度/474
第九節 評析與結論/476

第十章 雙軌專利無效制度
第一節 前 言/479
第二節 走向雙軌專利無效制度/480
第三節 IPR與PGR審理程序/486
第四節 雙軌無效運作與立案制度/495
第五節 複審不能部分立案/502
第六節 逾限立案與理由重複不立案/507
第七節 複審決定之上訴/513
第八節 我國雙軌無效制度評析/520
第九節 舉發之上訴制度之檢討/526

附錄 參考文獻/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