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2,9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业/教科书/政府出版品 > 政府出版品 > 博物館歷史學(1.2冊合售)
博物館歷史學(1.2冊合售)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博物館歷史學(1.2冊合售)

作者:
出版社: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出版日期: 2021-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140.00
市场价格: RM173.42
本店售价: RM154.3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自解嚴後,重探臺灣歷史的行動如風起雲湧般席捲全島,歷史在臺灣社會的重要性呈現前所未見的景象,歷史詮釋權的開放,往往也與社會民主化與本土化的進程亦步亦趨。

 

  然而,如何將歷史帶入公共領域中對話,進而形構成熟的公民社會之基礎,則必須探求更為有效的系統性方法與對話機制。具有多元書寫機制、對話平台性格的博物館,顯然是歷史學回應當代課題的重要媒介,更可以使博物館在歷史與當代關係之重要議題上找到施力點,讓做為社會工具、鼓勵公眾參與等原則性的博物館方法論,有了深化實踐意義的參照,發展出兩者間相互激盪、支援的方法論,回應社會議題,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

 

  本書架構2018年的系列課程以及後續的出版計劃,在上述問題意識下孕育而生。編輯群挑選了能反映前述博物館歷史學理念的臺灣實踐案例,分為五章、回應五個問題:第一章從不同角度談博物館歷史學的意義;第二章談博物館如何發展新的歷史資料、又如何詮釋;第三章與第四章談博物館典藏與展演,包括做為博物館的基本方法、到如何成為回應社會課題的方法;第五章讓數個指標性公民實踐的當事人現身說法,談談他們為什麼關注歷史、又如何行動。本書希望透過這三十多個本地案例的分享,打開博物館歷史學的大門,為更深入的論述與實踐踏出第一步。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黃貞燕
 

  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包括日本博物館史、博物館與地方、無形文化遺產學等。主編與著作《民俗/民族文化的蒐藏與博物館》、《2005-2008年臺灣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年鑑》、《走進博物館:邁向博物館學專業的5堂必修課》、《日韓無形的文化財保護制度》、《為兒童而展示》、《地域文化を保存する-実踐者の視点から》(日高真吾合編)、《地域文化を活用する地域振興、地域活性に果たす役割》(日高真吾合編)等書。

 
謝仕淵
 

  現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運動與全球化的歷史、臺灣物質文化史等。編輯與著作《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史》、《府城一味:時間煮字,情感入味,一起來臺南吃飯》、《臺灣棒球一百年》等書。

 


目錄