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3,44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歷史 > 關公崇拜溯源:從手持偃月刀到身騎赤兔馬,那些你以為的關羽形象居然都是假的?
關公崇拜溯源:從手持偃月刀到身騎赤兔馬,那些你以為的關羽形象居然都是假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關公崇拜溯源:從手持偃月刀到身騎赤兔馬,那些你以為的關羽形象居然都是假的?

作者: 胡小偉
出版社: 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 2023-08-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8.67
本店售价: RM43.32
促销价: RM42.83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鳳目蠶眉裹綠絳,縱身赤兔顯英豪。
忠肝豹膽雄天下,哪個能逃偃月刀?
 
自說唱平話至雜劇戲曲,
從滿漢貴冑到蒙藏邊民。
 
時至今日,關老爺的魅力依舊無人能及!
 
  ▼關公深入人心的形象是如何演變而來?
  「臥蠶眉,丹鳳眼,五綹長髯;青龍刀,赤兔馬,周倉關平。」這是後世人們熟知的關公形象。一般人會認為這形象是《三國演義》的描述所確立的,其實不然。
 
  以關羽的代表武器「青龍偃月刀」為例。事實上,史實並未載明關羽使用的武器究竟為何。一般而言,史學家普遍認為關羽使用的兵器當屬寶劍,而寶劍在傳統道教文化中,亦有「降妖伏魔」之功用。
 
  到了宋代,長柄大刀在戰場上的廣泛使用,逐步滲入關羽的「戰神傳說」。後人漸漸在「關羽使刀」一事上取得共識。更甚者,《水滸傳》「大刀關勝」一角在姓氏、兵器和義勇等方面類似關羽,也被認為是民間關羽崇拜的一環。
 
  ▼關公信仰何以萬人崇敬,跨越民族藩籬?
  從各種史料來看,宋代以後的關廟都呈現出道家主祀,或者儒道合流,共同敬奉的現象。宋朝覆亡後,蒙古人雖敬奉佛教,但成吉思汗為安撫民心,希望得到黎民認同,故將佛教中對毘沙門天王的戰神信仰與漢人的關公信仰相結合,並且宣揚關羽孝親、重義、守信等道德。除了是統治者為自身權力背書的一環,更是教化人心、遏止民亂的手段之一。
 
  另一方面,清太祖努爾哈赤崇奉關羽,有一說為他年少時熟讀漢人典籍,尤愛《三國演義》,且對關羽十分傾慕。待到他征戰四方時,甚至夢見仙人指點,關羽託夢。滿人入主中原後,清太祖感念關羽助戰有功,大興關廟。
 
  ▼關公信徒眾多,甚至「黑白兩道拜關公」?
  宋代以後,關羽已然得到國家敕封。據學者所考,部分關廟碑記言其神威,「上可以佑國家,遠可以鎮邊疆,邇可以保鄉閭」,因此自然也被看作「軍神」、「治安之神」。
 
  而關羽義薄雲天、兩肋插刀的形象,同樣也為「地下社會」所接受。這些為義而聚的民間團體,有的是為了反抗暴政,有的是為了保衛鄉里;為凝聚彼此,因而崇奉「義字當先」的關羽。時至今日,關公信仰亦在地下社會中廣泛流播。
 
本書特色
 
  本書以研究關羽生平及後世對其信仰崇拜一事,進行溯源、分析與探討。作者胡小偉以文化研究者的獨到眼光,小心辨析史實,大膽推論著述。書中詳細探究了關羽的形象變化,及其信仰如何跨越種族、階級、行業的藩籬,達到今日萬人崇奉的地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胡小偉(1945-2014)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員、文化學者、中國文聯民間文藝家協會關公文化專業委員會主任。致力研究小說史、中國文化史以及中國傳統與現代化關係研究,涉獵廣泛。在海內外文學術刊物發表出版論著近400萬字。多年來與多家媒體歷史文化類節目合作,擔任企劃、撰稿、嘉賓、特邀主持人。著有《民間信仰與社會生活》、《說紅樓》、《中國酒文化:典藏版》等書。


目錄

一個特立獨行的人(代序)—懷念胡小偉先生

自序

第一章 關公形象的確立
關公形象
「黃金組合」
通俗文藝傳播
從「平話」到「演義」
民間增益事蹟
「漢人格薩爾王」
「花關索」與蒙古時代隨軍演唱
《花關索》與《格薩爾傳》

第二章 跨越民族 共同虔敬金人敬奉
蒙人尊拜
藏族信仰
滿人呼為「關瑪法」
藏傳佛教中的關公信仰
其他民族崇奉

第三章 漢民族的自覺與關羽崇拜
民族自覺
漢民族形成時間之謎
遼金西夏的「一國兩制」
「漢人」的制度強化
「壽亭侯」印綬失「漢」之謎
國族國家(nation-state)

第四章 關公信仰的普及
明代社會的兩次轉型
軍隊神
治安(警察)神
農業神
鄉里神

附錄 關公信仰形成發展簡明年表

再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