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15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科普丛书 >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
上一张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
下一张
prev next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

作者: 科學月刊
出版社: 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2-0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00.00
市场价格: RM30.43
本店售价: RM27.08
促销价: RM26.78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最前沿的科學與最卓越的心靈
掌握近十年諾貝爾物理獎的演變趨勢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您認識幾位?「江山代有才人出」,將出於何處?
  人類是要側重探究基礎研究,還是以實用文明為導向?

  每年十月諾貝爾獎頒布之後,都不免在媒體和學界引來話題,話題從獲獎人的國家和背景,學術經歷和奮鬥歷程,到得獎感言和頒獎花絮,諾貝爾獎誠然是全球科學界每年最大的盛事,因為它代表了科學成就的巔峰,也展現了科學發展的最新趨勢。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集結科學月刊每年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公布時,邀請國內該領域的專家,針對該年各個得主的生平事蹟和得獎領域做深入分析,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和說明,讓讀者瞭解最前沿的科學研究現況。從學術發展的潮流到學術傳統的傳承,前瞻性地引導讀者思考科學的前景。

  那麼諾貝爾物理獎的演變趨勢是什麼呢?過去十年裡,有2006年及2011年兩個純天文宇宙學的獎、有2008年及2013年兩個純粒子物理的獎、還有2015年的粒子與天文交界的獎。2007年的巨磁阻與2010年的石墨烯算是凝態物理,2012年的量子操控導向將來的量子計算,而2009年的光纖(高焜)與CCD、2014年的藍光LED,則屬於改變人類物質文明的應用科技與材料。若再回溯2005年從場論與雷射等不同角度所闡揚的「光同調性」,則介於粒子、光學與量子之間。如此可見過去十年的「四到五年循環」。想深入瞭解這是怎麼一回事,本書正可滿足你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撰稿的台灣科學家當中,有許多和得獎大師有師承關係,讓我們一窺得獎者或特立獨行的研究風格,或平易近人的為人處事一面,更神遊於他們治學的風範和精神,諾貝爾獎,得之不易,但有跡可循。

專家推薦

  侯維恕(台灣大物理系講座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Science Monthly)是台灣本土科普領域的代表性刊物,代表好幾個世代的台灣科學家和理工知識分子回饋社會的心意,所形成的科學沙龍風貌以及在中學科學教育和科學政策上所造成的影響,都是《科學月刊》在台灣科學社群發展以及文化影響方面的具體表徵。作為國內科普推廣的重要刊物,介紹每年的諾貝爾獎內容是不可少的任務與目標。《科學月刊》距上次將介紹諾貝爾獎文章集結成冊,已過十年,這次與八旗文化合作,十年磨一劍,刊出合集,也望在科學知識的傳遞和累積上,有所貢獻,不僅如此,《科學月刊》還會持續介紹每一年的諾貝爾獎成果,為下一個十年一書而努力。


目錄

序  言  諾貝爾獎的意義:人類知識的分享和傳遞
導  讀  諾貝爾物理獎的演變


2005  Roy J. Glauber, Theodor W. Hänsch & John L. Hall
      光同調性更上層樓
2006  John C. Mather & George F. Smoot
      微弱的宇宙輻射化石
2007  Albert Fert & Peter Grünberg
      當雙電流模型碰上磁交互作用
2008  Makoto Kobayashi, Toshihide Maskawa & Yoichiro Nambu
      從B介子工廠道大強子對撞機─微觀世界的對稱性破壞
2009  Charles K. Kao, Willard S. Boyle & George E. Smith
      光的魔術師─奠定現代網路生活的發明
2010  Andre Geim & Konstantin Novoselov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製備石墨超級薄片
2011  Saul Perlmutter, Brian P. Schmidt & Adam G. Riess
      從「星」看世界─加速膨脹的宇宙
2012  Serge Haroche & David J. Wineland
      操控離子及光子─開啟量子技術的新紀元
2013  François Englert & Peter Higgs
      把光子變重了─基本粒子的質量起源
2014  Isamu Akasaki, Hiroshi Amano & Shuji Nakamura
      藍光LED掀起照明新頁
2015  Takaaki Kajita & Arthur B. McDonald
      微中子有質量─改變對宇宙史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