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上一张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下一张
prev next

東亞儒家仁學史論

作者: 黃俊傑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17-02-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40.00
市场价格: RM82.15
本店售价: RM73.11
促销价: RM72.2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東亞儒學的核心理念在於「仁」學,是兩千多年來東亞知識分子魂繫夢牽、不可逃避的精神與實踐課題。

  本書從東亞視野,論述儒家「仁」學的涵義,以及中、日、韓三國對於儒家「仁」學的解釋與發展。全書共計十一章,分作四部,第一部「理論基礎」,主要闡釋東亞儒學研究方法論問題、東亞儒者在「去脈絡化」和「再脈絡化」辯證互動中,對「仁」學的新詮釋;第二部「儒家『仁』學的起點與內涵」,從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出發,探討東亞儒家「仁」學思想的主要內涵;第三部「仁政理論及其實踐問題」,是從政治實踐的角度,將「仁政」、「王道」、「革命」等問題置於中國、日本、朝鮮的儒學思想進行詳細考察;最後「結論」,是以東亞儒學四個人文精神:身心一如、自他圓融、天人合一、古今交融,總結前三部之論述內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現任臺灣大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近年獲得學術榮譽:教育部國家講座(2013)、教育部學術獎(2011)、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教育終身貢獻榮譽獎」(2011)、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0)。著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韓譯本2011由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出版,日譯本2014由ぺりかん社出版)、《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國.日本.台灣を中心として》(藤井倫明等譯)(東京:岩波書店,2013)、《東亞儒家人文精神》(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思想史視野中的東亞》(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6)、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4)、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Göttingen and Taipei: V&R Unipres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等書。

  個人首頁:huang.cc.ntu.edu.tw
 


目錄

圖版
自序

【第一部】理論基礎
第一章 導論
一、本書主題及其理論基礎
二、「從東亞出發思考」的必要性及其方法
三、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一):「去脈絡化」現象
四、東亞思想交流中的「脈絡性轉換」(二):「再脈絡化」現象
五、「脈絡性轉換」研究的方法論問題
六、結論

第二章 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及其方法論問題
一、引言
二、什麼是「東亞儒學」?
三、「東亞儒學」研究何以必要?
四、如何研究「東亞儒學」?
五、儒學能否超越東亞的疆界?
六、結論

【第二部】儒家「仁」學的起點與內涵
第三章 東亞儒家「仁」學的起點: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
一、引言
二、東亞儒家思想中的「自我」概念:「己」
三、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一):「修」
四、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二):「化」
五、修身理論的核心概念(三):「養」
六、結論

第四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一):孔子「克己復禮為仁」說與東亞儒者的詮釋
一、引言
二、中國儒家思想史中「仁」學的演進及其分類
三、「克己復禮為仁」說新詮:「仁」「禮」關係重探
四、東亞儒者對「克己復禮為仁」說的詮釋
五、結論

第五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二):佛門人士的新詮
一、引言
二、東亞儒佛論諍與會通的思想史考察
三、佛門人士對「仁」學的詮釋
四、結論

第六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三):朱子〈仁說〉及其在德川日本的迴響
一、引言
二、朱子〈仁說〉的義理內涵及其與二程之關係
三、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一):對朱子形上學的解構
四、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迴響(二):社會政治脈絡中的重構
五、結論

第七章 東亞儒家「仁」學之內涵(四):朝鮮儒者對朱子〈仁說〉的回應
一、引言
二、金樂行對「以愛之理而名仁」的解釋
三、楊應秀與李象靖對「以『心有知覺』釋仁」的解釋
四、尹舜舉對「公是仁之理」的解釋
五、結論

【第三部】仁政理論及其實踐問題
第八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論述及其理論問題
一、引言
二、先秦儒家「仁政」論述的提出
三、儒家「仁政」論述的展開:日本與朝鮮
四、東亞儒家「仁政」論述的理論問題
五、結論

第九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一):東亞儒者的管仲論及其相關問題
一、引言
二、東亞儒學視域中的管仲論
三、日本與朝鮮儒者的管仲論中「仁」之涵義
四、日本儒者管仲論中的「王道」與「霸道」:道德與功利孰先?
五、結論

第十章 東亞儒家政治思想中的「仁政」之實踐(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說的辯論
一、引言
二、東亞儒者對「湯武革命」的解釋
三、東亞儒者湯武論中的倫理學問題
四、結論

【第四部】結論
第十一章 結論

誌謝
引用書目
人名索引
名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