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两性与家庭关系 > 親密修復:修補關係前先與童年和解,心理師教你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走向幸福
親密修復:修補關係前先與童年和解,心理師教你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走向幸福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親密修復:修補關係前先與童年和解,心理師教你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走向幸福

作者: 姚彥宇
出版社: 好的文化
出版日期: 2022-12-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24
本店售价: RM47.38
促销价: RM44.19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每個親密無能的大人,都曾是受傷的孩子
你如何再一次陪自己長大?

  # 你不敢放心愛,也無法好好被愛嗎?
  ●    為什麼他沒辦法給我安全感?
  ●    為什麼他沒有把我放在第一位?
  ●    為什麼我總覺得配不上他?
  ●    為什麼我老是愛上渣男(女)?
  ●    為什麼我們永遠為小事吵不停?……

  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很挫折,
  就表示你是「親密無能」的大人,
  而你的這些情感障礙,都是從「童年」經歷學來的。

  # 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是以早年親子關係為藍本
  家是我們來到這世界第一個成長的環境,而早年養育者(通常是媽媽)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你在情感中的情緒反應,都是複製於與其的互動經驗。舉例來說:

  ▶    你的不安,就是沒有意識到已有改變當下的能力
  你在潛意識裡把「表達需求」和「被拋棄」畫上等號,就是因為在童年時過於壓抑。你會努力迴避衝突,一心等待對方主動靠近,或表明結束關係。

  ▶    你的自戀,就是習慣在現實中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從小被過度溺愛(極少受挫)或過度漠視(過度受挫),都會讓你在成年後保持原始自戀,甚至無法承認自己的錯誤,誤以為此舉就是完全否定自己。

  ▶    你的自卑,就是忽略自己感受的自我攻擊
  如果你的童年是嚴苛、充滿懲罰和敵意的,成年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自我矮化,力求百分之百迎合對方,而這麼做也會讓對方感受到強烈的道德壓迫感。

  ▶    你的遇人不淑魔咒,就是陷入了強迫性重複循環
  若年幼時體驗過家暴,會讓你在潛意識裡,認為愛的原型就是恐懼、焦慮,於是在建立新的親密關係時,便會希望能成功改造糟糕的父(母)親,以實現兒時的隱密心願。

  ▶    你的好鬥,就是源於無法自我認同
  若生長在重男輕女(或相反)的家庭,相對弱勢的那人會希望在情感中獲得主導地位,一旦另一半不願遷就,他就會爭到底以保護自己的自我認同。
  ……

  # 所以,一切都是父母的錯?
  人在年幼時的自我功能尚不完備,因此會將養育者的回饋內化,以發展自己的人格結構(本我+自我+超我)。然而,若想將所有責任都歸咎於父母,大可不必!這是因為:

  ▶    開始會思考「我是誰」,就代表自我功能升級
  佛洛依德將人格成長分為5階段,到了「性器期」時,儘管孩子會將養育者的回饋內化,但不會照單全收,而是自行篩選、加工並整合進自我功能。

  ▶    與「內在」養育者和解,就是與原生家庭分化
  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中,原生家庭影響了一個人的起始層級,但不會決定一個人的如何建構自我。本書教你用3步驟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內在,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 就算童年會傷人,我們仍能擁有美好的人生
  了解過去不是為了在昔日的痛苦中掙扎,而是為了「改變當下」。親密關係不如意的根源是來自童年,但別忘了,我們亦擁有自我修復、療癒的能力。儘管並非所有人都能在愛裡成長,但不代表我們無法創造美好的人生。

  ▶    接納現狀,就是唯一解答
  若想進一步改變原生家庭影響我們的認知、行為和情感,首先得學會「接納現狀」。不妨換位思考,回到父母過去養育你的時光,客觀考量當時的環境和條件,你會怎麼教養孩童時期的自己。

  ▶    善用「情緒按鈕紀錄表」,達到「系統減敏」作用
  先將情緒事件分級,客觀記錄事件,就能識別自己的情緒按鈕,再透過放鬆訓練和想像訓練,避免陷入被情緒操控的境界。這也是不斷打破舒適區,開啟自我審視的過程。

本書特色

  ●    不談深奧理論,而是以經典心理學理論,引導讀者找到真實自我。
  ●    以8種常見的親密關係問題切入,探討原生家庭對人格養成的影響。
  ●    內容淺顯易懂,建議具體實用,幫助讀者走出自己的幸福人生。

專業推薦

  SKimmy你的網路閨蜜│兩性YouTuber & 作家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魏瑋智(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姚彥宇


  法學、心理學專長雙學士、心理諮商師。從事情感諮詢行業多年,輔導累積個案超過1000例。擅長運用理性情緒療法、精神分析引導來訪者自我剖析,輔助其成長為人格更完善的獨立個體。


目錄

前言/找到自我,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第1章 不安、生氣,都是「情緒按鈕」所引爆的
案例1 為什麼我就是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
正確表達需求,是需要經過練習的
這樣做,就能掙脫拴著大象的細繩
3步驟,拆除內心的情緒按鈕

第2章 「嚴於律人,寬以待己」,就是病理性自戀
案例2 為什麼他沒有把我放在第一位?
病理性自戀者,眼裡只有自己
想教會別人愛自己,先得學會承受挫敗
承認錯誤,不代表否定自己
4角度,幫助自己審視自我

第3章 停止自我攻擊,別讓自卑情結纏身
案例3 為什麼我總覺得配不上他?
是不是我不夠好?
超出承受範圍的敵意,會使人過度壓抑
過度付出,只會讓雙方陷入失衡
3方式,合理釋放攻擊性

第4章 控制欲太強的人,往往缺乏真正的自我  
案例4 為什麼他不能為了我放棄一切?
關係再好,都別模糊了心理邊界
兒時親子關係,是成年後親密關係的範本
為什麼說媽媽是影響孩子最深的人?
這樣做,重新成為自己人生的主角
環境,決定一個人能接受的心理距離

第5章 老是遇人不淑,就是陷入了「強迫性重複」
案例5 為什麼我每次都愛上「渣男」?  
2原因,使得你一再重複創傷體驗
叛逆不代表獨立,反而是變相的過度依賴
5階段,決定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如何打破「傷痛總是代代相傳」的魔咒?
接納現實,就是唯一的解決之道

第6章 性別不認同,是引發親密關係破裂的隱憂
案例6 為什麼我們經常為小事吵個不停?
我們對性別的認同,來自對父母的認同
無法自我認同,問題可能出在重男輕女的思維
「潛意識衝突」,才是起爭執的真正原因
如何在感情中重建合作關係?

第7章 不成熟的心理防衛機制,只會加深彼此衝突
案例7 為什麼給了建議又不聽,只會對我發脾氣?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是有道理的
親子關係,容易複製傳承至下一代
防衛機制究竟在防衛什麼?
什麼是成熟的防衛機制?

第8章 觀念不合,真的是分手最主要的問題嗎?
案例8 為什麼我明明是為他好,他卻聽不進去?
不是理解了,就能做出改變
需求層次不同,在意的事就不同
觀念無對錯優劣,不可能與他人完全合拍
3步驟,有效與「內在」養育者和解

後記/瞭解過去是為了改變當下,獲得更高層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