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9,46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教育类 > 英國現代師資培育研究 (1945-2010)
英國現代師資培育研究 (1945-2010)
上一张
英國現代師資培育研究 (1945-2010)
下一张
prev next

英國現代師資培育研究 (1945-2010)

作者: 周愚文
出版社: 學富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7-04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繼拙著《英國教育史近代篇(1780-1944)》「師資培育」後,接續探討英格蘭二次大戰後至工黨布萊爾政府(1945-2010)下台前,師資培育政策與制度的發展與變革,並分析其影響因素。全書分緒論、「二次大戰後到1979年中的變化:從擴張到緊縮」、「1979-1997年保守黨主政時期:巨變開始」及「1997-2010年工黨執政時期:競爭路線的延續與擴大」及「綜合分析與結論」五章。

  在這六十多年中,主要的改變有以下十二點:

  一、中央政府對師資培育關注的焦點,由教師數量的供給轉向素質的確保。
  二、教師職前培育日趨合流並納入普通高等教育體系,之後培育管道重心再由高教機構本位轉向中小學本位。
  三、教師職前培育過程中,高教機構與中小學的關係改變,中小學角色日重。
  四、教師職前訓練專業教育的課程內容重點,由注重基礎理論轉偏向教學實務。
  五、師資培育重心由職前訓練,延伸到導入期輔導及在職訓練與教師專業發展。
  六、國家開始干預教師職前訓練課程的制訂,師資培育機構漸漸喪失課程規劃自主權。
  七、中央政府一直努力提高學生進入教師職前訓練課程的學術門檻。
  八、中央政府授予「合格教師身分」的要求條件日趨嚴格,教師需具大學學歷。
  九、中小學數學及科學等學科教師一直不足,且存在教師學術專長與任教科目不符。
  十、中央政府建立師資培育品質管制機制,控制日緊。
  十一、中央政府政策呈現重塑教師專業或貶抑專業的矛盾。
  十二、老師的老師之理想圖像一再轉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而影響英國師資培育政策的外部因素,有人口出生率的增減、經濟的榮枯、新右派政治意識型態的抬頭及「教師專業主義」概念內涵的改變;內部因素則是受到各階段教育改革的影響。

  透過本書可對英國現代師資培育制度,有全面且深入的認識。

周愚文

  現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博士  

  經歷: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訪問教授(20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處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系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籌備主任 、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Associate)、教育學院研究(1999) 、英國倫敦大學教育學院進修(1993)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


目錄

自序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時代背景  3

第二章  二次大戰後到1979年中的變化:從擴張到緊縮  15
第一節    1945-1959年:應急與擴張  15
第二節    1960-1972年:樂觀的擴張規劃  41
第三節    1973-1979年中:開始緊縮  75

第三章  1979-1997年保守黨執政時期:巨變開始  97
第一節    1979-1990年柴契爾執政時期:中央控制的加強與專業化的退敗  97
第二節    1990-1997年梅傑執政時期:加速與擴大變革  155
第三節    保守黨時期師資培育政策改革的檢討  202

第四章  1997-2010年新工黨執政時期:競爭路線的延續與擴大  223
第一節    布萊爾第一任(1997-2001)的作為:延續梅傑時期的路線  223
第二節    布萊爾第二任(2001-2005)的新變革  249
第三節    布萊爾第三任與布朗繼任(2006-2010)  271
第四節    新工黨時期師資培育政策的檢討  292

第五章  綜合分析與結論  297
第一節    綜合分析  297
第二節    結論  358
第三節    省思  359

參考文獻  363
附錄  387
名詞索引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