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01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心理咨商/治疗 > 動物情緒療癒卡:用圖卡自我觀照、突破、蛻變(圖卡)
動物情緒療癒卡:用圖卡自我觀照、突破、蛻變(圖卡)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動物情緒療癒卡:用圖卡自我觀照、突破、蛻變(圖卡)

作者: 黃傳永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 2022-03-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900.00
市场价格: RM136.91
本店售价: RM121.85
促销价: RM113.64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不只貓型人、犬型人,讓52種動物表情當你的情緒代言人
 
  疫情起起伏伏,你心情還好嗎?
  獨處機會多了,你是否再也無法忽視內心的聲音?
  與家人共處時間長了,原有的矛盾衝突是否愈加彰顯?
  遭受大環境驟變、病毒威脅,是否也催生出更多不安?
  
  生活原本便充滿挑戰,疫情又增添煩惱,兩者相乘的壓力,
  卻因社交限制,不容易用娛樂宣洩、找好友取暖來因應,
  這時,你需要資深諮商心理師的「心」提案──動物情緒療癒卡!
 
  這套圖卡結合52種動物的象徵及其動作細節的隱喻,可用於:
  自我觀照──藉由對圖像的情感投射,表達出原本無以名狀的真實情緒
  個人諮商──能與治療師、個案形成三角關係,並讓個案產生心理位移
  團體工作──在初次活動中協助破冰,以及在每次活動開始時用來暖場
 
  即使不具心理相關背景,或語言表達能力不足,
  也能輕易地剖析情緒來由、釐清所欲所惡而安撫自我;
  在專業引導下,更可探知內心癥結、潛在需求,
  進而突破桎梏,勇於實現自己理想的生命樣態。
 
  當考驗來臨時,請選出一張圖卡,讓你的心得以安放吧!
 
  特色1: 諮商心理師X藝術治療師專業企劃
  身兼大學諮商心理副教授、資深諮商心理師的作者,依據藝術治療理論與豐富臨床經驗,提出最有利自我覺察與諮商輔導的輔助工具。
 
  特色2:全圖像設計,不會因文字限制想像
  圖卡僅呈現圖像,讓使用者能自由開放地全然探索內在自我,更容易連結真實感受與情感。
 
  特色3:常見動物作主題,更易喚起潛意識與直覺
  選擇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的動物,來表現人們經常出現的情緒、感受,更容易引發且呼應使用者的投射心理。
   
  特色4:一副圖卡,多種應用,無限對象
  無論是ㄧ般人或助人工作者都能輕鬆上手;不管是針對個人諮商或團體工作都適用;可測現在,也可測過去與未來;可代表自己,也可代表家人或他人……。
 
  「藝術圖卡的功能與效果」
  凱西.馬奇歐迪(Cathy A. Malchiodi,2008)說藝術是一種了解的方法(art as a way of knowing),每一幅圖像均是創作者運用了線條、色彩、圖形所建構出來。圖像均在訴說一個故事,只是他運用圖像呈現,讓觀看的人與其產生互動。
 
  圖像通常也幫助了當事人說出與圖像相互對應的內在故事。一如藝術治療一直強調的概念──三角關係,在藝術治療中,治療師與當事人的治療關係加入了藝術創作而成為一個三角關係,就諮商輔導人員工作而言,是一個更為彈性的治療關係。
 
  在圖卡的運用中,即使當事人的圖像並非其所創作,但此圖像仍可成為當事人延伸出的可在治療師與個案間工作的橋樑。圖像可以刺激當事人思考,眾多的圖像牌卡提供當事人更多的選擇性與可能性。
 
  對諮商輔導或治療本身而言,「三角關係」這個特殊性還隱含了一種「外化」的概念,亦即允許個案將思想、情感投射在藝術圖卡上,無論是當事人所惡或所愛,都可以被允許投射於其所選取的圖像牌卡上。
 
  更進一步說,在選取圖像牌卡的過程中,當事人較能投入於事件的主體,藉由作品「外化」的呈現,減低直接面對自我狀況的防衛心理,讓潛意識內容自然地浮現。再者,圖像牌卡也可以提供一種安全感,當事人可以決定選取哪張圖像牌卡,可選擇講多或講少,較不具威脅性。最後,圖像牌卡的具體呈現也提供了治療師一個更清楚、更能聚焦的方向前進。當然,這個部分需要治療師與其個案多次核對,而不是單純以治療師的視角為之(黃傳永,2020)。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95)曾說過,人類言語對生命現實只能做單向陳述,不能表現多面向的生命與現實,但人類總是不甘心地要以言語來形容多面向的生命,於是便產生了文字與藝術(李明明,1992)。
 
  此外,史蒂芬妮.葛納的爾(Stephanie Grenadier, 1995)則表示藝術好比容器,提供心靈一個涵容處所,因為人的心靈具有複雜活脫想像的特性,她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嘗試用一個太窄範圍的容器來裝置人類心靈,例如:理性化就絕對無法承載人類經驗的所有層面。想像才是一個夠大的容器,在支持及產生新的可能性二方面,它才夠力來「承受我們」(黃傳永,2012)。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傳永
 
  【現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副教授
 
  【學歷】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博士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
 
  【專長領域】
  個別藝術治療、團體藝術治療、團體諮商與輔導、悲傷輔導實務與技術、諮商理論與技術、兒童與青少年輔導、遊戲治療
 
  【專業背景】
  諮商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督導、專任輔導教師督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藝術治療組兼任副教授、萬芳醫院悲傷療癒團體諮商心理師、法務部臺北監獄受刑人戒治團體諮商心理師、青少年表達性藝術治療團體帶領者、北京宋慶齡基金會藝術治療工作坊講師、北京紐翰斯表達性藝術治療連續性培訓課程講師、表達性心理治療國際學術研討會工作坊帶領、親子成長團體、社區成人自我成長團體、身心障礙者團體及校園教師成長團體等團體帶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