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3,05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上一张
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下一张
prev next

東亞視域中孔子的形象與思想

作者: 伍振勳,徐興無,林永勝等
出版社: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 2015-12-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8.45
本店售价: RM60.9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孔子形象的建構與變遷,是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的溫度計,
充分體現中國、日本、朝鮮與越南歷史上「道統」與「政統」兩者之間
不可分割、相互緊張以及不穩定的平衡關係。

  孔子形象在東亞文化史中的變遷及其意義,一直欠缺全面性探討的專著。孔子形象之建構與變遷,係東亞各國思想與文化變遷之溫度計,既顯示東亞各國歷史之轉捩點,又體顯東亞各國儒家知識系統(「道統」)與政治權力系統(「政統」)之不可分割性、互為緊張性及其不穩定之平衡性,所以,以「孔子形象」之變遷作為研究主軸,可以深入分析東亞各國思想之升沉與世運之興衰,此為編輯本書之用意。本書共收入十三篇論文,分為四篇,分論中國、日本、朝鮮與越南歷史上,孔子的形象及其思想的變遷,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為東亞文化視域中的孔子研究,打開一個全新的視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俊傑


  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博士。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校客座教授;新加坡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現任臺灣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近年獲得學術榮譽:教育部國家講座(2013-)、教育部學術獎(2011)、中華民國通識教育學會「通識教育終身貢獻榮譽獎」(2011)、教育部全國傑出通識教育教師獎(2010)。著有《德川日本論語詮釋史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韓譯本2011由成均館大學校出版部出版,日譯本2014由ぺりかん社出版)、《東アジア思想交流史──中国.日本.台湾を中心として》(藤井倫明等譯)(東京:岩波書店,2013)、《儒家思想與中國歷史思維》(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Humanism in East Asian Confucian Contexts(Bielefeld: Transcript Verlag, 2010)、Taiwan in Transformatio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4)、East Asian Confucianisms: Texts in Contexts(Göttingen and Taipei: V&R Unipress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2015)。

  個人首頁:huang.cc.ntu.edu.tw


目錄

引言╱黃俊傑

【中國篇】

壹、大儒與至聖:戰國至漢初的孔子形象╱伍振勳
一、前言
二、「大儒」與「至聖」:孔子生平的典範意義
三、從不遇到歷險:「君子固窮」的主題與變奏
四、從行動到立法:「詳於萬物」涵意的轉化
五、結語

貳、異表:讖緯與漢代的孔子形象建構╱徐興無
一、引言
二、孔子與讖緯中的異表說
三、異表說的知識體系
四、孔子的異表
五、漢代的孔子圖像
六、結論

參、作為樂道者的孔子:論理學家對孔子形象的建構及其思想史意義╱林永勝
一、前言
二、早期的聖人理解與孔子形象
三、佛教的聖人可學說與二教論
四、理學的內聖外王之道與新聖人觀
五、作為樂道者的孔子──孔子新形象的建立及其目的
六、體認孔子新形象的方法:觀聖賢氣象與四書之成立
七、結論

肆、覺浪道盛與方以智的孔子觀╱蔡振豐
一、前言
二、覺浪道盛的孔子觀
三、方以智的孔子觀
四、結論

伍、西藏文化中的孔子形象╱曾德明、林純瑜
一、前言
二、早期文獻
三、苯教傳承
四、佛教傳承
五、結語

【日本篇】

陸、德川學者對孔子思想的異解與引伸╱張崑將
一、前言
二、「孔子之學」異於「儒者之學」
三、對孔子隱諱湯武革命的異解
四、「孔子設問」下的引伸思想
五、結論

柒、朱舜水的孔子形象及其對日本的影響╱徐興慶
一、前言
二、從學問傳播論朱舜水的孔子形象
三、朱舜水的「孔子贊」與「聖像贊」
四、朱舜水的《學宮圖說》與「學校議」
五、結語

捌、關於日本「聖人觀」中的孔子地位問題──兼論中國的有關話題╱韓東育
一、孔聖人地位在近世日本的疑竇
二、中國文脈下的孔子聖人化經緯
三、日本近代語境中的孔聖人之解構

玖、「宗教」一語的成立與服部宇之吉的孔教論╱陳瑋芬
一、前言
二、服部宇之吉及其孔教論
三、服部宇之吉的孔子觀
四、結語

【朝鮮及越南篇】

拾、朝鮮時代君臣對話中的孔子與《論語》:論述脈絡與政治作用(14-19世紀)╱黃俊傑
一、引言
二、政治脈絡中朝鮮君臣的《論語》論述及其得失
三、古與今的對話:《論語》在朝鮮宮廷中的政治作用
四、結論

拾壹、越儒范阮攸《論語愚按》中的孔子形象╱林維杰
一、前言
二、《論語愚按》的表現方式
三、《近思錄》在形象表現上的參照
四、《論語愚按》中的聖人形象之一:天道
五、《論語愚按》中的聖人形象之二:道統
六、結論

【附篇】

壹、「術」與「道」:清王朝儒學接受的變容──以吉林文廟的設立為中心╱劉曉東
一、引言
二、吉林文廟概況與清初東北行政體系
三、雍正年間的船廠「立廟設學」之爭
四、乾隆年間永吉州「文廟」的設立
五、結語

貳、至聖先師與停滯帝國──19世紀英國報章所見孔子形象與中國論述╱陳其松
一、序論
二、道德家‧孔子
三、中國社會與孔子
四、至聖先師與停滯帝國
五、中國的教育、科舉與孔子
六、儒教與基督教
七、「孔子門徒」論孔子:中方回應
八、結論:「中國」與「孔子」的形象交互建構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