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哲學家論上帝: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康德、黑格爾論證上帝
哲學家論上帝: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康德、黑格爾論證上帝
上一张
哲學家論上帝: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康德、黑格爾論證上帝
下一张
prev next

哲學家論上帝: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康德、黑格爾論證上帝

作者: 張雪珠
出版社: 唐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12-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01
本店售价: RM64.98
促销价: RM64.25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哲學家們對於上帝的存在以及相關的問題,
立場歧異,有肯定的,
有否定的,也有持不可知論的。

  的即使同樣持肯定或否定立場的,或持不可知論的,他們彼此之間的意見仍然不見得能夠達到一致,因為他們所根據的理由彼此能夠非常的懸殊,以致即便達到同樣的結論,各自的意涵卻能夠像風馬牛不相及似的,南轅北轍。

  同樣是對上帝存在的肯定,出自不同哲學立場的哲學家,能夠形成尖銳的對立,因而爭論不休。追究其原因,不外乎他們同樣的結論在意涵上彼此相衝突,因為他們各自所依據的理由分歧,哲學系統不相同,尤其所處理的議題根本就是不同。

  本書要深入探討具代表性的四位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多瑪斯,康德與黑格爾,他們有關上帝的論述。對於每一位哲學家的上帝觀,將先釐清他們當時所處理的主要哲學議題是什麼,然後再詳細地去解讀他們有關上帝存在的論證。因為哲學家們對其議題的處理,往往是以濃縮的形式,將他們的重要觀點具體呈現在他們有關上帝存在的論證裡,當作他們的哲學思想的高峰。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雪珠


  1945年生。

  1978年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碩士。

  1985年奧地利茵斯布魯克大學系統神學博士。

  1995年德國慕尼黑哲學學院哲學博士。

  1985年曾在輔仁聖博敏神學院任教。

  1987年後在東吳大學哲學系與輔仁大學授課,主要課程有宗教哲學與人生哲學。

  1995年從德國再進修歸國後,任教於輔仁大學哲學系,主要授課課程廣及宗教哲學、康德哲學、知識論、哲學人類學、西洋哲學史、近代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

  2010年台大哲學系授課,包括康德哲學、基督徒哲學、西洋宗教哲學議題與近代理性主義。

  自1995年以來也一直在台灣天主教總修道院任教。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康德哲學與宗教哲學。

  主要哲學著作有2005年出版的《道德原理的探討──康德倫理學至1785年的發展》,以及在不同期刊發表的文章,大都涉及亞里斯多德、康德與黑格爾的哲學議題。


目錄

序言  5
本書摘要  8

第一部分 亞里斯多德論證不動的原動者  21
縮寫對照表  22
第一章 亞里斯多德的「神」的觀念  23
第一節 「神」的概念的澄清  23
第二節 「神」、「神明」與「神聖」的用語  25
第三節 「神學」與「神學家」的概念  29
第四節 「神學的科學」  32

第二章 「不動的原動者」  38
第一節 論證  38
第二節 運動規則  41
第三節 永恆運動的論證  46
(一)潛能與實現的論證  47
一、永恆運動的問題  47
二、唯一永恆不動的推動者  49
三、持續運動論證  56
(二)天體運動的論證  60
一、實現的運動原理  61
二、目的因的運動原理  62
三、思想的思想  66
四、唯一第一原理  70
(三)單個或多個永恆不動的推動者  73
結論  80
參考文獻  81
原典  81
參考著作  81

第二部分 多瑪斯論證「自立存有自身」  87
縮寫對照表  88
第一章 理性與信仰  89
第二章 理性自律  92

第三章 五路論證  95
第一節 《駁異大全》的論證  96
(一)第一路論證  96
一、第一個命題:所有被動的被其他所推動  96
二、第二個命題:推動與被推動系列不能夠無限延伸  98
(二)第二路論證  99
一、「凡推動者被推動」  99
二、基督徒的創造信仰立場  101
(三)第三路論證  102
(四)第四路論證  103
(五)第五路論證  104
(六)第六路論證  104
第二節 《神學大全》的論證  105
(一)對立立場  105
一、對上帝的存在不需要論證  106
二、上帝的存在不可證明  108
1. 回答第一種反對立場  109
2. 回答第二種反對立場  109
3. 回答第三種反對立場  112
(二)五路論證  115
一、論證過程 (STh I, q. 2, a. 3 res.)  115
第一路:出自運動的論證 (ex parte motus)  115
第二路:出自作用因的論證 (ex ratione cause efficientis)  115
第三路:出自可能性與必然性的論證

     (ex possibili et necessario)  116
第四路:出自完美等級的論證

     (ex gradibus perfectionem)  118
第五路:出自目的性論證 (ex gubernatione rerum)  120
二、最終原理是「上帝」  121
1. 唯一上帝  122
2. 上帝是最完美的存有  125
三、上帝與世界  126
1. 創造者與世界的關係  127
2. 上帝是人必然選擇的至福  129
參考文獻  131
原典  131
參考著作  132

第三部分 康德的上帝觀  135
縮寫對照表  136
第一章 形上探討的終生旨志  137
第一節 批判期對傳統論證的批判  137
第二節 批判前後的論證  138
第三節 形上探討的「天性稟賦」  140
第四節 方法的探索  141

第二章 物理神學論證  143
第一節 至高智慧是物質及其內在作用法則的形上說明:
《一般自然史》  143
(一)機械自然法則是世界內在的統一原理  143
(二)至高智慧是世界超越的統一原理  145
(三)限制於無機世界的形上說明  147
第二節 改良式物理神學論證:《唯一可能論據》  148
(一)與傳統物理神學論證觀點上的差異  149
(二)無機世界與有機世界不同的作用方式  151
(三)自然之秩序、和諧與統一的超越說明  153
一、智者是自然物之存在與其內在可能性的原理  153
1. 上帝是萬物之「存在」與「如此存在」的終極原理  153
2. 智者是世界的創造者  154
二、上帝的意志是偶性自然安頓的原理  156
三、上帝是全然充足者  157
(四)兩個世界的問題  159

第三章 存有神學論證  162
第一節 第一個存有神學論證  162
(一)邏輯的可能性與存有學的可能性  163
(二)內在形上推論  164
(三)超越形上推論  165
一、泛神論的嫌疑  165
二、先行限定理由與後行限定理由  166
三、先行限定理由論證或後行限定理由論證  167
四、唯一絕對必然存在者  169
第二節 第二個存有神學論證  170
(一)先驗論證與後驗論證  171
(二)一切可能性預設實在  173
一、「物的內在可能性」的出發點  173
二、「可能性的形式」與「可能性的質料」  175
三、「可能性的真實」必然存在  175
四、絕對必然存有者  177
1. 絕對必然存在  177
(1) 與笛卡兒的存有學論證對立  178
(2) 超越第一個「存有神學論證」  179
2. 唯一絕對必然存在者與其屬性  180
(三)包容一切之說明的條件   185
一、後行限定理由的貫徹  185
二、形上說明的兩個條件  185

第四章 實體共融論證  188
第一節 在批判期消失的實體共融論證  188
第二節 第一個實體共融論證  190
(一)實體普遍共融的內在形上說明  190
一、單純實體獨立與不變  190
二、時間的相繼與空間的相互連結  192
(二)實體普遍共融的超越形上說明  194
(三)認知上帝的積極之路與多個世界的問題  195
一、貫徹積極論證的疑慮  195
二、多個世界的問題  197
第三節 實體共融論證的補充  198
(一)偶性實體與必然實體  199
(二)多個第一必然因與多個世界  201
一、一個或多個第一必然因  201
二、一個第一必然因與一個世界  202

第五章 批判的形上說明  204
第一節 超驗觀念論的轉向  205
(一)形上學的拆毀與重建  206
(二)超驗理念的主觀性  207
(三)從獨斷的形上推論到理性推論的轉型  209
(四)超驗的統一原理  212
(五)超驗觀念論的轉型  214
第二節 超驗理想是一切可能物之完全限定的理由  216
(一)超驗理想的理性辯證推論  217
一、從物的可能性出發的理性推論  217
二、物的完全限定  219
三、物完全限定的原理  221
(二)理想的理念  226
(三)從必然存有到至真實存有的超驗辯證  228
一、絕對無不可能  229
二、邏輯的否定與超驗的否定  229
三、邏輯必然性與超驗必然性  230
第三節 至高理智的理念是理性經驗應用的規約原理  233
(一)改良式物理神學的超驗觀念論轉型  233
一、必然性和偶性概念的主觀化  233
二、雙重統一原理的辯證  235
(二)至高理智的圖式  237
一、理性規約原理的圖式  237
二、世界「存在」和「如此存在」的虛擬創造者  240
三、至高者的超驗屬性  242
(三)至高理智理念的自然形上學應用  245
一、在超驗觀念論中「至高者」概念的應用問題  245
二、一般物理神學論證在超驗觀念論的奠基  249
第四節 理想的理念  252

第六章 道德的形上說明  256
第一節 《純粹理性批判》:經由至高善是純理性至高目的

     理念的系統統一說明  258
(一)至高善是目的系統統一的理念  258
(二)上帝是目的完美統一的唯一條件  261
第二節 新道德哲學的挑戰與初次的妥協  263
第三節 《實踐理性批判》:在形上探討中爭取道德哲學的貫徹  266
(一)形上原理與道德原理的關係調整  267
一、自律與上帝存在的假定  267
二、形式主義與至高善作為對象  268
(二)至高善是純實踐理性之對象的無條件總體  269
(三)促成至高善的道德命令  271
一、從促成至高善的命令要求上帝存在  271
二、對促成至高善之義務的質疑  272
(四)純理性理論應用與實踐應用之間的分裂  275
第四節 《判斷力批判》:自然與道德世界的系統統一說明  276
(一)超克系統統一的障礙  276
(二)物理目的論  280
一、無機自然與有機自然合乎目的的統一  280
二、文化是自然相對的最終目的  284
(三)道德目的論  285
一、道德人是創造的最終目的  286
二、至高善是創造的超越最終目的  287
三、反思判斷力實踐觀點有效的上帝存在論證  289
1. 依照反思判斷力有效的論證  289
2. 依照理論反思判斷力有效的論證  291
第五節 在宗教作品中重提道德論證  293
(一)問題脈絡  293
(二)道德論證的第一個新構思  295
(三)道德論證的第二個新構思  297
參考文獻  299
原典  299
參考著作  300

第四部分 黑格爾的上帝觀  305
縮寫對照表  306
第一章 黑格爾論知上帝  307
第一節 對立立場  307
(一)理性神學  308
(二)康德的主觀觀念論  310
(三)感覺神學  316
第二節 知上帝  322
(一)知上帝的存有與本質  322
(二)必然性思想  323
(三)有限與無限  324
(四)概念自我說明  326
(五)超越不可知論  326

第二章 黑格爾論上帝存在論證  328
第一節 上帝存在論證  328
(一)論證的思想提昇  328
(二)三種論證,兩種形式  329
一、三種論證屬於一個辯證整體  330
二、資料來源  331
三、兩種論證形式  333
(三)非知性論證  334
(四)內在必然性的思想  335
(五)是「發現」,非「推論」  337
第二節 宇宙論論證  338
(一)宇宙論論證的優越性  338
(二)對傳統論證的批判  339
(三)追循事本身的運動  341
(四)論式  343
(五)思想提昇  345
(六)絕對必然存有  346
第三節 目的論論證  348
(一)在宇宙論論證之後  348
(二)對傳統論證的批判  349
(三)內在目的性  352
(四)一個具有生命的理性 (der Νυς der einen Lebendigkeit)  354
(五)論證的限度  356
第四節 存有學論證  358
(一)唯一真論證  358
(二)對傳統存有學論證的批判  362
(三)概念向存有自我限定的辯證  366
(四)雙重的存有學論證   371
一、上帝概念的先驗辯證的可能性  371
二、「絕對必然存有」的存有學論證  374
三、「至真實存有」的存有學論證  376
(五)論證的客觀有效性  379
參考文獻  381
原典  381
參考著作  383
結論 上帝是終極原理  387
(一)哲學的上帝與基督徒的創造者  388
(二)議題的處理與知識論  391
(三)概念與存有的辯證  394
作者中外文對照表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