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63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社会学/社会工作 >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上一张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下一张
prev next

身心障礙社會工作

作者: Michael Oliver,Bob Sapey,Pam Thomas
出版社: 心理
出版日期: 2014-03-0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03
本店售价: RM33.8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一本全面介紹身心障礙者社會模式的書籍,以英國經驗為題材,作者從名詞定義、到立法政策,乃至實務發展,詳盡說明身心障礙者社會模式的精神與意義。內容涵蓋身心障礙社會工作中的重要議題,包括教育、就業、住宅與獨立生活運動的發展,另檢視身心障礙者在不同社會角色的處境,包括兒童、家庭成員、兩性關係、為人父母、邁入老年等,此外另介紹加工自殺(安樂死)與仇恨犯罪兩個主題。

  而英國實施的直接給付制,讓服務回到使用者手中,自己決定,並且學習承擔決定的結果,是對公共政策與實務工作者角色的挑戰,更是突破社會對身心障礙者能力的想像,如果所有的政策與服務真正的想促成身心障礙者獲致獨立及尊嚴生活,那麼我們還有什麼需要發展及努力的?本書的討論,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臺灣從1997年《殘障福利法》修訂為《身心障礙者保護法》後,公部門經歷了公共行政上的重新調整,身心障礙者開始成為各政府部門應考量的服務對象。然而這幾年來,身心障礙者仍不時走上街頭,爭取權利,因此徒有社會模式的立法精神仍不夠。本書從立法到實務,介紹各種政策從規劃階段到執行階段,應如何充分考量身心障礙者使用服務、表達意見及落實公民權的重要性,是公共行政與實務工作者絕佳的參考指南。

各界推薦

  「本書內容擲地有聲,可激發學生思考歧視的議題。」――Jackie Hughes

  英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Huddersfiedl)高級講師「本書非擁有不可!」――Pauline Noden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中心(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Work)

  「本書的付梓,對正在推動ICF新制的臺灣身心障礙福利體系,有如暮鼓晨鐘。」――林萬億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Michael Oliver


  為英國首位身心障礙研究的教授,目前自University of Greenwich退休。


Bob Sapey

  任職於英國Lancaster University的應用社會科學系,擔任講師,教授身心障礙者與心理衛生課程。

Pam Thomas

  為獨立研究者,並提供身心障礙平等與獨立生活方面的諮詢,同時也是Lancaster University身心障礙研究中心的榮譽研究員。

譯者簡介

葉琇姍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服務於臺北市政府勞動局,曾擔任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科科長,現擔任專門委員,並曾於2013年7月至10月間赴澳洲La Trobe University研習身心障礙者就業政策與服務。


目錄

導讀:提綱挈領

第1章 社會工作與身心障礙者:鑑往知來
第一節 鑑往
第二節 知來
第三節 認識身心障礙者
第四節 社會模式對社會工作之意涵

第2章 身體傷殘、身心障礙與研究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醫療控制
第三節 醫療知識與社會工作任務
第四節 身體傷殘與身心障礙
第五節 身心障礙調查的必要性

第3章 家庭與關係
第一節 家庭與家戶
第二節 關係
第三節 父母與子女

第4章 獨立生活與個人助理
第一節   獨立生活中心的發展與重要性
第二節 個人助理與直接給付
第三節 評估
第四節 其他社會服務

第5章 獨立生活:社會政策與立法
第一節 就業
第二節 平等與人權
第三節 住宅
第四節 身心障礙兒童與教育
第五節 身心障礙者的權利:未來展望

第6章 獨立生活:脆弱與安全
第一節 鑑往知來
第二節 機構虐待
第三節 仇恨犯罪
第四節 身心障礙兒童的虐待
第五節 風險

第7章 結語:未來方向
第一節 理論與專業發展
第二節 組織議題與結構發展
第三節 社會工作的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