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84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医学/医疗史 > 外科大歷史:手術、西方醫學教育、以及醫療照護制度的演進
外科大歷史:手術、西方醫學教育、以及醫療照護制度的演進
上一张
外科大歷史:手術、西方醫學教育、以及醫療照護制度的演進
下一张
prev next

外科大歷史:手術、西方醫學教育、以及醫療照護制度的演進

作者: 惕爾尼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3-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1
本店售价: RM64.9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一位外科醫師要花十五年才能成熟:
五年學習開刀,五年學習什麼時候開最好,
還要再五年的磨練,才知道何時不要開。
 
  《外科大歷史》講述了現代外科的發展故事,
  並描述各種醫學創新,包括:麻醉問世、感染的預防、
  抗生素、胰島素和現代藥物的發展運用,
  以及現代醫學教育與各種手術方法的改革,
  外科醫師的能力因而提升到前人無可想像的地步。
 
  「所有成功的外科醫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
  也就是在開刀房中充滿自信的站在病人旁邊。
  病人全心全意相信你能救他,而且已接受麻醉。
  你用穩定的手在無菌的皮膚上劃下切口,
  接著打開病人的體腔,執行手術。
  有時,你要是不開,病人就沒有存活的希望。
  你得時時提醒自己,你正在用刀侵入病人身體,
  而病人跟你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情感也有靈的人,
  絕非標本或只是一個病例。」
  ——第十章〈一位外科醫師的養成:今昔之比〉

好評推薦

  惕爾尼醫師獨具慧眼,能挖掘出有趣的細節,
  看穿一般人無法預期的連結。他更是說故事的高手。
  外科百年來的演進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教人不忍釋卷。
  —— 葛文德,《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凝視死亡》等書的作者
 
  《外科大歷史》細數外科醫學從古至今的發展史。
  書中描述的各種手術場景栩栩如生,讓人神往(或許有人會看得膽顫心驚),
  但只要對自身皮囊有點興趣的人,絕對難以釋手。
  —— 潘震澤,曾任陽明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從不講究衛生的理髮師、到手術機器人,作者上窮碧落下黃泉,
  追尋外科醫學不斷演化的軌跡,描述外科專業的養成,
  包括立下各項里程碑的先驅、最新的醫學科技,以及這個專業的未來……
  不管一般讀者或醫學專業人士,應該都會深受吸引。
  —— 麥克威爾(Dick Maxwell),《圖書館期刊》
 
  惕爾尼醫師鉅細靡遺的講述醫學的演進、
  心臟外科手術、器官移植手術與人工心肺機的發展。
  書中有不少真實手術的例子,包括作者自己的手術經驗……
  他也為現代醫療費用不斷高漲、就醫機會的不平等,提出針砭。
  關心醫療保險改革的人士,都該重視他的建言。
  ——拜能(William Bynum),《華爾街日報》
 
  著名的美國外科醫師惕爾尼,在這本書中歷數外科生涯難忘的經歷,
  交織外科的發展史──從古代酷刑式的手術到今日精細的無痛微創手術,
  並以引人入勝的寫法描述麻醉、藥物發展、無菌技術、醫療保險改革、
  戰時與太平時期的手術、臉部移植等層面。
  ——《自然》期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惕爾尼 Nicholas L. Tilney


  波士頓布里根婦女醫院榮譽外科醫師、哈佛大學醫學院莫爾講座教授。

  惕爾尼在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獲得學位後,來到布里根醫院接受外科主任莫爾(Francis D. Moore)的訓練,1973年成為布里根醫院的一般外科醫師和血管外科醫師,之後擔任布里根醫院器官移植研究中心主任(領導該中心二十年,長期參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移植生物學研究計畫)、哈佛大學醫學院外科研究實驗室主任。

  惕爾尼醫師畢生共發表550篇科學論文,曾獲頒美國器官移植外科醫師學會羅氏先鋒獎、美國器官移植醫師學會羅氏傑出成就獎,受譽為腎臟移植先驅。他曾擔任美國器官移植學會會長、新英格蘭器官銀行總裁,也是《器官移植評論》期刊的共同創辦人與主編。著有三本書醫學史書:《器官移植史》(Transplant: From Myth to Reality)、《布里根醫院外科史》(A Perfectly Striking Departure: Surgeons and Surgery at the Peter Bent Brigham Hospital, 1912 - 1980)及《外科大歷史》。

  惕爾尼醫師於2013年3月13日去世。

審訂者簡介

潘震澤


  國立台灣大學動物系學士及碩士,美國韋恩州立大學生理學博士,先後於洛克斐勒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及密西根大學研究。曾任國立陽明 大學生理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韋恩州立大學及奧克蘭大學客座與兼任教授,目前旅居美國密西根州,專職寫作與翻譯,並擔任《科學人》編譯委員。已出版著作有 《科學讀書人》、《生活無處不科學》及《為什麼腸胃不會把自己給消化了?》三本,譯著有《人體生理學》、《潘朵拉的種子》、《鳥的命運就是人的命運》等二 十餘本。

譯者簡介

廖月娟


  1966年生,。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譯作包括《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凝視死亡》、《醫療抉擇》、《賈伯斯傳》、《成為賈伯斯》、《文明的代價》、《告別之前》、《狼廳》、《雅各的千秋之年》、《我的焦慮歲月》等數十冊。


目錄

合作出版總序  樹立典範  黃達夫
導讀      血淚斑斑的一頁醫學史  潘震澤
前言      五波醫學革命
第一章    三個手術場景
第二章    教學醫院
第三章    一種專業的演化
第四章    進兩步,退一步
第五章    戰爭與和平
第六章    外科研究的應許
第七章    心臟手術
第八章    人工心臟
第九章    器官移植
第十章    一位外科醫師的養成:今昔之比
第十一章  新血、新境界與新難題
第十二章  艱巨的挑戰
誌謝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