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管理与领导 > 從藍海,到綠海:報恩與施恩的新經營方式
從藍海,到綠海:報恩與施恩的新經營方式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從藍海,到綠海:報恩與施恩的新經營方式

作者: 中野博
出版社: 中國生產力中心
出版日期: 2012-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40.00
市场价格: RM36.51
本店售价: RM32.49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以CSR活動為前提的新經營策略稱為「綠海策略」,活動內容包括貢獻社會、保護環境和解決貧窮問題等。

  這個名稱的靈感是來自金偉燦(W. Chan Kim)和莫伯尼(Rene Mauborgne)所提出的「藍海策略」,內容主要是講述引進「藍海策略」之後,從現在到未來的經營策略。所謂的「綠海策略」,主要是在說明兩個觀點:「地球自然」、「企業成長與利益」和「人類的幸福」三難困境的解決辦法;唯有追求賣方、買方、社會和地球的「四贏」,才是今後的經營之道。

  「綠海策略」的基礎是「愛」與「奉獻的精神」,是「施恩的想法」。

  作者在2010年7月出版《環保品牌》,提倡利用環保賺錢,再將賺到的錢投資在保護大自然!所謂的環保就是「磨練心智」。因為這樣的想法,讓他決定將重點聚焦於「CSR(企業社會責任)」,同時藉由本書提出「綠海策略」這個新的概念。

  為了搭配這個概念,書中還收錄許多國內外企業實踐CSR的例子。這些例子能夠提供企業,在思考今後該如何為地球環境和未來貢獻一己之力時,做為參考。

作者簡介

中野博(Hiroshi Nakano)

  (株式會社)Eco Life 研究所董事代表、一般財團法人Green Japan 理事長。

  早稻田大學畢業。曾於「行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任教的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修習品牌實踐講座的經營管理課程。

  在進入最大的汽車零件製造商電裝公司之後,任職於汽車和住宅業界的調查公司。

  一九九二年曾參加聯合國地球環境高峰會,直接訪問包括德國總理柯爾(Helmut Kohl)在內一百個國家的元首,寫作報告和報導。在參加過京都會議(COP3)之後自行創業,成立「Eco Life」研究所,針對企業的環保與業務狀況,實際採訪全球三十九國超過一千八百家公司。曾擔任包括Eco House、Eco Reform和Eco Smart在內,超過六百家以「環保」為主軸的公司顧問。

  著有《Eco Branding》(東洋經濟新報社)、《蓋房子的教科書》(東京書籍)等二十二本作品。舉行過一千三百場演講,參與媒體演出超過四百次。


目錄

出版緣起
前言

第1章 綠海策略的時代
「綠海」策略的基礎是感謝與愛
綠海策略VS.藍海策略
綠海策略的三種形式
近江商人的「三贏」好在哪裡?
「三贏」為CSR活動的起點
何謂「社會責任」?
愛護下一代的產品製造
「綠海策略」大設計
綠海策略的「三種觀點」
實施綠海策略的三步驟
剔除可能具危險性的物質
拉近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資訊落差
認同正確交易
聰明的消費者不會再將就購買
中小企業實施綠海策略的例子

第2章 深獲感謝和認同的經營
從M E到W E的新消費者
品牌分享的使用說明
如何因應品牌分享的風險
為何需要品牌分享?
以崇高理想吸引愛用者的家具店「IKEA」
品牌分享成功的祕訣
只在細節處借用消費者的力量
品牌分享的基礎在於做「對」的事
考量環境問題是品牌分享的關鍵,以戴爾為例
在全球各地持續挑戰實施綠海策略的企業

第3章 實施綠海策略所需的CSR活動
進入CSR時代
CSR的ISO26000
社會貢獻不等於CSR
日本三一一大地震時,各企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檢視CSR意識較高的企業援助災民的情形

第4章 CSR實例
【Volvo】非病態車的宣傳手法
新車的氣味對策
三得利(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普利司通
(株式會社)津村
貝親(株式會社)
獅王(株式會社)
大和住宅工業(株式會社)
索尼(株式會社)
(株式會社)日立資訊系統
(株式會社)岡村製作所
大成建設(株式會社)
住友林業(株式會社)
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日產汽車(株式會社)
共同印刷(株式會社)
大阪瓦斯(株式會社)
鹿島建設(株式會社)
KDDI(株式會社)

結語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