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4,86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快樂來自四念處
快樂來自四念處
上一张
快樂來自四念處
下一张
prev next

快樂來自四念處

作者: 德寶法師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3-01-3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5.64
本店售价: RM40.62
促销价: RM40.16
剩余时间: 请稍等, 正在载入中...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平易近人、超人氣的德寶法師,繼《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快樂來自八正道》、《進入禪定的第一堂課:超越觀呼吸》之後,最新力作。

  四念處是極強大的教法,佛陀說如法修習此正念者,一定可以在此世,甚至七天之內,便能達到覺悟,找到持久的快樂與安穩。

  四念處是什麼?
  身念處:了悟到我的身體不等同於我
  受念處:了悟到我的感受不等同於我
  心念處:了悟到我的念頭不等同於我
  法念處:了悟到所要禪觀的「法」就在自己的身心裡

  四念處是正念禪修最重要的原則,也是一切禪定的基礎。

  德寶法師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大家分享佛陀在經典中針對身、受、心、法等四念處的思惟修習,並說明可以如何運用這些原則來提升日常生活、加深正念,以及更趨近心靈的目標。

  為什麼要學習四念處?

  因為當我們愈覺知自己的各種動作,以及從它們所產生的各種感受、念頭與看法,便愈能清楚洞見自己當下做那些事的緣由。當我們清楚覺知念頭、話語與行為滋生的根源時,便有機會增長布施、慈愛、悲憫與智慧,去除貪欲、瞋恚與愚痴。

  正念實修的13個練習
  ■入出息念的正念實修
  ■行禪的正念實修
  ■進食的正念實修
  ■身至念的正念實修
  ■死亡的正念實修
  ■受念處的正念實修
  ■面對瞋恚的正念實修
  ■心念處的正念實修
  ■各種心所的正念實修
  ■去除昏眠的正念實修
  ■「十想」的正念實修
  ■增長禪定的正念實修
  ■解脫道的正念實修

  四念處是極強大的教法,源自於佛陀所開示的《念處經》(Satipatthana Sutta)。佛陀許諾所有依教奉行、如法修習此正念教誡者,一定可以在此世,甚至短到七天之內,便可以達到覺悟,找到持久的快樂與安穩。本書的教導即奠基於一切正念禪修基礎的《念處經》,身、受、心、法等四念處的思惟修習。

  書中有:入出息念的正念實修、行禪的正念實修、進食的正念實修、處理瞋恚的正念實修、死亡的正念實修、受念處的正念實修、面對瞋恚的正念實修、心念處的正念實修、各種心所的正念實修、去除昏眠的正念實修、「十想」的正念實修、增長禪定的正念實修、解脫道的正念實修等13個練習。這些可以直接運用於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指南,讓現代人的正念實修更有所依據,也更輕鬆簡單。

  透過「四念處」,可以漸進達到五種心靈成就:
  1.幫助我們完全覺知當下身心正在發生的事。
  2.因為有這個新的覺知,對於自己的一切言行,能更清楚適切地掌握,並做出明智有益的選擇。
  3.訓練我們時時刻刻都如實地觀看自己的身、受、想、行、識。
  4.隨著修行逐步加深,我們能以一種無扭曲的特別方式觀看周遭的世界。
  5.當我們學會完全地投入內省或禪修,會明白唯有效法佛陀,才能找到持久的快樂與安穩。

  德寶法師的話--
  ●四念處就像是支撐正念的四根柱子。修習四念處能使我們的心保持清淨光明,在生活中做出好的選擇,更加接近解脫。

  ●我總是提醒學生們:「在蒲團上禪修是你的家庭作業,下座後的生活則是你的田野調查。若要修習正念,兩者皆不可或缺。」

  ●我的忠告是:本書不適合當作小說來閱讀,也不宜當作教科書來鑽研。我們最好能如欣賞一曲美妙的音樂般,去深入探索並修習佛陀的教法。當你逐漸熟悉它時,你對於佛法的體證會是任運自然的。一開始,需要很努力才能保持正念,但是到了後來,它就會習慣成自然了。

作者簡介

德寶法師(Bhante Henepola Gunaratana)

  德寶法師是北美地區地位崇高的錫蘭上座部長老,也是西維吉尼亞修行協會(Bhavana Society)的創辦人。

  德寶法師十二歲時在斯里蘭卡出家,成為佛教僧侶,後來在美利堅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他從1982年起就擔任修行協會(Bhavana Society)的會長,該會是位於西維吉尼亞(West Virginia)、靠近仙那度河谷(Shenandoah Valley)的一座寺院與閉關中心,由他與馬修.弗立克斯坦(Matthew Flickstein)共同創辦。他在那裡為僧尼二眾進行剃度與訓練,並提供一般社會大眾閉關修行。他經常巡迴北美、歐洲與澳洲、紐西蘭、非洲與亞洲等地講學,並帶領禪修閉關。現住於西維吉尼亞修行協會。

  他的書籍與文章在馬來西亞、印度、斯里蘭卡與美國等地都有出版。《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Mindfulness in Plain English)一書已經被翻譯成好幾種語言,並在世界各地出版。此書的泰文節譯版本,還被選為泰國全國高中課程的教材。《正念之旅》(Journey to Mindfulness)一書為德寶法師的自傳。

譯者簡介

賴隆彥

  海洋大學造船系畢業,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佛光出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誌社資深編輯。譯作有《禪悅在當下》、《禪悅》、《佛教基本通》、《快樂來自八正道》、《觀呼吸》、《一心走路》、《森林中的法語》、《阿姜查的禪修世界》、《佛陀的聖弟子傳》、《正念的四個練習》、《正念之道》、《念處觀》、《佛法陪我走過病痛》、《自在面對死亡》與《起飛》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四念處,最好的情緒管理練習∕心定和尚
推薦序二 覺知身心,身心快樂∕釋惠敏
推薦序三 讓佛法有溫度,時時融入身心∕釋自鼐
推薦序四 獲得真正快樂的寶典∕林崇安教授
前言
導論
什麼是《念處經》?

第一部  身念處
傳統上將人的身體分成三十二個部分,我們訓練自己清楚覺知身體的每個部分。試著覺知全身,就如同試著抓起一堆橘子,如果一次抓一大堆,到頭來可能一無所獲!

第一章  入出息念
佛陀的教誡∕息身∕內四界與外四界∕呼吸與五蘊∕安忍與喜悅
■正念實修1:入出息念

第二章  四威儀
坐姿∕坐姿的正念∕站姿∕行走∕行走的正念∕我們學到什麼?∕臥姿
■正念實修2:行禪

第三章  正知
目的正知∕適宜正知∕行處正知∕無痴正知∕失去正念並找回正念∕日常生活中的正知∕進食的正知
■正念實修3:進食

第四章  身至念與四界差別觀
前五部分∕身至念∕四界差別觀
■正念實修4:身至念

第五章  死亡與無常
三種死亡∕我的瀕死經驗∕作好死亡的準備∕墓園禪觀
■正念實修5:死亡

第二部  受念處
傳統上,「受」只有三種──樂受、苦受與不苦不樂受。每種「受」都是心所覺知「諸受」中的一種,無論何時,我們都只能察覺其中一種。

第六章  感覺與情緒
三種感受∕處理疼痛∕許多種感受∕感受如何生起?∕修習受念處
■正念實修6:受念處

第七章  有害與有益的感受
瞋恚與憎恨∕欲望與渴愛∕愚痴∕行捨
■正念實修7:面對瞋恚

第三部  心念處
當我們觀察心時,不是只觀察識而已,因為「心」無法單獨存在,它只會由各種特殊「心所」根據外在與內在的因緣而出現。注意每個念頭的生起、暫住與息滅,讓我們學會阻止那不斷輾轉相續又快速奔馳的「苦」念列車。

第八章  心與識
心與識∕淨化心
■正念實修8:心念處
第九章  心所
八對心所∕處置各種心所
■正念實修9:各種心所

第四部  法念處
佛陀要我們修習「法念處」,不只是告訴我們應該清楚覺知他的教法,他更是在提醒我們,我們所要禪觀的「法」就在自己的內心。

第十章  五蓋
五蓋∕我們的收穫
■正念實修10:去除昏眠

第十一章  五取蘊與十結
五取蘊∕十結∕十想
■正念實修11:「十想」

第十二章  七覺支
正念∕擇法∕精進∕喜悅∕輕安∕禪定∕行捨
■正念實修12:增長禪定

第十三章  四聖諦與八正道
四聖諦的正念∕八正道的正念∕菩提道果
■正念實修13:解脫道

詞彙表
正念實修的13個練習
■正念實修1:入出息念
■正念實修2:行禪
■正念實修3:進食
■正念實修4:身至念
■正念實修5:死亡
■正念實修6:受念處
■正念實修7:面對瞋恚
■正念實修8:心念處
■正念實修9:各種心所
■正念實修10:去除昏眠
■正念實修11:「十想」
■正念實修12:增長禪定
■正念實修13:解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