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心理学 > 戰爭中的殺人心理:了解戰爭中的士兵心態,找出影響人類殺戮行為的各種力量(《論殺戮》新版)
戰爭中的殺人心理:了解戰爭中的士兵心態,找出影響人類殺戮行為的各種力量(《論殺戮》新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戰爭中的殺人心理:了解戰爭中的士兵心態,找出影響人類殺戮行為的各種力量(《論殺戮》新版)

作者: 戴夫.葛司曼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 2023-12-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3.89
本店售价: RM56.86
促销价: RM53.0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軍人比其他人更祈求和平,
因為他們要承受戰爭最深的傷痛,
身上也會留著戰爭最深的疤痕
——麥克阿瑟將軍

★第一本探討戰爭殺人行為的研究專書
★曾獲普立茲獎提名
★美國西點軍校、空軍官校、聯邦調查局與執法單位必讀書目
★美國海軍陸戰隊指揮官指定書單

  從歷代戰爭史的資料中我們發現:
  ❙遠古時代的城邦惡戰,其危險程度僅僅稍高於現代的橄欖球比賽
  ❙拿破崙戰爭與南北戰爭時期,每分鐘造成的傷亡數只有一或兩人
  ❙一次大戰期間,大多數士兵是朝著天空開槍
  ❙二次大戰期間,美軍步兵直接朝敵人射擊的比例僅15%,所有參戰國亦然

  在過去人類的戰爭中,大多數士兵面對敵人時,其實與我們想的是完全相反:他們在能夠並且應該殺敵的情況下,未能將敵人置於死地。

  •士兵拒絕殺敵的情形,為什麼幾百年來不斷出現?
  •為什麼明知拒絕殺敵會危及自己或同袍性命,卻依然選擇不開槍?
  •是否有可能,這是因為,人類擁有強烈「抗拒殺死同類」的本能?

  從對士兵的訪談中顯示出,多數人其實厭惡殺死同類,而且在近距離殺死敵人非常容易產生強大的心理創傷。人類的基因裡銘刻著抗拒殺人的傾向。
 
  •但何以韓戰期間士兵的開槍率達到了50%,到越戰時還超過了90%?
  •軍隊如何讓士兵克服了對殺人的抗拒,瞄準對象扣動扳機的機率越來越高?
  •是什麼促進殺人行為的產生?而且是更容易發生?

  本書作者為服役24年的軍人,他耙梳了相關歷史文獻,加上戰後老兵的訪談,研究戰爭中的殺戮行為,剖析戰場士兵進行殺人行為的心理過程、有哪些因素影響作戰士兵殺敵、現代軍事訓練如何提高效率,以及士兵殺人所付出的代價。

  本書最終目的是找出影響殺人行為的各種力量,探尋戰爭形成的機制與人類殺人的原因,並進一步了解人類的心理安全栓是怎麼被拿掉、在哪裡可以找到、以及放回去的方法。

共同推薦

  Cheap╱百萬歷史YouTuber
  SuperY超級歪╱YouTuber
  王立第二戰研所
  邱世卿╱作家、軍事評論員
  臥斧╱文字工作者
  施孝瑋╱軍情與航空網站主編、孝瑋談軍事節目主講人
  馬西屏╱前康寧大學副校長
  陳方隅╱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
  馮世寬╱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黃益中╱公民教師、海陸預官
  溫約瑟╱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兼任研究員
  說真話的徐某人╱Youtuber
  謝宇程╱《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作者
  (按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好評推薦

  來自中國的威脅愈來愈高,戰爭離我們似乎愈來愈近,因此我們必須要了解戰場上的殺戮是怎麼回事。――菜市場政治學共同編輯、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

  本書剖析現代戰爭下一個「人」如何轉變為一部「殺人機器」的過程。為了和平我們必須研究戰爭,因此我推薦本書給所有愛好和平的讀者。――作家、軍事評論員╱邱世卿

  戰爭的代價,不僅是財產毀滅、肉體傷亡,更包括所有參戰者內心的重大創傷 ―無論勝敗。對於身在戰爭風險下的台灣社會,本書極具價值,能幫助我們對「備戰」的內涵有更全面的理解與思索。――《我們如何守住台灣》作者╱謝宇程

  是戰爭造成殺戮,還是人們因嗜殺而走向戰爭?解構殺戮的本源,才能理解戰爭與和平。――Youtuber╱說真話的徐某人

  人類歷史在戰爭中推進,戰爭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但其也是最大的惡。本書以戰爭殺戮的本質出發,並剖析背後的起因與人性,值得一讀。――台灣戰略模擬學會兼任研究員╱溫約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戴夫・葛司曼(Dave Grossman)


  畢業於美國陸軍第18傘兵軍士官班和英國陸軍參謀學院,大學主修歷史,以特優成績畢業,研究所主修心理學,後任西點軍校心理學教授;1998年退役後,在阿肯色州立大學任軍事科學教授和系主任。

  葛司曼曾是陸軍遊騎兵、傘兵,在美軍第82空降師擔任士官、第9師排長、參謀軍官、第7步兵師連長。除了教學、寫作,他並受邀至世界各地的軍警組織,訓練學員了解何謂戰鬥的本質。

  他也擔任過多樁震驚全美的校園槍擊案審判中的專家證人和顧問,其研究觀點亦獲得美國總統國情咨文引用。現為殺戮學研究組織(Killology Research Group)負責人。

譯者簡介

霍大


  年逾五十的文字個體戶。翻譯專長是國際現勢、外交與軍事事務,以及歷史。覺得最難翻的書是食譜。
 


目錄

修訂版序
作者序

第一部 殺人與抗拒殺人的本能
第1章 戰鬥或逃跑,虛張聲勢或臣服
第2章 歷史上的不開槍士兵
第3章 張三、李四不開槍?
第4章 殺戮的本質與來源

第二部 殺人與作戰創傷:殺人在戰場精神創傷中扮演的角色
第5章 戰場精神創傷的本質
第6章 恐懼統治
第7章 疲憊的重量
第8章 內疚與恐怖的泥淖
第9章 仇恨的風
第10章 毅力的井
第11章 殺人的重擔
第12章 盲人與大象

第三部 殺人與身體距離:遠遠地看,你完全不像是朋友
第13章 距離:死亡的性質區別
第14章 最大距離與長距離殺人:從不需要懺悔或遺憾
第15章 中距離與手榴彈距離殺人:「不可能確認就是你殺的」
第16章 近距離殺人:「我知道這回該我,對,就是我,殺他了。」
第17章 有刃武器距離的殺人:「親密的殘暴」
第18章 徒手作戰距離的殺人
第19章 性距離的殺人:「原始的攻擊、釋放,與達到解脫的高潮」

第四部 殺人的解析:全面關照
第20章 權威的要求:米爾格蘭與軍隊
第21章 群體寬恕:「殺人的不是個體,而是群體。」
第22章 情感距離:「對我來說,他們連動物都不如。」
第23章 受害者的本質:相關性與獲益
第24章 殺人者的攻擊天性:復仇、制約與喜歡殺人
第25章 全面關照:死亡的數學

第五部 殺人與暴行:「這兒沒有榮譽、不講道德」
第26章 暴行光譜全景
第27章 暴行的黑暗力量
第28章 誘人入彀的暴行
第29章 暴行實例解析
第30章 最殘酷的陷阱:咎由自取

第六部 殺人的情緒反應
第31章 殺人是什麼感覺?
第32章 殺人反應實例

第七部 越戰的殺人:我們最子弟兵做了什麼?
第33章 越戰時的減敏感與制約:克服對殺人的抗拒
第34章 殺人的合理化及其在越戰失敗的原因
第35章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與越戰殺人的代價
第36章 人類承受的極限與越戰的教訓

第八部 美國的殺人:我們對孩子做了什麼?
第37章 暴力病毒
第38章 電影中的減敏感與帕伏洛夫狗
第39章 史金納的老鼠與電玩場的操作型制約
第40章 社會學習與媒體呈現的榜樣
第41章 再造美國的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