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2,68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个人成长 > 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挖掘底層自我,從內心探尋人生的答案
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挖掘底層自我,從內心探尋人生的答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突破框架,你的內在無限大:挖掘底層自我,從內心探尋人生的答案

作者: 張沛超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22-12-2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60.00
市场价格: RM54.76
本店售价: RM48.74
促销价: RM48.1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在「做自己」之前,先搞懂「我是誰」。

  成長,不是長成大人,而是認識自己。
  當一個人開始「認識自己」,他才有機會「成為自己」。

  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你想過怎樣的人生?

  我們過去的經歷、被情緒加工過的記憶、環境的影響、防禦機制等,構成了我們龐大且複雜的內心世界,會隨時影響我們的選擇。因此,對內在的認知程度越深,越可以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人生,就是一個人的戰鬥,別人幫不了你,我們只能往內求。而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了不起的自己,當你勇敢探索,就會遇見它。一旦擁有獨特和無限大的內在,就能擁有完整而豐富的人生,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這是一本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以全新和超越的視角,從人際關係、防禦機制、情緒困擾、自我價值等諸多面向,引導我們看清內心深處的真實模樣,並為自身注入強大的內在力量,活出獨一無二的存在,成為自己的「知己」。

  讓內在無限大的五個關鍵字
  從容:摘下人際面具,突破關係束縛。
  你與他人相處是充電型或是耗電型的關係?為了獲得認可,你花費多少精力在維護面子上?別讓與人的互動,形成更討厭的自己。

  自然:卸下防禦機制,看清內心世界。
  高級的防禦機制能增加情緒韌性,低級的防禦機制則會讓我們自欺欺人。藉由瞭解這些心理防禦機制,能看清自己與人相處時的樣子。

  自在:瞭解困擾我們的情緒,學會轉化情緒。
  隱藏在煩惱下的是恐懼,憤怒是為了掩飾脆弱,指責的背後是絕望,擁抱孤獨與自己更親密。當我們讀懂自己的情緒,心情將不會再輕易被他人左右。

  自由:撕除身分標籤,找到自我的真正價值。
  為人生做減法,拋棄不適合自己的規範,撕除不適合自己的標籤,擺脫慣性思維,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

  新生:走入內心深處,勇敢面對真我,重新設計人生程式。   
  反思自身的信念與原則,有多少是被植入的價值觀,又有多少是自己獨立的思考。然後問自己最想要什麼、該怎麼做,就能離真實的自己更近一步。        

真心推薦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IMV品牌執行長 馬克凡、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蔡宇哲

  我與張沛超其實只有過幾次短暫的會面,但他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
  原因之一是他的思想深度、廣度超出他的實際年齡一大截,聰明過人。
  原因之二是他的文化修養極好,好像其(外)祖父系名中醫,所以他對中醫理論也頗有瞭解。但他真正的興趣卻是西方的精神動力學。
  原因之三是,他小我約一輪的年齡,但和老師輩的人打交道時卻談吐自若,十分從容。
  凡此種種,皆反映了他的自信。希望他在學術生涯中能有所成就,與廣大心理學愛好者的互動中也有所收穫。——趙旭東 醫學博士,同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

  《道德經》中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故人貴有自知之明,認識自己,做自己的知己,便是張沛超要分享給大家的心理學知識。——申荷永  心理學博士,澳門城市大學教授, 復旦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人類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識已經相當豐富,而對於自己內心世界的了解卻還相當貧乏。可能我們在外面兜轉許久,還是不得不常回來敲敲自己心靈小屋的門戶。
  西方的先哲曾說:「認識你自己。」東方的先哲也說過:「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現在張沛超說:「做自己的知己。」認識自我,的確是件重要的事。——鐘年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理事,湖北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

  張沛超是心理諮商界的「小超人」, 他為人風趣、談吐幽默,知識廣博,思考深入,能將同業界各流派的觀點融會貫通。本書內容精彩豐富,值得一讀。——朱建軍  臨床心理學博士,北京林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

  讀張沛超的書,相當於讀一本關於自己的「說明書」。——曾奇峰  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武漢中德心理醫院創始人

  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希望自己能愛別人或別人愛自己都不過是自欺欺人。
  仁者愛人。仁,二人也,是指自己與自己在一起,而達到一種自我和諧。
  但愛自己很難,比如,我們總是對自己感到不滿意;又或是我們只顧著承擔責任,卻忽略自己的感受。
  讓我們跟著這本書,先和自己待在一起,對自己有耐心點,好好了解自己,也好好愛自己。——吳和鳴   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湖北省心理學會理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沛超


  武漢大學心理學碩士、哲學博士,資深心理諮詢師、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療師,武漢大學現代心理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學會臨床註冊系統督導師,被譽為「中國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

  在《心理學前沿》、《國際應用精神分析雜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中國公共衛生》、《武漢大學學報》等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著有暢銷書《過好一個你說了不算的人生》。


目錄

作者序  向內,遇見無窮大的你
 
第一章  從容:突破關係束縛,摘下人際面具
1.你以為的你,是真正的自己嗎?
2.從他人身上勾勒出自己的輪廓
3.充電型VS.耗電型的人際關係
4.為什麼我們難以離開某些關係?
5.戴上面具,不代表不能做真實的自己
6.耗費精力的面子保衛戰
7.三種人際關係類型,瞭解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8.審視界限:你在哪裡,什麼是你
 
第二章  自然:卸下防禦偽裝,才能看到內心世界的投射
1.心理防禦能保護自己,也可能阻礙自己
2.舒適圈悖論:不能太舒服,也不要太安逸
3.三種心理防禦機制:戰鬥、逃跑與僵住
4.你看到的世界,是你內心的投射
5.敏感族群的高防禦機制
6.不要自責「為什麼拖延」,而要問「自己在逃避什麼」
7.自我封閉是心理的防禦機制
8.只要夠理智,就能解決情緒問題?
 
第三章  自在:擺脫情緒困擾,讓情緒自由,自己自在
1.每種情緒都是你!正面接納,瞭解完整的自己
2.隱藏在煩惱下的恐懼和焦慮
3.憤怒是為了掩飾脆弱
4.指責的背後是絕望
5.悲傷的力量
6.解讀情緒語言,瞭解內心需求
7.不被情緒綁架的情緒轉化法
8.擁抱孤獨,才能與自己親密
 
第四章  自由:為人生做減法,撕掉不適合自己的標籤
1.「我是誰?」——拿掉標籤後,你還剩下什麼
2.雖然會有雜念,但沒關係
3.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4.告訴自己:「那又怎樣!」
5.你被「思想病毒」感染了嗎?
6.你的想法不是你的想法
7.人生新三觀:找到你的價值、信念和意義
8.重新程式設計自己的人生
 
第五章  新生:勇敢面對真我,成就更強大的自己
1.鬆綁來自原生家庭的束縛
2.探索內心的無人區
3.心靈的超越--從對立、轉化到改變
4.面對當下的勇氣
5.找回完整的自己——自我整合
6.克服對未知的恐懼
7.人生,就是一段不斷告別過去的旅程
8.你值得美好而繁盛的人生
 
結語  先「知己」而後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